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电影《绣春刀》中,主人公沈炼在故事中最大的动力,便是要把教坊司中的一个女孩赎出来。
而明代的教坊司中的女性,其实属于一个更大的群体——乐户。
一、乐户的来源
在明朝,最早的一批乐户的来源是前朝元代蒙古族统治者的遗民。
朱元璋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之后,将国内部分蒙古族都编入乐籍作为惩罚。这意味着他们要终日为将他们打败的胜利者歌舞,对于习惯了在草原上随风而舞的蒙古人而言,这是莫大的侮辱。
除了这些蒙古人以外,因各种原因入乐籍的汉人百姓也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入籍的百姓也大多是走投无路而被迫入籍,有的是因为贫穷,而将自己或者被自己的丈夫、父母等人卖入乐籍;有的是在战争中被军队掳掠,乱兵会将他们卖入乐籍以换取钱财。
除了自下而上的买卖,官府也会主动从民间购买大量的人口进入乐籍。
除此之外,乐户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的来源。
其中一个很特殊的来源是朱棣在成功登上皇位后,将前朝时对建文帝给予坚定支持的大臣们,在靖难之役中给他造成巨大阻碍的人,比如铁弦、齐泰等人,他们的家属全都没入乐籍。
另外一个特殊的来源是民间成名的和妓女,这些人也有可能进入乐籍,不过这一种来源的数量很少,属于较为稀少的一种情况。
二、乐籍的管理机构
在明代,有专门的政府机构来对乐籍进行管理,而这一机构便是很多人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过的“教坊司”
教坊司内共有十二名主事的官员,内部职权明晰,架构完备,是一套非常成熟的体制框架。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元代时,教坊司中级别最高的官员的品级可至三品,可在明代,最高也不过九品。
由此可见,明代官府对于教坊司的态度是很差的。
教坊司的主要职能除了为宫廷提供歌舞表演,便是将地方上的乐户艺人召入宫廷。
因为皇宫内有固定的礼仪,对歌舞活动也有规定,所以在地方上的乐人入宫前,教坊司要对他们进行训练,教授给他们宫廷内的礼仪,排演舞乐,规范曲调。
三、明代乐户的地位
在明代时,乐户不论是法律地位还是社会地位,都是十分低下的。
首先在法律上,对于乐户的生活的各方各面都做了严格的限制。
为了凸显乐户的贱民身份,在服饰上,明代的法律要求乐户必须佩戴绿巾,以此作为贱民的象征。
并且,乐籍还不被允许穿华丽的衣服,即便是在路上行走时,乐籍也只可以走道路的两旁,不能道路的中间。
而在婚姻嫁娶上,明代的法律规定乐籍只能互相结婚,不能与本阶层以外的人通婚。
如果宗室迎娶了乐户,本人将会被削去职位和爵位,所娶的女子逐出宗族,其所生的儿女也不会被家族承认。
官员的子弟与乐户进行婚姻也会有严厉的惩罚,不管是官员本人还是官员子孙,迎娶乐户的人都要受到杖刑六十,并被逼与其离婚,并且发配到边地等待续用。
明代不仅仅用各种限制来降低乐户的地位,如果乐户犯了罪,对乐户的惩罚也要比其他人更重。
如果乐户与良民争吵斗殴,不管是不是乐户的责任,乐户都要受到加倍的惩罚,并且,普通人犯罪,在法律上是可以交纳钱财来抵罪,而乐户是不可以的。
甚至说,乐户只是在王府出入,或者是容留将军居住这样的小事,都会被以发配边地充军的重刑处罚。
同时,乐户也没有参加科举和进入学堂的资格。
史料记载,晋王有一个十分喜爱的乐工,想要将他送入学堂上学,而当时新任的山西提学(明代学官的一种)在到任之后便立刻将他除名,并且和晋王说:“我宁可学校里少一个学生,也不愿意学校受到污染。”
由上面的各种史料可见,乐户在当时受到了严重的歧视,还不仅如此,受到歧视的不仅仅是乐户本身,管理乐户的官员也会受到歧视。
首先是教坊的官员如果遇到其他官员,是不可以行拱揖之礼的。
武宗时期,有几位官员精通音律,武宗想要将教坊司的官职赐给他们,却被这几位官员拒绝了,这足可见教坊司官职在官员心目中的普遍地位。
四、乐户的经济情况
根据上文的内容,乐户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在当时是很低的,但他们的经济情况,实际上要比普通百姓要好一些。
在王府和两京(北京和南京)的乐户,衣食住行都由官府来提供。而地方上的乐户,在为官府、官员、商人、显贵、百姓等提供服务后,也都可以获得报酬。
在《金瓶梅》、《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给乐户大量赏赐的情节出现。
五、乐户的贡献和气节
虽然乐户在当时被认为是最底层的贱民,但事实上,乐户阶层在历史上有过巨大的贡献。
首先在音乐方面,很多名妓对音乐都有过卓越的才能和贡献,比如马湘兰、尹春等人。
除了音乐,这些名妓大多在书法、绘画等艺术上都有着很高的造诣。
除此之外,在晚明时期,很多秦淮江南的名妓都与当时的文人名士有所交游,这些乐户艺人也在这一过程中增长见识,对时政有了自己的看法,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政治热情。其中很多乐户名妓,都具有着不卑不亢的民族气节。
比如晚明名妓李香君,她的意中人被陷害而逃亡,李香君也被当时的权贵逼婚。而李香君面对权势誓死不从,并且痛斥几名权贵腐败骄奢的生活作风,指出对方是大明腐朽破败的罪魁祸首,不惜以头撞地,血溅桃花扇。
但后来李香君的意中人投降了清廷,而刚烈不屈的李香君自然不会看得起这位软骨头的情人,于是撕毁了作为二人定情信物的桃花扇,终身不再与他相见。
另一位让人敬佩的乐户名流便是大名鼎鼎的“柳如是。”
柳如是生于浙江嘉兴,幼年时因家中贫困,被父母卖到了青楼。
之后她被一位年过花甲的高官看中,迎娶为妾,但很快又因为对方正室的醋意而被赶出家门,重新沦为歌伎。
时年,柳如是十四岁,便已经被抛弃过三次。
柳如是之后在民间摸爬滚打,期间与东林党人交游,与他们共谈天下大事,二十岁时结识了当时的东林党领袖,文坛领袖钱谦益。
二人不顾家人反对,最终成婚。
在崇祯自尽,北京城破后,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前往南明,做了礼部尚书,但很快南明也被清军攻灭。
柳如是便要和钱谦益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走到水池边后,竟然说了一句:“水太冷,不能下”,以此作为借口想要逃避,并动了投降的念头。
柳如是悲愤交加,独自投水,最后坚定的选择殉国的,竟是被国家压迫的最深最狠的乐户女妓,而钱谦益这样的高官文豪,竟软弱求全,无耻苟活。
但幸运的是,柳如是投水后便被众人救了上来,之后钱谦益投降的清廷,本该作为妻子陪同的柳如是因为鄙视他的这种行为,很快便称病离开。
后来,钱谦益因事被捕入狱,柳如是为他四处奔走,将他救出。
钱谦益死后,乡人欺负她是一位弱女子,想霸占她的财产,柳如是性情刚烈,在房中上吊自杀,以死吓退了无赖恶棍。
终生漂泊无定,才华横溢的柳如是,最后的结局也如她毅然投水时一般壮烈。
在柳如是死后,她的故事一直为人流传。
近代时,中国史学大师陈寅恪为她作了一本厚达八十万字的《柳如是别传》。
在书中,陈寅恪先生评价柳如是道:
“女侠、名姝、文宗国士于三百年前。何况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而又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后世轻薄者所厚诬之人哉”
六、山西乐户问题
在明代时,山西是乐户最多的一个区域,这与乐户之前的历史有关。
在北魏时,山西是朝廷的重地,是乐户制度的重要推行地,也是最早推行乐户制度的地点;而在明朝时,山西有四大王府,而王府是乐户集中的地方;此外,在晚明国家衰落之时,山西的一个藩王府也有乐户,两千余人。
除了王府,另一个集中乐户的地方是军队。明代时在北部的边境上设置了九边重镇,山西的太原和大同都位列其中。重镇中都要囤聚大量的军队,所附带的乐户营妓自然也要更多。
明代山西乐户众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时期的乐户制度已经发生变化,成了皇帝惩罚政治犯的工具。
中央官员中犯罪的,家属往往被没入乐户,就近发配到山西。
选择山西作为发配地,一方面是因为山西对乐户有大量的需求。另一方面,这些人作为政治犯,与普通的罪犯不同,山西距离北京较近,军队又多,皇帝可以很好的控制山西以及这里的政治犯。
而另一个使得山西的乐户大量聚集的原因在于山西浓厚的音乐文化。
早在先秦时期,山西便是政治经济中心,《大夏》、《南风》等上古时期重要的乐篇都在山西的“表里山河”上诞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文化、音乐和宗教进入山西,使得山西的音乐吸收了许多民族和区域文化的优秀因素。
而隋唐时山西音乐迎来爆发,山西籍诗人,王维、白居易创造了《阳关曲》、《长恨歌》等名篇。
宋元时,山西的戏曲和杂剧在民间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因而到了明代,山西积累了浓厚的音乐文化,自然也成为乐户聚集之地
后记:
莫言在他的作品《蛙》中有一句话:“但那是历史,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许多伟大建筑,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的累累白骨。”
在中国古代辉煌的历史之中,乐户这一群体,是历史之下被人忽略的累累白骨。
历史学家格雷夫,用“无泪而泣”一词来形容二战时德国集中营的“特别行动队。”
而“无泪而泣”,这正是中国古代乐户的生活状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4 14: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