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思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她从不停歇,一直在路上。9月27日晚上,记者联系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红十字会无偿献血者高敏时,她正在赶往南山医院的路上,前往办理接收百岁老人黄赞捐献遗体和眼角膜的相关手续。从山东老家来到深圳整整26年,高敏凭着奉献精神与惊人毅力,在这座改革开放最前沿城市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她是中国第一位器官捐献协调员,在她的协调下,深圳完成了全国首例多器官捐献案例、全国首位未成年人捐献亲属器官案例等。她还是深圳无偿献血次数最多的、志愿服务时间最长的纪录保持者。2022年4月10日,高敏成为深圳首位无偿献血次数达到400次的献血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时间达8万多个小时。
1997年11月,当高敏挽起衣袖走上东门中路无偿献血车后,她便成为一名无偿献血者,成为深圳市红十字会的一名志愿者。从起初的3个月捐献一次全血,到一年24次捐献机采血小板,高敏已坚持整整26年。
即使不捐血,高敏也会在捐血点做志愿服务,动员更多人加入捐血救人的行列,她一共动员造血干细胞志愿者3万多人。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儿子高明智成人后也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如今也是一名五星级志愿者。
捐献协调并不只在生死一刻,高敏不仅关照捐赠者本人,还关心他们的家属,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从美国归来的黄赞老人,2010年与妻子一道签署遗体捐赠志愿书。他的妻子三个月后去世了,只剩下黄赞独居。高敏一直关注着老人的生活,在她的促成下,深大医学院的学生们与黄赞结了对子,常来常往。此前,老人已是虚岁百岁,仍是耳聪目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给高敏打电话,聊聊近况。“老爷子走得太突然,我们准备节后在深大医学院举行一场缅怀纪念黄爷爷的追思会。”高敏伤感地说。
从2007年正式成为深圳市红十字会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以来,高敏累计成功协调遗体捐献近700例,器官捐献近800例,眼角膜捐献1000余例。曾荣获“全国优秀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广东好人”等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促进奖及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相关奖项。
17年来,好多日期、好多名字,高敏都记得清清楚楚。每天出门她可以不喝水不吃饭,但有三样东西不能不带,那就是背包、相机、手机,背包装着捐献者的资料,相机做见证,手机随时回复来电和信息。“这就是生命的托付,让我无所畏惧地成为了逝者和生者之间的‘生命摆渡人’,让宝贵的生命得以延续。”高敏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6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