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撤退,是最复杂的战斗形势。——科涅夫。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十六计》
倒车,是最考验车技的时候。
同理:撤退,也是最考验指挥官的时候!
那么,汉末三国的名将,撤退技术哪家强?赵云:勇将之智
正史中,赵云的戏份不是很多。
不过,这些为数不多的军事行动中,赵云打出了两次经典的撤退战。
第一次,汉水之战。
219年三月,赵云、黄忠得知:曹操将大量粮草运至北山下。
于是,黄忠率军前去夺粮。
到了约定时间,黄忠仍然没有回来。
于是,赵云率领数十骑前去看看情况。
出营不远,赵云遇到了曹军大队。
撤退战开始!
赵云的方法是:先冲击敌前队,制造混乱后,回头退却;等到曹军前队散而复聚,赵云又带的队冲过去打乱,然后再撤退,如此反复,且战且走。
等到赵云退回营寨后,张翼急忙要关闭大门而守,赵云阻止,要求大开大门,偃旗息鼓。
曹军见状,认为有埋伏,遂向后撤退。
赵云趁机鸣战鼓,鼓声震天,又以强弩射击曹军,曹军惊骇,甚至自相践踏···
次日,刘备前来营地视察,赞许:子龙一身是胆也!
此次撤退,赵云展现出了智勇足备的特点。
1、能够以突击打乱敌人阵型,然后且战且走,本身就建立在个人勇武的基础上。
2、无论是且战且走,还是偃旗息鼓,都完美表演出了”诱敌“的剧情,自然使敌人惊疑,这是赵云的用兵之智!
第二次:箕谷撤退。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令赵云、邓芝佯攻箕谷。
然而,由于用兵疏忽,赵云、邓芝军陷入不利态势。
赵云先是及时收拢部队,守箕谷,稳定形势。
然后,赵云令邓芝带军撤退,亲自断后。
如此,”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蜀军安全退回。陆逊:智帅之勇
如果说赵云的撤退风格,是靠勇将之智,那么,陆逊的撤退风格,就是智帅之勇了。
相比于赵云的撤退,陆逊组织的撤退,规模更大,难度也更大。
陆逊的撤退组织,也又两次经典战例。
1、夷陵之战前期的退却战。
221年七月,刘备发动征吴之战。
蜀军来势汹汹,吴军初战不利。
于是,孙权令陆逊统帅朱然、潘璋、宋谦、韩当等5万人防御刘备。
其实,以军队数量论,东吴至少不会少对手太多,依托地形,要硬刚也不是不可以。
然而,一则,蜀军锐气正盛;二则,三峡陆路崎岖、水路惊险,其地形对东吴的后勤供应十分不利。
于是,陆逊决心实施战略退却。
自221年七月至222年正月,七个月的时间里,陆逊且战且退,接连退却五六百里。
如此,陆逊将崎岖难行,兵力难以展开的地形“让给”了刘备。
当退至夷陵地区后,陆逊下令宋谦在夷陵道反击,连破蜀军5座营寨,斩杀其他屯将,由退却转入防御。
数万大军,七个月时间里,接连退却五、六百里,尤能且战且退,为在夷陵部署防御赢得时间,为扭转战略不利的态势创造充分条件。
陆逊的组织能力,可见一斑!
2、三道攻魏后的退却战。
234年,孙权发起三道伐魏之战:孙权亲率主力为中路,攻合肥;孙韶、张承率万余人为东路,攻广陵之淮阴;陆逊、诸葛瑾率万余人攻襄阳。
然而,孙权打仗确实有问题,很快,孙权及孙韶这两路皆退军。
如此,陆逊、诸葛瑾统帅的左路军就陷入了孤立的局势。
屋漏偏逢连夜雨,陆逊亲信带表文呈送孙权时被魏军截获,军情暴露!
如此,形势危急!
诸葛瑾十分惊恐,建议陆逊迅速退兵。
但陆逊却怡然自得,催人种豆,与众将下棋、游戏。
诸葛瑾晕菜,亲自跑来询问情况。
陆逊说:魏军知道主上已退,得以集中兵力对付我,已守各处要害!现在我军思想惊恐动摇,我们当领导的要先以自己镇定部队,然后施展谋略,出兵撤退。
于是,陆逊让诸葛瑾指挥战船待机,自己率军做出继续向襄阳进军的架势。
陆逊的威名不是盖的,魏军谨慎,立刻收兵入城,严阵以待。
于是,诸葛瑾引船出,陆逊从容整军,张扬声势,步行上船。
魏军不知道陆逊在搞什么名堂,谨慎为上,不敢进逼。
如此,陆逊就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安然撤退!
此次,陆逊充分利用自己足智多谋的威名,勇敢地跑到敌人眼皮子底下,吓得敌人不敢轻举妄动,然后撤去!
这次见诸正史的撤退,比小说中诸葛亮的“空城计”更为精彩!诸葛亮:撤退中取得的战果不必进攻少
当然,正史中,诸葛亮搞撤退,也是大师级的。
诸葛亮数次北伐,虽然常常无功,但总能安然回军,就可以看出诸葛的本事了!
1、第二次北伐后撤军,斩王双。
228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攻陈仓,发起第二次北伐。
这次北伐,攻陈仓不克,粮尽而退,又是无功而返。
然而,在退却中,诸葛亮却取得了斩将的成绩。
诸葛亮退却时,魏将王双率骑兵追击,结果,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被杀。
2、第四次北伐后撤军,杀张郃。
231年,诸葛亮自出祁山,发起第四次北伐。
这一次,诸葛亮“虑粮不继”而退,再次无功。
然而,在退却中,诸葛亮再次斩将!
魏名将张郃,在司马懿严令下追击。
蜀军在木门登山布设伏兵,弓弩乱发,射死张郃!
杀张郃,可能是诸葛亮数次北伐,战场上最大的战绩之一了···
3、第五次北伐后撤军,“死诸葛走生仲达”
234年,诸葛亮发起第五次北伐。
这次北伐,因为诸葛亮去世而告终。
蜀军退兵时,司马懿闻讯追击。
蜀军反旗击鼓,佯装反击。
司马懿不想做第二个张郃,收军,不敢进逼。
随后,蜀军在新丧元帅,又爆发严重内讧(魏延、杨仪之争)的情况下,安全撤回。
此次蜀军的退却,是按照诸葛亮遗命进行的。
因此,百姓嘲笑司马懿说:“死诸葛走生仲达”。
后人常常贬损诸葛亮,说其数次北伐无功。
然而,以弱击强,以少击众,能够数次攻入敌国,来去自如,试问天下又有几人能做到呢?曹操:百科全书
说起撤退,曹操堪称“百科全书”级。
曹操在撤退中的组织,已经远远不只是“断后”、“稳军心”、“安然撤退”这种级别了。
他把撤退玩出了新境界。
1、战术级:地道+伏兵。
198年三月,曹操第三次讨伐张绣。
然而,出兵不久,曹操从袁绍逃亡士兵处得到消息:袁绍企图趁机袭许昌,劫天子。(事后证实为假消息,当时田丰确实有此建议,但袁绍未采纳。个人以为疑似为贾诩“谣言”之策。)
曹操大惊,立刻撤军。
然而,刘表的军队抵达安众,在曹军退路上固守险要;张绣军也跟踪曹军而来。
曹军腹背受敌,陷入险境。
于是,曹操开始了战术天花板级的撤退组织。
(1)、收拢部队,缓缓后退。
腹背受敌,尤其张绣的西凉骑兵善于突击,因此,为了防止被分割,曹操令各营相连,兵力聚一团,每日数里,缓缓后撤。
如此,张绣见无机可趁,遂引兵越过曹军,与刘表合据安众险要。
(2)、地道。
到达险要附近时,曹操趁暗夜,在险要处凿开一条地下通道,运走全部辎重,并埋伏奇兵。
(3)、伏击。
曹操花这么大力气,不就是为了赶紧逃走吗?
张绣也是这么认为的。
因此,张绣以为曹军已经逃走,遂发起追击。
结果,曹操出奇兵,步、骑夹击,大破张绣!
七月,曹操回兵换许。
此次撤退战中,曹操以集中缓退粉碎骑兵迂回、分割,确保安全;然后以地道通过敌人严防死守的险要,展现出非凡的地势考察和施工能力;最后,又出其不意,军队并未退远,而是设伏破敌!
个人以为,这是汉末三国时期,技战术含量最高,堪称天花板级的一次撤退战!
2、战略级:未雨绸缪,迁徙人口。
在战略形势不利时,曹操往往会未雨绸缪,提前部署。
(1)、官渡之战前,曹操主动将兖州北部黄河沿岸居民悉数内迁。
黄河太长,不足以成为抵御袁绍的前线,因此,曹操提前选择官渡为决战之地。
为此,曹操提前将黄河沿岸之民内迁,以避免被袁绍集团“以战养战”,又保存己方的人口。
(2)、第一次濡须口之战后,迁徙淮南民。
第一次濡须口之战,曹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如此,曹操意识到:淮南地区的争夺很可能是长期的。
因此,曹操试图将淮南地区民众内迁。
当然,由于操作不当,大部分百姓逃去投靠了孙权···
(3)、迁徙三巴、汉中人口。
我们知道,曹操曾经入侵过三巴地区,也占领过汉中,最后是被刘备击败而退出的。
然而,实际上,曹操早已经意识到难于与刘备争夺汉中、三巴。
因此,平张鲁后,曹操开始将三巴地区人口迁徙到汉中,后又将汉中人口悉数内迁。
实际上,由于李傕、郭汜的破坏,关中地区空虚。
曹操征张鲁时,已经几乎力不从心,如要再在此与刘备竞争,风险也很高。
因此,曹操通过将汉中、三巴人口内迁,充实空虚的关中等地人口。
这是主动的战略撤退,是曹操的战略眼光和战略魄力的集中表现!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撤退,虽然不光彩,但并什么丢人的。
一流的指挥官,既是前进的高手,也是撤退的老手。
有时候,不必纠结于一时,退一步,海阔天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2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