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
本报讯(记者孙翠翠)“丰收啦!高粱丰收啦!在这片‘碱疙瘩’上实现亩产595公斤实在太不容易了,比老品种高出10%……”9月20日,通榆县乌兰花乡新五九屯农民张海宝高兴极了。
一望无际的高粱地里,收割机缓慢前行,前来参观收割的100多个农户惊叹不已。
“这场丰收意义非凡。”吉林大学的农业专家、白城市种子管理站相关负责人、通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在地头议论着。他们是这场丰收的推动者和见证者。
我省西部地区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近年来,我省通过盐碱地改良和综合利用,昔日盐碱地已成为粮食产量新的增长点。
“盐碱地改良和综合利用要‘以种适地’,所以,我们根据当地农民的种植习惯选育了耐盐碱的高粱品种‘吉杂218’等系列吉字号品种。”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鼐对记者说,省农科院选育的“吉杂218”“吉杂124”两个品种耐盐碱、抗病性强,产量高,已成为通榆县盐碱地主推高粱品种。
“能不能丰收,品种非常重要。针对这两个新品种,专家们指导我们采用大垄双行模式,集成了盐碱地高粱保苗包衣技术、免耕机精量播种、苗后化学除草、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这些技术好操作,节水节肥,效果又好……”张海宝说。
记者了解到,通榆县具有不同程度盐碱地面积370万亩,高粱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至50万亩。新品种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让这片盐碱地上的红高粱更红、更实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3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