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说崇祯是无能无用的愤青,让华夏沉沦3百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7 10:2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崇祯,明朝末代帝王

他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吊死在一根树。

吊死在天下人的面前,并赢得了偌大的名声。

他临死前的伟大身影,象征着不屈和抗争。

被读书人所尊敬和传唱。

为何说崇祯是无能无用的愤青,让华夏沉沦3百年

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佩服崇祯,认为崇祯是一个好皇D。

只不过是明朝那些官员们不给力,才断送了这大好的明帝国江山。

但事情真的是如此吗?

很显然大部分人都被欺瞒骗了,他们不了解真相,只凭着自己的感觉去了解历史。

这种人一般用两个字来形容:愚蠢(SB)。

历史上真实面目的崇祯,是一个极其凉薄和好虚名的人。

为何说崇祯是无能无用的愤青,让华夏沉沦3百年

在他手下干事,你不但不能得到功劳和奖赏,反而担心会不会时刻,被他拉出去背锅斩首示众。

西方近现代伟大政治家,马基亚维利曾经说过:政治家可以犯罪,但唯独不能犯错。

崇祯恰恰相反,经常犯错。

而且犯的都是致命的错误,也正是他一次次的失误和犯错。

将明帝国彻底断送,也断送国运300余年,让华夏大地一度沉沦300余年。

清军入关一直打到北京时,当时很多大臣劝阻崇祯南迁,但崇祯不肯。

不肯背上着亡国逃难之君的名声。

很自然的,崇祯在皇城被重重包围,也许是想留下最后一点体面,无奈之下上吊而死。

遗言:满朝都是些贪官污吏,朕是被这些奸人所误。

为何说崇祯是无能无用的愤青,让华夏沉沦3百年

临死之前,还不忘找人背锅,推卸责任。

“诸臣该杀!”

做帝王做到这份上也是没准了。

要知道当时,只需要崇祯的一个命令:南迁!

去南京,南京已经做好接应准备。

只等崇祯一声令下,便能与清军以长江为防线展开对峙,甚至挽救明帝国的国运,也不是不可能,但崇祯放弃了,他在乎名声。

无独有偶,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六也犯了这样致命的错误,他极其在乎名声。

认为国民都是自己的好子民,该尊重他们的想法,允许他们上JIE游XING。

路易十六不断在好国王的名声之中沉沦。

为何说崇祯是无能无用的愤青,让华夏沉沦3百年

最后巴士底狱起义,他被送上断头台。不知道他被斩首的时候,会不会后悔。

更何况,明末虽然处在乱世,但仍有不少贤臣辅助。

比如孙传庭、卢象升、毛文龙、秦良玉、袁崇焕。

崇祯非常喜欢听好听的话,当明军与清军战斗节节失利,他第一时间不想失败的原因。

反而找人背锅,然后立即斩首,以此来证明他是英明的。

为何说崇祯是无能无用的愤青,让华夏沉沦3百年

自那之后,没人敢向他汇报真实情况。

明军与清军的战斗,例如死亡受伤人数比例为5:1甚至10:1。到了汇报战果的时候,这样的比例居然反转了过来。

这让崇祯产生明军依然强大,明军依然不可战胜的错觉。

他强行命令孙传庭去与强大的清军战斗,断送大明最后一只精锐。

大明帝国崩溃、沉沦,也就不可避免了。

在清军入关之前,清廷内部内斗,十分凶猛。

致使内部力量衰弱,其实当时清廷是没有入关的想法的。

清廷有想和明朝和谈的想法,但被崇祯拒绝。

朕岂能跟蛮夷和谈,这不体面,也绝不允许。

为何说崇祯是无能无用的愤青,让华夏沉沦3百年

就是因为崇祯幼稚愤青的做法,才断送了帝国最后的一个战略生机。

不妨作出假设,如果崇祯不意气用事,与清廷和谈。

调集全国力量平息内乱,再与清廷开战。

这样胜利的把握会极大增加,他也不至于做个亡国之君。

以上产生结果,或许是有原因的。

崇祯在宫廷之中长大,没接触过多少社会黑暗教育。

为何说崇祯是无能无用的愤青,让华夏沉沦3百年

他当个守成之君,或许在和平时代还行,如果是在乱世,绝对是断送江山的罪人。

乱世强盗、土匪、流寇,越是凶狠,越是果敢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童真不够狠,也不够果决,弱弱无能无用断送了这大好的河山野史,华夏沉沦进300多年,这是一个国家的不幸,也是一个民族的不幸。

当我们再次反思历史时,不难发现崇祯的无数缺点。

就算崇祯最后一刻作秀,上吊自杀而死,但依然不能改变他所犯下的罪行。

最后敢断言,如果国人不能改变这种愤青式的崇拜。

中国可能会再次遭受祸患,这绝不耸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7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是钱谦益的门生,打跑孔有德,害死无数忠义之士
...称“为均田以均役,浚吴淞江,西南乡民田皆受其利”。崇祯年间,谢三宾官至太仆寺卿。崇祯四年,前往辽东前线的孔有德等人,在直隶吴桥举兵造反,叛军攻入山东,连陷多地,最终攻克重镇登
2022-12-29 22:38:00
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的庙号与谥号之谜
...是有一位帝王却似乎很例外,他就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隋炀帝崇祯继承了哥哥天启皇帝的皇位,十七年勤勤恳恳,十分敬业,这一点比他的爷爷万历不知道好多少倍,但是他却挽救不了
2023-09-17 14:52:00
...择寄人篱下、忍辱偷生,有勇气自杀殉国的屈指可数,而崇祯皇帝则是其中之一。尽管崇祯生性多疑,但他并不昏庸,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依旧没能够力挽狂澜,从某方面来说,这并不完全是崇祯的
2023-03-12 14:55:00
刘宋王朝:兄弟相残与皇位争夺
...子弟,更是成为新王朝屠杀的对象。明朝末年,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自即位之日起,就为了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殚心竭虑。可惜十七年的辛苦过后,还是无法阻挡大厦将倾的颓势。崇祯十七年(公
2023-11-19 08:44:00
...,江西兵备道按察副使。天启七年,任陕西督粮道参政。崇祯三年,洪承畴迁延绶巡抚,征剿农民起义军。四年,任陕西三边总督,于陇东晋西追剿义军。七年,授兵部尚书,总督关外五省军务。十
2024-06-26 16:57:00
吴三桂投降清军真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吗
...有另外一个原因,并不是冲冠一怒为红颜那么浪漫。当初崇祯帝在位的时候,吴三桂可谓是国家的主力大将来抗击清军。所以崇祯帝也将抵御清军的重要关隘山海关也交给他,希望它能够抵御住清军
2023-05-23 10:33:00
洪承畴:从抗清英雄到投降清廷
崇祯十五年,大明朝廷接到前线的重大军情:松锦之战败了,十几万军队土崩瓦解,而且连蓟辽总督洪承畴也牺牲在前线。这个消息震惊了朝野,这意味着关外就只剩下了宁远孤城,能阻挡清军南下的,
2024-02-22 21:48:00
如果没有吴三桂投降清朝,李自成能顺利统一天下吗
明末崇祯十七年,在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三方发生了一起影响历史走向的大战,在这一战中,李自成部溃败,并且因此丢掉刚占领没几天的北京城,从此一蹶不振,直到灭亡。
2023-05-26 14:17:00
明朝长平公主真的成为独臂神尼吗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自缢,清军入关,明朝覆亡。改朝换代,政权更迭,痛苦的不光是大明帝国的子民,更包括皇家贵胄。国破家亡之际,崇祯皇帝的四个皇子不知所
2023-10-12 17: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②|栗子树下的交通站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刘丽普 曹青文案:宗苗淼 王学峰 李春炜制作:齐媛媛 曹旭 翟晓晖 宋学双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室
2025-08-05 08:28:00
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只想把受伤的战士照顾好,少疼一分是一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回望烽火岁月,97岁抗战老兵刘益谦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一当兵我就被分到了卫生队,其实心里想得很简单
2025-08-05 12:05:00
团城演武厅 香山脚下的清代阅兵场
◎户力平在香山脚下,有一座椭圆形的城池建筑,青灰色的城墙,绿色的琉璃瓦顶,在远山的映衬下,显得雄伟而古朴,这就是具有260多年历史的清代阅兵场——团城演武厅
2025-08-05 14:45:00
山河铭记丨新四军东进肥东白龙:皖中抗战的中流砥柱
大皖新闻讯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8-05 14:46:00
读方志 行贵州|地方志勾勒的榕江摆贝苗族风情画
当我们翻开那泛黄的《榕江县志》《榕江县乡土教材》等,榕江县兴华乡摆贝苗寨的风俗画卷,便在眼前徐徐铺展。这座隐匿于月亮山深处的古老苗寨
2025-08-05 14:51:00
延安宜川县悬崖造林队王永红:从人工攀崖到无人机助力,从光秃秃的山到穿上绿衣裳,黄河沿岸每片林都是留给子孙的传家宝。来源:华商网编辑:宁姝媛
2025-08-05 16:34:00
梁带村古芮国遗址博物馆里,七璜联珠组玉佩和梯形组玉佩结构复杂,组合规整,饰纹精湛,“美哭”外国留学生:“陕西除了兵马俑,韩城的这些文物也值得一看!”来源:华商网编辑:宁姝媛
2025-08-05 17:39:00
安庆将重现振风塔与镇皖楼“双雄并立”胜景
大皖新闻讯 聚天地之灵气,固皖城之门户。8月4日,安庆市镇皖楼复建工程拆迁工作启动。随着镇皖楼复建,安庆将重现振风塔与镇皖楼“双雄并立”胜景
2025-08-05 17:40:00
范建章,又名范敬章,1905年8月23日生,毕节县(今毕节市)鸭池区头步桥乡金钟村人。1923年范建章入伍,在贵州军阀周西成部当兵
2025-08-05 23:11:00
“文”道贵阳贵安|文昌阁:一张邀约世界共鉴的文化名片
清晨薄雾尚未散尽,文昌阁古老的城墙下,数位市民已凝神聚气,起手推掌。太极招式行云流水,与飞檐翘角勾勒的天际线浑然一体,仿佛四百余年的时光脉搏在青砖黛瓦间沉稳律动
2025-08-05 23:11:00
曼行吉林|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8月5日,“曼行吉林”进入第六天,蒙曼一行继续在国道G331吉林段开启文化探寻之旅。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
2025-08-06 03:22:00
听说这个博物馆能找到三星堆同款?还有这些同款好物→
万万没想到在黔西南州博物馆竟然能找到三星堆博物馆同款↓↓↓图左为三星堆博物馆汉代摇钱树图右为黔西南州博物馆东汉摇钱树(图/杨瑶)不仅如此黔西南州博物馆还有隐藏款的“mini版青铜
2025-08-05 20:35:00
习言道|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
中新网8月4日电 题: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你们,记住世界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2025-08-05 21:48:00
山河铭记|一张泛黄的毕业证
大皖新闻讯 “这张证书见证了我父亲的革命岁月,是他革命生涯留下的唯一物件,我把它捐赠给安徽革命军事馆。”安徽萧县的刘长青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父亲刘永泰《雪枫军政大学毕业证书》背后的故事
2025-08-05 12:29:00
“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被关押劳工在“太原工程队”农场劳动。(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众所周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
2025-08-05 1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