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醉茶究竟是怎么回事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7-19 10:53:00 来源:康之道

醉茶究竟是怎么回事

《1》

昨天的关于茶气的文章,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

看来,茶气这个梗,被套用了N多年之后,终于可以破了。

它并不是一块遮羞布,它是皇帝的新衣。知道的人,知道是假的,不知道的人,以为是真的。

每到无词可形容茶叶的时候,就把茶气拿出来说事儿,说的人振振有辞,听的人云山雾海。

其实呢,只是一种偷懒。

是不知道如何介绍一款茶的时候,懒掌柜所采用的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懒招。

茶气当然是存在的,但并不是大多数世人所以为的那样,是一股刺激浓烈的味道、是一种霸道煞口的滋味。

虽然市售的大多数的茶,都是一股浓烈的味道,但是,并不代表,茶气就是这样一股浓郁的味道——人家茶叶又不是中药。

真正的茶气是,像太极八卦掌那样的,至柔至纯的汤感。

说到茶气,茶友们又想到了一个新词汇,醉茶。

据江湖传言,具有让人“醉茶”功力的茶,内质是相当不错的,是这样吗?

醉茶究竟是怎么回事

《2》

要解开“能引发醉茶的茶内质如何”这个谜团,就得先弄明白,醉茶,究竟是怎么回事。

某百科对茶醉的解释是:

根据这条解释,醉茶这种现象,是由于茶叶当中的一种叫做“咖啡,碱”的物质引起的。

并且,是由于咖啡,碱的摄入过浓,和过量,而形成的。

在这里需要划重点的是三个词汇:1.咖啡,碱,2.过浓,3.过量。

看来,要想在喝茶的时候形成茶醉,就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喝到咖啡,碱,2.喝到过浓的咖啡,碱,3.喝到过量的咖啡,碱。

在这三个条件当中,咖啡,碱,都是充分而必要的存在。

咖啡,碱这位神秘的始作俑者,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它是茶叶当中含有的一种天然的碱性物质。

当咖啡,碱少量饮用时,可以实现神经兴奋,大脑皮层兴奋的作用。但如果短时间内大量饮用、短时间内高浓度饮用,则有可能形成醉茶。

能引发茶醉的茶汤,是咖啡,碱含量过高的茶汤。只要喝到咖啡,碱含量极高的茶汤,就容易引发茶醉。

醉茶究竟是怎么回事

《3》

究竟什么样的茶汤,咖啡,碱含量才丰富呢,一是气候炎热、日照强的地区出产的茶叶浸泡出的茶汤。

二是,闷泡坐杯之后的茶汤。

气候炎热的地区,气温高,茶叶为了散热,叶片大多数生得薄,生得宽大。

而且,炎热的地区,日照强度大,日照时间长,茶叶每天接受到的紫外线照射也就多。

这种气候环境下生成的茶叶,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就高,茶氨酸的含量就略低,泡出来的茶汤里,咖啡,碱的含量,自然就比高山地区的茶叶更多,茶汤也更加地苦涩。

也就更易茶醉。

而茶叶在冲泡时,有部分茶友,由于多年喝着品质不太好的茶叶,习惯了这些品质不好的茶叶浓烈的刺激的口感,反而追求这种浓烈的口感,他们在喝茶时,逢茶必闷,逢茶必坐杯。

口头禅是:好茶不怕闷。

觉得闷久一点喝,更有味道,更好喝。

其实很多事物,过犹不及。比如,盐放多一点菜更有味道,但盐多吃了可伤肾。

茶叶当中的这些内含物质,咖啡,碱,茶多酚,茶氨酸等等,它们都是对人的身体有益的物质。但有益的前提是,适量地摄入它们。

如果过量地摄入,肯定也会发生反面的作用。

而喜欢闷泡的人,只要一坐上泡茶台,不是闷就是坐杯,盖碗的盖子不在碗上刮上个五六七八回,是不舍得把茶汤倒出来的。

这般闷出来的茶汤,颜色很深,汤感很浓,口感苦涩,哪里好喝了?

重要的是这种茶汤,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还非常高,喝了不但容易醉茶,还容易伤胃——过量的茶多酚容易引起胃粘膜收缩,形成胃痛。

总结一下,闷泡出来的茶汤,产区不好的茶,咖啡含量高,才容易引发醉茶。

跟这款茶的内质是否丰富,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内质再丰富的茶,如果闷泡坐杯,醉茶的可能性,更大。

泡茶,还是快出水的好。

醉茶究竟是怎么回事

《4》

那么,要如何避免茶醉呢?

少喝浓茶!多喝好茶,也就是内质丰富的茶。

什么样的茶是浓茶呢?

坐杯闷泡出来的茶,就是浓茶。

别相信好茶不怕闷,那都是糊弄人的。

茶叶当中的三大养分: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它们在冲泡时,释放到茶汤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在这场名为“释放”的赛跑中,茶多酚、咖啡,碱是跑得最快的,而茶氨酸是跑得最慢的。

长时间坐杯闷泡出来的茶汤,里面就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而只含有少量的茶氨酸。

一坐一闷,茶多酚和咖啡,碱就大量跑到茶汤里去了,速度比茶氨酸快了好几倍。

这般含有高咖啡,碱的茶汤喝下肚子去,若再喝上个十来杯,想不醉茶,都很困难。

另外,多喝好茶,也可以避免醉茶。

好茶,也就是产区好的茶,比如高山茶。

高山茶区,海拔高,温度低,气候条件适合茶树喜阴喜湿的生长特性。

这样的环境里生长起来的茶树,茶氨酸、香气物质、胶质的含量都是很高的,而咖啡,碱的含量是极低的。

这种茶喝起来,茶汤香气丰富,滋味鲜爽,汤水淳和柔软,有香滑玉肌丰之感。

不致让我们摄入过量的咖啡,碱,自然,就不易让人醉茶。

醉茶究竟是怎么回事

《5》

当然,茶醉是难免的。

再好的茶,从早喝到晚,一天喝个十来种,也自会醉茶。

过量饮茶,醉是必然的。

有一些茶友并没有醉过茶,或许,醉过,但不知道那种感觉就是大名鼎鼎的醉茶。

茶醉的具体症状就是:血糖降低,头晕,浑身无力,手足颤抖。

是一种很难受的感觉。

该怎么破呢?很简单。补充糖分或淀粉。

有一些茶庄,在桌上会摆上花生,瓜子,糖,就是为了避免客人茶醉。

我们福州有泡茶庄的习惯,午饭后若没事,大多数人会约了朋友出去泡茶,斗茶,玩茶。

有时候一玩就是一个下午。从中午喝到下午,大量饮茶,午餐吃得再饱也扛不住。

在四五点的时候,大家就会吃一些坚果,花生糖,瓜子,白晒花生之类的零食。

不为充饥,只为增加血糖。只为还有力气斗茶。

村姑陈在春茶季的时候,因为天天大量试茶,为了避免醉茶,随身带了一大盒黑巧,喝到一半的时候,吃一块进去,保证血糖的浓度,以免晕倒在茶桌了。

李麻花笑曰:一个茶人,晕倒在茶桌上,也算是晕得其所。

不想理她,这个人,从来零食吃得比我还多。

如果不愿意吃进去的东西破坏试茶的味觉,村姑陈还有个小妙招,吃苏打饼干。

某一个牌子的某一款苏打饼干,既能中和胃酸,阻止饥饿时胃酸对胃粘膜的破坏,又能确保味觉不受破坏,吃过之后,仍然能继续保持良好的,敏锐的味觉,跟人斗茶。

醉茶究竟是怎么回事

《6》

醉茶时,血糖偏低。

醉茶,是因为摄入的咖啡,碱超量。

喝茶是种享受,不应该是种难受。

故而,村姑陈建议大家少喝浓茶,不闷泡,尽量快出水。

另外,多喝好茶,远离劣茶。

生命诚可贵,别为劣茶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9 14:45:5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红茶和绿茶哪个好,有何区别
...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比较明显,茶多酚减少了90%以上,并且产生了茶黄素和茶红素等新的成分,香气物质有所增加,所以红茶具有香甜味醇的特征。绿茶是一种不发酵茶
2023-08-29 20:48:00
医生发现:喝茶不要太淡,茶喝的越浓,老人会更长寿?告诉你真相
...康有着重要作用。除了常见的营养素之外,茶水中还含有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等一系列与茶叶有关的植物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只能从茶中提取,因此喝够适量的茶,能够为身体补充这类营养
2024-06-06 18:34:00
安徽一51岁男子晨起后喝一杯绿茶,坚持三个月后,身体有哪些不同
...成分。它里面混合了很多种对我们身体有益的东西,比如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还有矿物质等等。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身体里的“小卫士”,可以帮助我们抵抗各种病痛,让我们更
2024-05-17 10:37:00
关于茶的6大流言,你入过几个坑?
...响。 而对于绿茶、红茶或袋泡茶来说,一加水茶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因就大量溶出了。盲目“洗茶”,不但没把农残洗掉,反倒损失了大量茶的精华,得不偿失啊。另外,农残对健康的影响取决
2024-07-30 16:56:00
喝茶五大注意事项,经常喝茶的你必须知晓
...具有非常好的减肥效果。因为这两种茶叶里面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可以帮助减少体内脂肪,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是有助于减肥的,进而预防和抑制肥胖的作用。4.提高肌肉耐力喝茶可以提高肌肉的
2023-10-13 15:39:00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无糖饮料还能喝吗?它才是公认的健康饮品!
...获这些好处!研究显示,茶叶中含有700多种化合物,其中茶多酚、茶多糖、生物碱、茶氨酸等可在人体内发挥重要的保健作用。经常喝点茶,或能收获多种意想不到的好处。1抗氧化茶叶具有很
2023-07-10 13:52:00
相信我,看完这5条茶叶知识科普,你离会喝茶更近一步
...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茶能“清六经火”的记载。茶叶中如茶多酚、儿茶素等成分,是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抵抗外来有害物质。然而茶叶的解毒效果是轻微的,起到辅助作
2024-09-23 20:08:00
江西靖安推进白茶产业提质增效
...1.80%、二级1.68%。茶氨酸含量越高,茶叶的滋味越鲜爽。茶多酚与茶汤浓度有关,不同等级靖安白茶茶多酚含量随鲜叶嫩度的降低而升高(16%-25%)
2024-04-03 16:53:00
普洱茶的减肥、降脂功效的因素
一、普洱茶的减肥、降脂功效的因素:1、是由茶多酚、叶绿素、维生素C等多种有效成分综合作用形成的(云南茶产区大茶树的茶多酚含量均达到30-34%,儿茶素总量达到18-24%,并且其
2023-11-04 19:3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