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基于跨校修读课程探讨学分互认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产品形态设计》课程为例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4-02 14:32:00 来源:中国网

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国际化和信息化的趋势不断深化,导致高校之间在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等领域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为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强调加强与其他地区高校的联盟与合作,以相互启发和学习,期望实现共同进步。在推动高校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团队对于跨校修读课程和学分互认模式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跨校修读课程以多维度、全方位的视角,展开改革内容

课程碎片化学习,优化学生课后修读

利用网络视频进行碎片化学习,是一种将跨校修读课程整体知识分解为零散知识点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课下利用零散的时间自主观看教学视频,从而进行学习。如果遇到理论内容晦涩难懂的情况,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共同观看视频,以便他们能够及时理解和消化课程知识点。这种视频学习的主要特点是随机、灵活和方便。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如寝室、图书馆,甚至在上课的途中,完成跨校修读课程的学习,充分利用了碎片化的课后时间。

翻转课堂投入使用,提升学生课程理解

在实施翻转课堂之前,教师会提出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来自课程章节中具有争议性或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在观看视频内容后,会进行大量资料查阅,并在课下先进行小组内部总结讨论。在具体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由小组的学生代表总结和陈述小组讨论的成果以及相关疑难问题。随后,教师针对各个小组提出的问题,特别是重点问题和知识点进行讲解,对课程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引起学生的兴趣,课下继续追踪问题的答案。通过自我陈述表达个人观点,分享收获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包括查阅文献、组织文献、相互辩论和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课程要点整理回顾,总结强化理论教学

在每个章节知识点和整体内容学习完成后,教师会根据跨校修读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小组讨论的核心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并对所有课程内容进行全面梳理,以加强学生对关键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课程组教师将引领学生深入到生产一线,实地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环节,并与相关产品企业达成协议,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以进一步加强《产品形态设计》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组还会结合课程内容邀请优秀的教学名师来校授课,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聆听专业教师的讲解,以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多层次检验学习成果

跨校修读课程的考核方式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期末考试的形式,而是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观看视频学习的进度、视频后的网络测验得分、翻转课堂中的表现及讨论报告、期末开卷考试的卷面成绩。每个部分所占的分值比例不同,翻转课堂的表现和讨论报告所占比例较大,但期末考试也有一定难度的增加,例如结合实际案例,要求学生设计某类产品形态的生产方案。与此同时,视频后的网络作业和测试将由产品企业与教师共同安排,通过这些作业和测试能够集中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多样化的考试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到课程知识点的讨论中。

跨校修读课程改革,解决了当下人才培养的痛点问题

师资与教学资源不平衡的问题

在跨校修读模式下,师资教育难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教学资源的分配也显得不够平衡。由于机制的限制,跨校修读模式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几个明显的不足之处:一是授课的优秀教师数量不足;二是学校间的交流相对有限;三是各高校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一致;四是技能专业的培养资源分配不平衡,存在地域之间的差异。

高校艺术教育重视度不足的问题

尽管跨校修读模式在教育界已得到认可,但学生群体对这种模式的了解仍然有限,缺乏足够的关注。我国目前有31所教育部批准的独立本科艺术院校,42所高职院校,以及130所中职院校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然而,与非艺术专业相比,艺术设计人才的数量仍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群众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得到了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无法仅仅满足物质需求,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凸显。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艺术教育,不仅要培养高端人才,还要注重普及艺术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新兴的跨校修学分模式下,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不同专业的学习机会,这将不断提升艺术技能型和艺术设计型人才的水平。

数字化教学使用不当的问题

数字化视频资源是一种极具直观性、具体性和信息丰富性的形式,它融合了动态画面和声音,能够生动地展现事物的复杂结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跨校修读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数字化视频资源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视频教学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作用。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启发和引导,把握着教学的大方向,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课堂氛围,巧妙地讲解和补充知识。同时,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视频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是排斥教师的作用,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从多角度、全方位实施跨校修读课程,以改革促进实践

教师个人功能认知,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跨校修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正在发生从“传授”到“引导”的转变。教学理念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学习者置于重要位置,重视学生的需求、感受和体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注重培养学生作为“主体”的能力和素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观看视频课程的时间,并及时提醒他们学习进度,预约与教师沟通的时间,促进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此外,教师还应该适时设置与课程相关的线上和线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发讨论和独立总结,以提炼知识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学生思考和问题发现的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优化课程导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通往知识殿堂的第一步,所有智力活动都需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教师所呈现的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前瞻而又务实地把握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上好产品形态导学的第一堂课。通过这堂课,学生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未来步入产品设计职业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确认识案例教学重要性,以案例促进学生理解

在跨校修读的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可以采用安排学生阅读经典案例或总结生活经验等方式作为新知识的铺垫。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进行平铺直叙或照本宣科,而是应该多以案例,尤其是生活中的产品形态设计实例来辅助理解抽象概念和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将深奥的理论解释得更浅显易懂,将枯燥的知识讲述得更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当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在跨校修读的教学中,导学教师应该积极把握在线学生的心理状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产品设计专业相关的横向和纵向辅导材料等内容。这些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觉感知,也通过感官上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记忆。这样一来,基础学习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具体而生动,更加形象化,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提倡实验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

每门学科最终的目标都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因此课程既具有理论性,也强调实践性。在跨校修读的教学中,我们一直秉持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导学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他们需要平衡好教学内容和实践技能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在线实验室的功能,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加深对产品形态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感性认识。同时,对于有条件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建立产品形态企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社会实践渠道。这样,即使是选择跨校修读非本校专业课程的学生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和从事产品设计工作。

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模式是提高高校教学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有助于解决各高等院校间教学资源分配不均、降低办学成本、促进资源共享等问题。这种探索和实践突破了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创新了人才培养机制。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更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这也推动了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未来高校人才培养中,高校应积极采取跨校修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作者:王一博,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艺术学院;林寅含,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艺术学院;杨大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艺术学院。本文系辽宁省本科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基于跨校修读课程探讨学分互认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产品形态设计>课程为例》(编号:2022SJJGZY21)阶段性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2 1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出海尝试成功!“新汉学计划”海外学分课顺利结课
...汉学计划”海外学分课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完成授课,该课程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大学开设的,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2025-07-20 19:03:00
...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以“大工程文化”为引领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河北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以“大工程文化”为引领,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四四三三”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大工程文化
2024-03-30 09:20:00
...改革融入“面向全体、分类施教、分层递进”的“双创”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按学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中级、高级三类创新创业训练班,开设智能制造专业“创新实验班”,不断探索构建融“
2023-01-12 09:06:00
贵阳幼高专:风雨四十载 初心向未来
...教材,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并形成了“三个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长期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人才培养之路上,幼高专人收获了累累硕果。仅近5年,师生先后在
2024-09-27 20:01:00
打造高职“一体两翼”课程体系
...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课程实施运行与保障机制。 一是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引领。实施“卓越课堂”行动,以“课堂革命”推动以教为中心的“传授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学习范式”转变,累计评
2024-04-02 09:21:00
...会和自主发展空间,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或兴趣选择课程、教师等,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创造条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于2012年确立了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长期发展目标,2013年开始探
2023-06-30 09:06:00
...为中心转变。全面开设小班化新生研讨课、新工科项目制课程、课赛一体化课程、选修实验课、基础学科分级进阶课程等,适应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深入人心。
2023-04-17 12:46:00
...文转自:文汇报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战略合作,启动优质课程互选、跨学科平台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名校“顶配”资源合作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 ■本报记者 吴金娇2024年开年之
2024-01-13 06:06:00
创建英语师范生实景仿真育人模式
...态课堂构建原则,其内涵是创设课堂生态情境、创新生态教学模式、创建课堂内生态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拓展教学时空,现实四个融合:同一课堂结构
2023-04-22 09:0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智造世界 创造美好丨破解“池州芯”检测痛点 池州平天湖半导体产业研究院加速建设
大皖新闻讯 近日,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钜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孙根透露,作为池州半导体产业的“共性服务平台”,池州市平天湖半导体产业研究院今年7月已正式取得运营资质
2025-09-17 13:22:00
凭借技术突破、链式崛起和全球布局,泉州洛江推动机械装备产业链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一个百亿产业集群的三级跃迁东南网9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何金 通讯员 叶金玉)近日
2025-09-17 13:24:00
从AI开发提效到游戏全球出海,腾讯云升级全新游戏行业全生命周期方案
9月16日,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游戏专场上,腾讯云正式发布全新升级的游戏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2025-09-17 13:54:00
3・15金秋购物节启幕!海尔智家以“ 三好” 助力安心焕新
为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扎实推进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共筑满意消费,增强人民群众在消费生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5-09-17 11:40:00
鲁网9月17日讯万物互联,信息化浪潮奔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发挥着中枢神经般的重要作用。企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2025-09-17 10:40:00
王涵为了准确识别由AI生成的内容并防止其被滥用,不少人建议用AI对抗AI,“AI溯源”技术应运而生。OpenAI宣布将推出一款工具
2025-09-17 10:52:00
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超级员工” 是这样炼成的
周鸿祎(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刘艳)大模型相当于头脑,能说会道,能思考、能规划、能推理,但是没有手跟脚
2025-09-17 08:35:00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AI智习室的行业变革与挑战
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AI智习室的行业变革与挑战在技术赋能教育的大背景下,AI智习室正成为连接传统教育与未来教育的重要桥梁
2025-09-17 09:03:00
烟台联通圆满完成2025莱州半程马拉松通信保障工作
9月14日,2025莱州半程马拉松正式鸣枪开跑,近5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跑步爱好者齐聚莱州,以奔跑感受城市风貌,用激情点燃赛事氛围
2025-09-17 08:06:00
手握101项专利,曜灵时代以创新引擎驱动临沂新能源产业升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松作为临沂新能源产业链的代表企业,曜灵时代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和突破科学技术。目前,集团下设多个核心全资子公司
2025-09-17 08:08:00
南报网讯(记者孙琳通讯员焦娇李妍妍)9月15日,全国首个市级场景公共服务平台——“南京场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记者获悉
2025-09-17 07:4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实验室档案】新型显示与视觉感知石城实验室,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南京市科技局、东南大学和鼓楼区于2022年8月开始合作共建
2025-09-17 07:45:00
南报网讯(记者曹丽珍)当《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魔法道具“隐身斗篷”有可能从银幕走向现实,如何为这种前沿科研保驾护航
2025-09-17 07:46: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9月正值开学季,各大高校相继迎来新生报到。运满满司机申英良将刚刚收到的“云程奖学金”交到小儿子申宝凯手中——今年
2025-09-17 07:46:00
鹭江观察 | 人工智能+ 厦门加出了什么?
客商体验厦门绽优科技的AI+VR产品。厦门美图大楼展厅演示AI产品。(本组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2024年,厦门位列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前10●截至去年底
2025-09-16 08: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