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置之死地而后生,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出自《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在战国时期,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就用一场战役,为《孙子·九地》中的“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做了最好的诠释。这场战役,不是长平之战,也不是伊阙之战、华阳之战,而是鄢郢之战。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战役,一般以战役发生的地点来命名,顾名思义,鄢郢之战,就是爆发于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的一场战役。此战,白起率领秦军深入楚国腹地,攻破楚国都城。
一
首先,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秦昭王派大良造(爵位名)白起率军大举攻楚。此战,白起一共率领了10余万的大军。对此,在笔者看来,这10余万的大军,如果是去进攻魏国、韩国、赵国,还是足够多的。但是,放在楚国身上,却是比较紧张了。众所周知,在战国七雄中,楚国是地域最为辽阔的诸侯国。即便是到了战国末期,也即楚国已经失去了半壁江山之后,秦国在消灭楚国时,依然是王翦动用了60万大军,这才彻底攻占了楚国。因此,在鄢郢之战中,白起所面对的楚国,还没有和战国末期一样衰落,那么,非常明显的是,白起想要用10余万大军来攻破楚国都城,其难度完全不下于长平之战战胜赵括率领的赵军。
二
当然,对于白起自己,也明白这一点。因此,在分析了当前形势后,白起制定直捣黄龙,也即直接进攻楚国都城的策略。换而言之,如果白起一城一地的缓慢推进,显然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这很可能给其他诸侯国趁机偷袭秦国的机会。基于此,白起率领秦国大军沿汉江东下,出敌不意突入楚境。不过,虽然成功进入到楚国境内,但是,这也意味着白起很可能会被楚国大军合围,也即“被包饺子”了。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这一风险,白起是如何应对的呢?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在进入楚国境内后,白起命令秦国的军队在过河之后拆除桥梁,烧毁船只。
三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拆除桥梁,烧毁船只,显示出白起自断归路的决心。而这,无疑是《孙子·九地》中的“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为了最大程度激烈秦军士兵的作战潜力,白起决定让秦军“置之死地”。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置之死地”,都能成功“置之死地而后生”。举例来说,在三国时期的街亭之战中,蜀汉将领马谡也想要对张郃来这么一招,但是,马谡毕竟没有白起驾驭将士的能力,在张郃断绝蜀军水源后,马谡立即控制不了局面,从而最终溃败了。而就白起来说,在秦军将士中颇有威望,因此,在自断归路后,这些秦军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越来越有斗志了。和秦军相对应的是,楚军因为是本土作战,没有后顾之忧,反而在作战意志上不如秦军。
四
最后,在白起的指挥下,斗志昂扬的秦军一路战胜楚军,直到达楚国的别都鄢(今宜城东南)。在遭到楚国城池阻挡的背景下,白起率领秦军没有墨守成规,采用传统的攻城手段,而是在鄢城西边百里处筑堤蓄水,并修长渠直达鄢城,然后开渠灌城,也即通过水攻或者水淹的方式,以此攻破了楚国的鄢城。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水攻的方式,也带来了楚国都城百姓的巨大伤亡。在此基础上,秦军于是占领了别都鄢城。之后,白起又攻陷楚国国都郢,烧毁其先王陵墓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向东进兵至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东北)。所以,在鄢郢之战中,白起实现了两个目标,一是攻破楚国都城,夺取楚国的大片土地,二是对楚国的有生力量造成了重创,这也是白起这位名将作战的特点。
此外,在鄢郢之战中,白起诠释了兵法中“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理论。在白起之后,只有两位名将成功模仿,这两人分别是韩信和项羽。对于韩信来说,是背水之战击败秦末汉初的赵国,而就项羽,则是破釜沉舟,在巨鹿之战中重创秦国主力。特别是项羽的破釜沉舟,和白起拆除桥梁,烧毁船只非常类似,都是主动毁坏了方便自己撤退的工具,以此表达了必胜的信心。而在古代的战役中,狭路相逢勇者胜,必胜的信心,显然会影响到战争的走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8 23: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