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兑现11年前承诺,临沂69岁老人徐善德身后捐献遗体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2-20 22:41: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李欣颐

他将大爱奉献留存人间,走上了不一样的“光荣之路”——

2014年2月11日,是徐善德的生日,夫妻二人携手来到临沂市红十字会办理了自愿捐献协议。

2025年1月19日,69岁的徐善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捐献遗体兑现11年前的承诺。

生命的意义在于无私奉献,在徐善德最终捐献遗体的那一刻,很多人都被深深打动,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参与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去。

兑现11年前承诺,临沂69岁老人徐善德身后捐献遗体

他们在一朝一夕中传承良好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重要的传承。

徐善德、李轶夫妇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都是离休的老干部,在一朝一夕中形成了“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

徐善德的岳父去世后,岳母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一日三餐都是徐善德可着老人的口味去做。头疼脑热,也都是他跑前忙后,不了解情况的人都以为他是儿子。

结婚以来,兄弟妯娌之间,姑嫂姊妹之间,叔侄亲戚之间,从没有红过脸吵过架,美满和眭、宽容大度地共同把百善孝为先当做相处的原则。

40多年的生活给他们的启示是:一个能爱父母,爱家庭的人,也一定是个忠诚可靠,有责任,能担当的人。

据李轶回忆,他们的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而在他们父母眼里只有病人,凡事都为病人着想。记得有一次,医院病人多,被服不够用,李轶的父亲回家把她的被子抱到了医院里给病人用了,根本顾不上晚上有没有被子盖;徐善德的母亲是一位妇儿医生,对工作的投入更是到了忘我的境界,经常半夜一个电话就被叫到医院,忙的时候一天不吃饭都是常事,在85岁高龄时,还有一些患者找到她咨询问题,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

李轶说:“在成长过程中,父辈们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对病人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感染和影响着我们,于是,我们想用行动把爱的种子传承给了儿子,并以此而影响和带动着周围的人。”

他一直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

徐善德是被救助过的人。

那时,他还是个小孩子,被救出来后,随父母来到了临沂。这么多年来,徐善德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头,经过50多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

2014年4月20日,85岁的母亲带着全家几代人前往淮北农场与救命恩人相见。徐善德跪在那里,与救命恩人抱头痛哭的场面,感动了现场的所有人。

徐善德是知恩图报的,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他把65年前的那次救命之恩做为自己回报社会的动力,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遇到,他都是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正是在一次次地伸手之间,把许多素不相识的人变成了朋友亲人——

有一年夏天,一个孩子与母亲在沂河边玩时不小心落水,听到救命声,正在晨练的老徐立即跳下河把孩子救了上来,事后水淋淋地悄悄走了,但孩子的父亲还是千方百计地找了来。

有一次深夜,他出差回来的路上,在沂蒙路桥上遇到了一位被车撞的老人,肇事者逃逸,老人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他立即把他送到骨科医院,找到医生先治疗,又回家拿了钱去垫付,救了老人的命。

还有一次,徐善德在菜市场买菜时,见有位手持菜刀的大嫂倒地不起全身抽动,情形十分危急,周围的人都不敢上前。他立刻冲过去进行了有效处理,原来正在切菜的大嫂突然癫痫发作,两家人至今还常常走动。

因为在医院工作了数年,遇到治不起要出院或者没钱治病的患者,徐善德总是二话不说帮忙垫付,热心周到连妻子李轶也感动。这一路走来,他们夫妻两付出的是一点时间和金钱,却收获了用金钱买不到的沉甸甸的亲情和人间大爱。

兑现11年前承诺,临沂69岁老人徐善德身后捐献遗体

他和妻子是全市第一对无偿献血的夫妻

身在血站先献血是血站人的传统。

早在1996年,徐善德、李轶夫妇就一起参加了无偿献血,他们成为全市第一对无偿献血的夫妻,他们夫妇献血达4600毫升,徐善德先后获得山东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临沂市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多项荣誉。

在他们的影响下,儿子18岁生日那天,主动要求无偿献血并以此作为成人礼来做纪念。多年来,每到生日时,儿子一定要到血站献血,还带着同学、同事一起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

看到儿子的坚持,他们夫妻由衷的高兴:“我的儿子可能不会成为了不起的人物,但一定会是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无私关爱、充满正能量的人。”

作为老一辈革命人,徐善德的母亲在淮海战役中献过血,在抗美援朝时也献过血,徐善德经常说:“可以自豪、骄傲地告诉大家,无偿献血已成了我们家三代的传统,我的父辈献过,我和爱人献过,我的儿子正在献着,而将来,这一传统,一定会在我们家里传承下去”。

他在生命最后时刻兑现了承诺

有人说,他们是一对拥有着善心大爱的夫妻,是一对并肩携手的夫妻。因为生活理念、为人处事等问题上,他们是那么一致,特别在弘扬传统美德、无私奉献方面更是心意相通。

2014年他们结婚30周年,“为社会做点什么”,以此为念,成了他们反复讨论的话题。他们想到了同事女儿得了白血病,急需骨髓移植,家人焦急的心情、孩子渴求生命的眼神,一直让他们夜不能寐,一直历历在目。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不会有影响,然而现实生活中,愿意捐献的人并不多。特别是临沂千万人口的大市报名捐献遗体的竟这么少。而许多地方经常出现血液告急,许多病人因为没有血液而无法做手术;许多白血病患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配型而告别这个美丽的世界,还有许多需要做器官移植的病人因找不到合适的供体而与家人天人永隔........

李轶说:”我们夫妻两个决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把眼角膜、器官遗体都捐献出来。”

2014年2月11日,是徐善德的生日,夫妻二人携手来到市红十字会办理了自愿捐献协议。

选择这个普通的日子做这个并不普通的决定,是他们30年情深意重的爱情见证,也是徐善德生日之际最有意义的纪念。“我爱人年迈的母亲和我们的儿子都是这个决定的支持者和见证者。”李轶回忆道。

在得知他们夫妻二人自愿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这一举动后,周围认识他们的人都用“震惊”、“伟大”来形容。

夫妻是“生相依,死同愿”最神圣和最幸福的爱情楷模,徐善德夫妇也在用行动见证着爱情和忠贞,诠释着一份世间最浪漫的想法。

2025年1月19日,69岁的徐善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捐献了遗体、成为一名“无语良师”的方式兑现11年前的承诺,他将大爱奉献留存人间,走上了这一光荣之路。

李轶说:“我的爱人实现了他生前的遗愿,我们家人也遵从了他的遗愿,到我那一天的时候,我也会把遗体器官捐献给医学事业,实现自己的诺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凡人歌|临沂这位“白衣天使”离世,丈夫完成其捐赠遗体心愿
...齐鲁壹点 李其峰寒风萧瑟,庄严肃穆。1月11日10时30分,临沂市兰陵县人民医院护士吴清芳的葬礼在兰陵县殡仪馆举行。吴清芳生前的亲朋好友、同事、救助过的病人等百余人身穿素服,
2025-01-12 22:06:00
公益人汪四春:用公益的方式完成最后的奉献
...世。弥留之际,他交代家人,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和遗体。无偿献血超过200次、参加公益活动超过1000场的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是以公益的方式选择告别,完成人生最后的一次奉献。
2024-02-28 22:00:00
合肥一公交车驾驶员和妻子共同签下“生命之约” 决定捐献遗体传递大爱
...交集团第三巴士公司的一名驾驶员,妻子和身边同事经常无偿献血,耳濡目染间,对公益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在进一步了解的过程中,他得知有人捐献遗体为医学研究做贡献,便萌生了同样的想法。
2025-01-03 11:10:00
13年后的特殊“重逢” 温岭一对夫妻双双捐献遗体
潮新闻讯 “13年前,我母亲捐献了遗体,如今我父亲做了同样的决定,希望换种方式继续陪在母亲身边。”近日,来自温岭太平街道的87岁老人程春林因病离世,家属遵照老人生前遗愿,捐献其遗
2024-03-19 19:59:00
...。9月27日晚上,记者联系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红十字会无偿献血者高敏时,她正在赶往南山医院的路上,前往办理接收百岁老人黄赞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相关手续。从山东老家来到深圳整整2
2023-10-06 02:10:00
“白衣天使”吴清芳的姓名,已镌刻至临沂博爱园纪念碑
...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其峰3月10日,初春的阳光温柔地洒在临沂博爱园。园内遗体捐献纪念碑前,雕刻师彭学波正低头凝神,一笔一画地在石碑上镌刻着新的名字——“吴清芳”。吴清芳遗体告
2025-03-11 23:45:00
合肥一医生23年无偿献血超1.6万毫升 如今又登记捐献遗体传递大爱
...的李先锋是合肥一家医院的麻醉科医生,2002年至今他已无偿献血48次,累计献血量超过1.6万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总血量的3至4倍。今年他再次做出大爱之举:登记成为遗体捐献志
2025-07-27 18:42:00
“双节”临沂坚守者|我献血我光荣,临沂市民无偿献血贺“双节”
...市各献血点人潮涌动,掀起一波献血热潮,爱心市民通过无偿献血活动,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国庆假期。10月1日,刘阿姨趁着假期儿子儿媳放假不用看孙子,一大早特地赶来广场献血屋献血。莒南
2023-10-08 14:07:00
凡人微光 温暖山城 | 21年,22400毫升!重庆黔江这对夫妻完成最后一次献血
...黔江区城东街道官坝社区的张令川、陈金兰夫妇一起坚持无偿献血,21年来,从未间断。截至目前,夫妻俩已累计献血22400毫升。“上个月,在60岁生日前我去最后一次献血。我老公是去
2023-12-14 06:1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南报网讯(记者姜静通讯员周新华)“我们做到了!”日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0名本科生组成的代表队,出征2025牛津大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
2025-11-11 08:02:00
水稻测产“四大高手”浦口同台竞技卫星竞技无人机,“画圈割稻”战遥感南报网讯(记者刘全民)高空,看不见的卫星默默记录着稻田“肤色”变化
2025-11-11 08:03:00
南京涌现一批“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点滴善举汇成河 大爱无声润金陵□通讯员马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那些善意像一束光
2025-11-11 08:03:00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民间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融合策略与实践路径。文章指出,民间美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11 07:09:00
在医学领域,孕妇的健康直接关系胎儿的健康与成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产前检查项目日益丰富,其中GBS(B族链球菌)筛查成为保障母婴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环
2025-11-11 07:09:00
“城市特质+群众基础”引力十足——顶级赛事频频落户,南京超“体”面□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程锦欣秋日的南京,体育激情与城市活力持续碰撞
2025-11-11 07:29:00
相爱相“髓”!南京女子献爱心挽救丹麦患者
我市首例跨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完成相爱相“髓”!南京女子献爱心挽救丹麦患者南京的爱心志愿者杨艳。通讯员 周海燕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婕妤 摄南报网讯(记者王婕妤通讯员罗玉丽)昨天
2025-11-11 07:29:00
华商网讯 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官网于2025年11月7日公布重庆市石柱自治县万宝铅锌矿透水事故调查报告。2024年9月30日
2025-11-10 14:20:00
临沂职业学院成功获批2025年度山东省数字经济人才实训基地
鲁网11月10日讯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2025年度山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名单,临沂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申报的“数字经济人才实训基地”成功获批
2025-11-10 14:35:00
告别“死记硬背”,有道自然拼读&阅读与表达课助孩子开启自主阅读新征程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进,英语学习的词汇量与难度逐步提升,如何帮助孩子科学高效地掌握单词、突破阅读瓶颈,成为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
2025-11-10 14:40:00
天津一高速公路未批先建,致一企业被迫关停损失上亿元,申请赔偿9年未果
图片来源:新黄河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滨海绕城高速汉蔡路段一侧,有一座停业多年的大型厂区,由于长期闲置,内部早已荒废破败,杂草丛生
2025-11-10 14:55:00
近日,平安人寿邢台中心支公司完成一笔意外身故理赔,赔付金额达109.14万元。8月,客户吴先生(化名)在家中打扫高处卫生时不幸失足坠落
2025-11-10 15:00:00
《鲁砚谱》一书出版发行
鲁网11月10日讯近日,山东省鲁砚协会首届常务副会长蒋洪深先生撰写的《鲁砚谱》一书由西冷印社出版发行,受到广大制砚爱好者和市民们的一致好评
2025-11-10 15:10:00
2025国际古城墙(堡)联盟交流活动在邯郸大名举办
图片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官网近日,以“保护与传承,活化与共赢——国际视野下古城墙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5国际古城墙(堡)联盟交流活动在邯郸市大名县举办
2025-11-10 15:13:00
近期“麻醉鱼”视频引发关注。视频内容为水产商户用“鱼麻药”使活鱼安静,从业者称长途运输用丁香酚等麻醉剂可降低活鱼损耗,然而这种看似高效的保活保鲜手段
2025-11-10 15: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