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于谦拥立朱祁钰为新皇帝,真的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国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6 13:17:00 来源:戏说三国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杭州府钱塘县人。大明朝的民族英雄,几乎是史书彪炳的贤臣典范,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严苛己身。但因个性刚直,致使其含冤遇害。

于谦在中国历史上最值得书写的两件事:

一、是他在土木堡战败后主持大局。后世认为北京保卫战是于谦以一己之力指挥的,在十分不利的局面下,最终抵御瓦剌大军的进攻,保证了首都不失,能力出众、力挽危局,对大明朝居功至伟。

二、是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并不忌惮英宗皇帝的被俘,扶持代宗作为新君,继续抵抗外族的入侵。这在当时需要有多大的担当才能说出此话,搞不好就是身败名裂的结果,可惜最终还是应验了。

于谦拥立朱祁钰为新皇帝,真的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国吗?

于谦所处的文官集团让英宗皇帝觉得可恶的是,这些人在土木堡战前一味的拆台求和,而不是在已经定下开战的决策后,提出任何有益于战争胜利的方案。在自己被俘后,不想办法和谈营救自己。最后还把自己的弟弟搬出来替代自己。于谦便是这些大恶人中的罪魁祸首!

于谦对大明朝可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对于明英宗而言,于谦的行动对他个人并不是什么好事。何况,于谦本身的性格深深得罪了明朝内部的另外两股势力。这三方因素汇集在一起,就决定了他的结局必死无疑。

主持夺门之变的两个主谋,一个就是代表太监利益的曹吉祥,另一个就是武将派系的石亨。他们都需要为自己和自己的利益集团去争取伸展的空间。明英宗的参与,给了他们最好的机会。

于谦拥立朱祁钰为新皇帝,真的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国吗?

文官集团就这样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三者的组合摧毁了。于谦本人则是当做文官集团的首脑被铲除了。

毫无疑问于谦是大明忠臣,但他拥立代宗为皇帝真的出于大公无私一心为国吗?我们参考历史,细致解析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三杨”(正统年初的三位贤相)去世,太监王振开始掌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

正统十一年(1446年)于谦准备进京见皇帝奏事,朋友们都劝他给王振带上一点儿礼物,他坚决不同意。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当地特产去吗?”于谦潇洒一笑,甩袖说道:“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拥立朱祁钰为新皇帝,真的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国吗?

此事被王振知悉后,十分震怒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皇帝不满的罪名而关进诏狱,并判处死刑。后来在山西、河南两省官民进京伏阙请愿的压力下,王振才免了于谦的死罪。

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前,授官兵部左侍郎,但在之前深深地得罪过大太监王振(被英宗称为先生,英宗复辟后下诏为王振正名,并建立旌忠祠,以祭祀其亡灵。),所以虽然是副国防部长,但其献言并不被英宗重视,本人也不被英宗待见,开战时勋贵亲信都带在身边以供参赞,却单单把于谦留下,是不想给他任何立功的机会。(开战前,王振怂恿英宗亲征,就是想此次胜利后显示赫赫武功,千古留名的,可惜事与愿违,大败被俘,英名扫地)由此看出于谦与英宗关系很是疏远,于谦想在英宗麾下施展自身抱负的机会几乎没有,根本得不到重用。

于谦自身是个非常有才华,很有治国抱负的能臣,平白无故差点被王振整死,而英宗皇帝却对其宠信得无以复加,朝堂上乌烟瘴气,鬼魅横行。于谦个性刚直,忧国忧民,怎能不怨且深恨之,但在英宗的庇护下,他又无丝毫办法改变朝局,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于谦拥立朱祁钰为新皇帝,真的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国吗?

土木堡之变后,给于谦提供了变革的机遇,他力挽狂澜,很有担当地拥立代宗皇帝,而毫不犹豫的放弃英宗法统也是不无私心的。这也可以从新皇当政时,于谦不遗余力铲除奸党的态度看出来。(明朝最出名的,朝堂上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小宇宙爆发当场群殴致死王振党羽两人,而且事后没被丝毫处分,这绝对是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

因为只有新皇上台才能施展文臣集团的抱负,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从这点看他的私心也是伟大的,正应了那句话“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到死都可以无愧于大明朝,才能做出千古流传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6 16: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是什么导致于谦被杀,又为何说他的死决定了明朝气数将尽
...巨大,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了大明的气数将尽。这件事就是于谦被杀,于谦死了,一个一心为国,于危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忠臣死了。他的死对于整个官场来说,实在是一场“大
2023-01-09 15:54:00
于谦为了大明王朝,为了江山社稷,在"夺门之变”当夜,听任明英宗复辟政变,选择了按兵不动。换言之,他是为了天下太平,不起纷争动荡,宁可牺牲自己性命。这是史料有明文记载的。明英宗:朱
2023-03-14 11:11:00
大明如果没有谁将早亡一百年
...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朝忠臣于谦写的一首诗歌,提起于谦或许了解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如果不是于谦,大明王朝早就亡了,有人将于谦比作明朝的岳飞,忠心报国,一
2024-06-18 15:17:00
于谦权倾朝野为何会被轻易的被打倒
导言"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朝大臣于谦十二岁所写的诗,反映了他的人生追求,而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表示他做到了。于谦在朝廷崭露头角那一年,明朝正处于一个重要
2023-04-23 15:28:00
于谦的生死抉择与明王朝的沉浮
...我们故事的主角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人物。这个小男孩名叫于谦,出生于杭州,巧合的是,在他出生的那一年,明王朝的缔造者,伟大的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去世了。于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从
2023-10-21 05:54:00
于谦被斩时为何锦衣卫落泪,孙太后也掩面痛哭
辅佐明朝四代帝王的于谦,朱祁镇真的痛下杀手将于谦处刑,孙太后得知后掩面痛哭,为其亲自书写悼词。听说老百姓一路哭喊,长街十里护送于谦走上断头台,连行刑的锦衣卫都忍不住落泪。可以说明
2024-05-16 20:19:00
对大明王朝有“再造之恩”的于谦,为何必须得死
...被废黜为郕王的明景帝朱祁钰离奇薨逝,虚龄只有30岁。于谦画像就在复辟后的第二天,少保、兵部尚书于谦便以“谋逆”的罪名遭到逮捕,并在正月二十三日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
2023-05-05 10:24:00
明宪宗为何恢复叔叔明代宗帝号
...机依旧没有解除。为举国一心抗击瓦剌,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站了出来,说服想要弃国南迁的大臣们团结一致保卫国都,并力推监国郕王朱祁钰继皇帝位。于谦的建议得到群臣及皇太后孙氏的认可,
2023-11-20 19:56:00
为何世人皆知于谦是冤枉,明英宗朱祁镇还要背负骂名,将于谦杀害
...。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明朝以后再无功臣于谦。论一个朝代的兴起,少不了贤明的君主与忠诚的大臣,另一个朝代的衰败,更少不了昏聩的君主和奸佞臣子。对于明朝的于谦来说,位
2024-05-07 20: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