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三国时期,人才荟萃,即使是实力最弱小、人才最匮乏的蜀汉政权,也同样有不少名将的出现,为了政权的稳定,边境的平安他们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众所周知,提起蜀汉名将,首推五虎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除了赵云一人之外,其他四人均被刘备封为四方将军,赵云虽然是杂号将军,但在正史《三国志》中,五人合并一传,称为五虎将毫不为过。
五虎将之外,蜀汉最著名的将领莫过于两个人:一个是早期的魏延,一个是晚期的姜维,魏延是蜀汉政权出身最低,提拔最快的将领,没有之一,从刘备的部曲提拔为蜀汉的镇北将军,相当于从刘备的随从小跟班提拔为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这个速度不亚于火箭提拔。

蜀汉五虎将
姜维是另一个被极速提拔的典型例子,从一个降将经过20年时间提拔为蜀汉政权全国军队总司令,这又是另一个极端,降将能被重用已经是不容易了,居然被提拔为大将军,执掌国家所有军队,这就是非常不容易了,因为信任才是将领被提拔的最优先考虑因素,其次才是能力。
魏延与姜维的能力不用怀疑,绝对是三国一流的,蜀汉政权从建立鼎盛时期,光有几个将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除了五虎将和魏延、姜维之外,蜀汉的名将还有不少,比如下面说到的蜀汉中期的平安三侯和蜀汉晚期的四大名将。
一、平安三侯
1、王平
王平是个传奇人物,一是他的身份,他是巴西宕渠人,用今天的说法就是土家族人,先是随着部落首领投靠了曹操,后来又在汉中之战后投靠了刘备,成为蜀汉将领,王平虽然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但他的才能比那些读过书的人强多了,比如马谡。

王平
王平出名就是因为街亭之战,马谡作为主将,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放弃城池上山扎营,显然马谡想以攻为守,但诸葛亮给的命令是据城死守,明显马谡违抗了诸葛亮的命令,王平身为副将,一眼就看出了马谡的错误,向马谡劝谏,可是马谡一意孤行,最终导致了蜀军街亭大败,而王平因为早有准备,率领手下一千多士兵故布疑阵,挡住了张郃的大军。
千万不要小看王平在街亭之战中的功劳,他挡住了张郃南下祁山道的路,也就是守住了诸葛亮从陇西撤退回汉中的路,如果王平也一溃千里,那么张郃顺势南下切断祁山道,身在陇西的诸葛亮就被张郃切断了后路,成为瓮中之鳖,恐怕到时候诸葛亮能不能活着都是个问题,所以王平的功劳是很大的。
之后王平逐渐得到重用,一直到成为蜀汉镇北大将军,成为镇守蜀汉北境汉中的最高军事指挥官,而兴势之战则再次成就了王平的英名,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率军10万突然南征蜀汉,镇守汉中的蜀军兵员不满3万,3万对10万是一场力量悬殊战役,可是王平此役沉着冷静,据守险要,拒敌于国门之外,大破曹爽10万大军。

王平与马谡
因此,王平是除五虎将和魏延、姜维之外蜀汉的名将,因为王平常年镇守蜀汉政权北境汉中,因此是蜀汉北方的边境守护者,平安三侯之一。
2、邓芝
邓芝是东汉开国名将邓禹的后人,也是蜀汉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将领,因为得到刘备的赏识被重用,因为受到诸葛亮信任而被作为出使东吴与东吴议和的使者,在刘备去世后,邓芝出使东吴,与孙权缔结了和平协议,并得到了孙权的称赞。
诸葛亮北伐时期,邓芝与赵云率领弱势兵力在箕谷牵制了魏国关中主帅曹真的数万主力大军,并与赵云成功地挡住了曹真的进攻,千万别小看这一战,要知道曹真手下是曹魏关中主力,有数万大军,而赵云与邓芝是一支疑兵,兵力不多,另外曹真如果打败了邓芝和赵云,就能顺着箕谷打进汉中,这对蜀汉将是灭顶之灾,就算是全军覆没,邓芝和赵云也要挡住曹真,否则让曹真进了汉中,诸葛亮还在陇西,将对魏军前后包围,那才是真的灾难。

邓芝
邓芝在赵云之后常年镇守江州,镇守着蜀汉政权东部的边境,还平定过涪陵国人的叛乱,守护了蜀汉东境,被称为平安三侯之一。
3、马忠
三国时期有2个马忠,这个是蜀汉的马忠,不是东吴抓住关羽的那个马忠,蜀汉马忠是巴西阆中人,也就是今天四川阆中人,也是受到刘备赏识而得以重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继续用马忠,并在南征南中的战役中带着马忠。
在平定南中的战役中,马忠被任命为牂牁郡太守,在战役中立下不少功劳,独自率领一军打败叛军拿下牂牁郡,并且恩威并济治理当地,诸葛亮北伐时,又觉得马忠有才能,把马忠从南中召到汉中,协助处理军务,马忠还在汶山郡平定了作乱的羌人部落。

马忠
由于南中再次发生叛乱,马忠再次出任庲降都督,率军平定南夷及獠人的叛乱,并治理地方,很有功劳,当时蜀汉小有名气的将领张嶷都是马忠的手下,马忠在镇守南中期间还有过两次接受朝廷的使命,一次去汉中劝谏蒋琬不要从汉水北伐,另一次是留在成都,代替北上的大将军费祎处理军务,可见马忠是个多面手与不可多得的大将。
由于马忠常年镇守南中,也是在任上去世的,他是镇守南中时间最长的蜀汉将领,负责蜀汉南部边境的安全,所以也被称为平安三侯之一。
二、晚期四大名将
1、罗宪
罗宪是荆州襄阳人,蜀地大儒谯周的学生,从太子舍人一直做到巴东太守,镇守永安,是蜀汉晚期镇守东部边境的将领,魏国伐蜀时,永安大乱,人心惶惶,各地骚乱,罗宪斩杀作乱者,稳定军心,一意镇守永安,各司其职。
蜀汉曾向东吴求援,东吴派出盛曼前来救援,罗宪一眼就看出东吴是打着救援的旗号想占领蜀汉的地盘,因此坚决抵抗东吴,东吴军队无法前进一步,之后东吴还不死心,继续派出步协、陆抗攻打永安,罗宪坚守六个月不投降,挡住了东吴军队的进攻。

罗宪
罗宪在国家倾覆、皇帝投降之际,仍然不忘使命,坚守职责,为蜀汉以及后来的西晋政权保住了永安,让东吴无法逾越一步,客观上促进了西晋统一天下的步伐,所以罗宪不失为一代名将。
2、霍弋
霍弋荆州南郡枝江人,他的父亲是霍峻,霍峻当年随刘备进入益州攻打刘璋,被刘备派驻在葭萌城,当刘备率军攻打刘璋时,霍峻紧守葭萌城一年有余而不失,挡住了张鲁及刘璋军队的袭击,为刘备保住了战争期间益州唯一的根据地,霍峻去世后刘备亲自吊唁并留宿墓上,而霍弋就是霍峻的儿子。
霍弋经诸葛亮的培养逐渐进入蜀汉官场,最终担任永昌太守,镇守南中,多次平定南中地区的局部叛乱,263年,魏国伐蜀,霍弋多次请求率军救援,但被刘禅拒绝,蜀汉投降后,霍弋因为魏国善待刘禅也归队了后来的晋朝,还曾率军平定交址、日南、九真三郡的叛乱,这里就是今天赵南的中北部地区。

霍弋
霍弋出生将门,又是蜀汉晚期南中的守护者,也是蜀汉最后的名将之一。
3、张翼
张翼是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人,出身名门望族,刘备主政益州后,张翼出任江阳县县长,曾经随同刘备参与汉中之战,在汉水与赵云一起击败了曹军,最终升任蜀郡太守。
张翼后来出任庲降都督,镇守南中,张翼执法严格,铁面无私,导致当时的蛮族频频作乱,张翼多次率军平定叛乱,张翼还跟随诸葛亮北伐,后来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驻守北部过境。张翼还多次跟随姜维北伐,有胜有负,但对于北伐,张翼一直持反对意见,同时他也是蜀汉政权少见的参与了刘备、诸葛亮和姜维三人北伐战争的将领。
张翼一直活到了蜀汉灭亡的那一天,在钟会之乱中,被作乱的魏军所杀,张翼一生参与了蜀汉政权从建立到灭亡的全过程,也算是蜀汉名将了。

廖化
4、廖化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话很多人都听过,就是这个廖化,算是蜀汉晚期的一大名将,从参与关羽北伐战争开始,到夷陵之战,到汉中之战,再到诸葛亮北伐,姜维北伐,廖化基本上都有参与,堪称蜀汉政权的活化石,并且廖化还有不少战功。
廖化在随姜维的北伐中,独自率军击败了魏国南安郡太守游奕,射杀了魏国广魏郡太守王赟,这是廖化一生最大的战功。公元263年魏军伐蜀时,廖化率军到阴平救援,与姜维合兵,在剑阁挡住了钟会大军,但由于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战死,刘禅投降,廖化最终也投降了,在被魏国迁往洛阳的路上病逝了,廖化是蜀汉最后一位名将,廖化死,蜀汉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6 0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