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王竑:两次挽救明朝的文官英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7 21:40: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朝最有特色地方就是锦衣卫、宦官、文官,锦衣卫是皇帝的爪牙,宦官和文官互相牵制。不过各部门互相渗透,安排有对方的眼线,也是政治一大特点。

王竑:两次挽救明朝的文官英雄

明朝中期,明英宗时期,最出名的宦官就是王振,他凭借着明英宗的宠爱的,权倾朝野,而锦衣卫里面也遍布了他的同党,比如锦衣指挥马顺。说起王振,大家应该知道后来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土木堡之变。王振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打击瓦剌,之后又指挥不当,导致明英宗被俘虏,王振也咎由自取,被杀死,而瓦剌军顺势南下,直击北京。

王竑:两次挽救明朝的文官英雄

消息传到了北京,群臣纷纷要求当时在午门处理朝政的朱祁钰给王振治罪,灭族及处死其党羽。而马顺在朱祁钰旁边,却有点气急败坏,斥退群臣。而当时有个文官叫王竑,却不惧锦衣卫的凶狠,冲上去扯住马顺的头发,大骂马顺同罪当诛,接着狠狠咬住马顺的脸,竟咬下了一块肉。而其他大臣也纷纷上去,帮助王竑打死了马顺。朱祁钰见状,也顺便把王振几个同党,拉出来,被群臣活活打死。

王竑:两次挽救明朝的文官英雄

虽然王竑只是个文弱文官的,但敢于带头和朝中恶势力对抗,而朱祁钰也正是在于谦、王竑的支持下成为明朝新一代君王。这个文官不简单,在午门大打出手,打死锦衣卫后名声大振,之后更是两次挽救了明朝。

王竑:两次挽救明朝的文官英雄

第一次,正是北京防卫战。王竑被任命为佥都御史,驻守北门,而也负责各门的支援。彰义门的指挥被敌军射死,城门差点被破时,王竑果断带兵去支援,敌军撤退。明军打跑了瓦剌之后,王竑更是请命去镇守居庸关。王竑一到,就着手治理,一改居庸关兵力薄弱的面貌,操练军马,增强边塞的防务。王竑忠心耿耿,多次弹劾奸臣,提出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都被朱祁钰采纳。

王竑:两次挽救明朝的文官英雄

第二次,明英宗复辟之后的,王竑被贬官,回到了家乡。但之后孛来入侵,明英宗想到了王竑英勇,于是重新启用了王竑。王竑和白圭、冯宗等人合力在红崖子川打败孛来。孛来撤兵,而其他将领班师回朝,王竑则选择留在条件艰苦的原地,继续镇守,反正外敌再次侵扰。直到第二年,就任江淮巡抚。

王竑:两次挽救明朝的文官英雄

王竑一生为了明朝鞠躬尽瘁,但也因为个性正直,始终没有得到皇帝的特别重用,后因政见不合,毅然辞官。在家20年,后病逝,享年75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8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1449年明朝午门血案
...高峰。如果非要推选明朝第一个昏庸之君的话,那应该非明英宗莫属了。公元1449年在大明午门发生了一起血案,一群文官奋激的朝着另外一群人挥舞起了自己的拳头,有的用脚踢,有的用拳头
2024-02-26 05:50:00
朱棣死后不过20多年,明朝就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是为何?
...行的小高潮,而这显然是来自社会下层的王振和他的学生明英宗无法忍受的。于是史书上记载,英宗逐渐掌权后,任命王振为司礼太监,屡兴大狱,屡用重典,抓了很多高官。文官集团称这些高官都
2023-01-11 22:55:00
明朝时期麓川之役,王振和杨士奇谁的责任更大?
麓川之役是明英宗即位初期明朝规模最大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消耗兵力和资源巨大,对明朝社会的破坏和衰弱产生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对于这场战争的历史评价,不同的历史时期则评价不一。
2023-05-15 05:55:00
皇帝为什么一定要处死忠臣于谦
...,继续抵抗。这又给人留下了大丈夫有种的印象。但对于明英宗而言,于谦的动作对他个人并不是什么好事。何况,于谦本身也已经被明朝内部的另外两股势力盯上。这三方因素汇集在一起,就决定
2023-01-03 21:25:00
于谦拥立朱祁钰为新皇帝,真的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国吗?
...祸首!于谦对大明朝可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对于明英宗而言,于谦的行动对他个人并不是什么好事。何况,于谦本身的性格深深得罪了明朝内部的另外两股势力。这三方因素汇集在一起,就
2023-06-26 13:17:00
为什么“土木堡之变”改变了明朝国运
...不怎么管他们,这时候瓦剌也就悄悄的积攒了实力,到了明英宗朱祁镇当政的时候瓦剌逐渐的打败了鞑靼和兀良哈,独霸草原。 虽然朱祁镇庙号是“英宗”,但实际上和英明神武是半点关系扯不
2024-06-12 19:26:00
明朝文官封爵传奇:靖远伯王骥的荣耀与争议
...部崛起,先后在在甘州、凉州屡屡犯边,在这种情况下,明英宗让王骥寻边,而且给了王骥便宜行事的权力。就这样,59岁的王骥奉命前往西北甘肃。王骥到了甘肃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临阵脱逃都
2024-02-15 19:16:00
明朝三位文官依靠战功封爵,王骥的名声很差,甚至遭到非议
...取得大胜,“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消息传到北京,明英宗下旨让王骥“兼大理卿,支二俸”。不久后,王骥被召回北京。二、三征麓川正统六年(1441年),在王振的怂恿下,明朝发起了
2023-01-23 17:29:00
...,然后手举大锤高呼“吾为天下诛此贼”……不过检索《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和《明史》后会发现一个问题,这两部重要史籍中别说没有樊忠锤杀王振的记录,甚至连樊忠这个人都没有,那么这是怎
2024-06-22 10: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