•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说崇祯是无能无用的愤青,让华夏沉沦3百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7 10:2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崇祯,明朝末代帝王

他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吊死在一根树。

吊死在天下人的面前,并赢得了偌大的名声。

他临死前的伟大身影,象征着不屈和抗争。

被读书人所尊敬和传唱。

为何说崇祯是无能无用的愤青,让华夏沉沦3百年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佩服崇祯,认为崇祯是一个好皇D。

只不过是明朝那些官员们不给力,才断送了这大好的明帝国江山。

但事情真的是如此吗?

很显然大部分人都被欺瞒骗了,他们不了解真相,只凭着自己的感觉去了解历史。

这种人一般用两个字来形容:愚蠢(SB)。

历史上真实面目的崇祯,是一个极其凉薄和好虚名的人。

为何说崇祯是无能无用的愤青,让华夏沉沦3百年

在他手下干事,你不但不能得到功劳和奖赏,反而担心会不会时刻,被他拉出去背锅斩首示众。

西方近现代伟大政治家,马基亚维利曾经说过:政治家可以犯罪,但唯独不能犯错。

崇祯恰恰相反,经常犯错。

而且犯的都是致命的错误,也正是他一次次的失误和犯错。

将明帝国彻底断送,也断送国运300余年,让华夏大地一度沉沦300余年。

清军入关一直打到北京时,当时很多大臣劝阻崇祯南迁,但崇祯不肯。

不肯背上着亡国逃难之君的名声。

很自然的,崇祯在皇城被重重包围,也许是想留下最后一点体面,无奈之下上吊而死。

遗言:满朝都是些贪官污吏,朕是被这些奸人所误。

为何说崇祯是无能无用的愤青,让华夏沉沦3百年

临死之前,还不忘找人背锅,推卸责任。

“诸臣该杀!”

做帝王做到这份上也是没准了。

要知道当时,只需要崇祯的一个命令:南迁!

去南京,南京已经做好接应准备。

只等崇祯一声令下,便能与清军以长江为防线展开对峙,甚至挽救明帝国的国运,也不是不可能,但崇祯放弃了,他在乎名声。

无独有偶,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六也犯了这样致命的错误,他极其在乎名声。

认为国民都是自己的好子民,该尊重他们的想法,允许他们上JIE游XING。

路易十六不断在好国王的名声之中沉沦。

为何说崇祯是无能无用的愤青,让华夏沉沦3百年

最后巴士底狱起义,他被送上断头台。不知道他被斩首的时候,会不会后悔。

更何况,明末虽然处在乱世,但仍有不少贤臣辅助。

比如孙传庭、卢象升、毛文龙、秦良玉、袁崇焕。

崇祯非常喜欢听好听的话,当明军与清军战斗节节失利,他第一时间不想失败的原因。

反而找人背锅,然后立即斩首,以此来证明他是英明的。

为何说崇祯是无能无用的愤青,让华夏沉沦3百年

自那之后,没人敢向他汇报真实情况。

明军与清军的战斗,例如死亡受伤人数比例为5:1甚至10:1。到了汇报战果的时候,这样的比例居然反转了过来。

这让崇祯产生明军依然强大,明军依然不可战胜的错觉。

他强行命令孙传庭去与强大的清军战斗,断送大明最后一只精锐。

大明帝国崩溃、沉沦,也就不可避免了。

在清军入关之前,清廷内部内斗,十分凶猛。

致使内部力量衰弱,其实当时清廷是没有入关的想法的。

清廷有想和明朝和谈的想法,但被崇祯拒绝。

朕岂能跟蛮夷和谈,这不体面,也绝不允许。

为何说崇祯是无能无用的愤青,让华夏沉沦3百年

就是因为崇祯幼稚愤青的做法,才断送了帝国最后的一个战略生机。

不妨作出假设,如果崇祯不意气用事,与清廷和谈。

调集全国力量平息内乱,再与清廷开战。

这样胜利的把握会极大增加,他也不至于做个亡国之君。

以上产生结果,或许是有原因的。

崇祯在宫廷之中长大,没接触过多少社会黑暗教育。

为何说崇祯是无能无用的愤青,让华夏沉沦3百年

他当个守成之君,或许在和平时代还行,如果是在乱世,绝对是断送江山的罪人。

乱世强盗、土匪、流寇,越是凶狠,越是果敢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童真不够狠,也不够果决,弱弱无能无用断送了这大好的河山野史,华夏沉沦进300多年,这是一个国家的不幸,也是一个民族的不幸。

当我们再次反思历史时,不难发现崇祯的无数缺点。

就算崇祯最后一刻作秀,上吊自杀而死,但依然不能改变他所犯下的罪行。

最后敢断言,如果国人不能改变这种愤青式的崇拜。

中国可能会再次遭受祸患,这绝不耸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7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是钱谦益的门生,打跑孔有德,害死无数忠义之士
...称“为均田以均役,浚吴淞江,西南乡民田皆受其利”。崇祯年间,谢三宾官至太仆寺卿。崇祯四年,前往辽东前线的孔有德等人,在直隶吴桥举兵造反,叛军攻入山东,连陷多地,最终攻克重镇登
2022-12-29 22:38:00
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的庙号与谥号之谜
...是有一位帝王却似乎很例外,他就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隋炀帝崇祯继承了哥哥天启皇帝的皇位,十七年勤勤恳恳,十分敬业,这一点比他的爷爷万历不知道好多少倍,但是他却挽救不了
2023-09-17 14:52:00
...择寄人篱下、忍辱偷生,有勇气自杀殉国的屈指可数,而崇祯皇帝则是其中之一。尽管崇祯生性多疑,但他并不昏庸,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依旧没能够力挽狂澜,从某方面来说,这并不完全是崇祯的
2023-03-12 14:55:00
刘宋王朝:兄弟相残与皇位争夺
...子弟,更是成为新王朝屠杀的对象。明朝末年,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自即位之日起,就为了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殚心竭虑。可惜十七年的辛苦过后,还是无法阻挡大厦将倾的颓势。崇祯十七年(公
2023-11-19 08:44:00
...,江西兵备道按察副使。天启七年,任陕西督粮道参政。崇祯三年,洪承畴迁延绶巡抚,征剿农民起义军。四年,任陕西三边总督,于陇东晋西追剿义军。七年,授兵部尚书,总督关外五省军务。十
2024-06-26 16:57:00
吴三桂投降清军真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吗
...有另外一个原因,并不是冲冠一怒为红颜那么浪漫。当初崇祯帝在位的时候,吴三桂可谓是国家的主力大将来抗击清军。所以崇祯帝也将抵御清军的重要关隘山海关也交给他,希望它能够抵御住清军
2023-05-23 10:33:00
洪承畴:从抗清英雄到投降清廷
崇祯十五年,大明朝廷接到前线的重大军情:松锦之战败了,十几万军队土崩瓦解,而且连蓟辽总督洪承畴也牺牲在前线。这个消息震惊了朝野,这意味着关外就只剩下了宁远孤城,能阻挡清军南下的,
2024-02-22 21:48:00
如果没有吴三桂投降清朝,李自成能顺利统一天下吗
明末崇祯十七年,在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三方发生了一起影响历史走向的大战,在这一战中,李自成部溃败,并且因此丢掉刚占领没几天的北京城,从此一蹶不振,直到灭亡。
2023-05-26 14:17:00
明朝长平公主真的成为独臂神尼吗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自缢,清军入关,明朝覆亡。改朝换代,政权更迭,痛苦的不光是大明帝国的子民,更包括皇家贵胄。国破家亡之际,崇祯皇帝的四个皇子不知所
2023-10-12 17: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