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司马迁眼中的李陵:投降背后的情非得已与忠孝难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04 12:43:00 来源:戏说三国

汉武帝时期有个将领倍受后人争议,那就是汉朝著名的“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

司马迁眼中的李陵:投降背后的情非得已与忠孝难全

李陵因为自己的骄傲轻敌和汉武帝的错误决断,被多于自己十几倍的匈奴骑兵围攻,最后矢尽粮绝被迫投降。

之后汉武帝听信误传,认为李陵为匈奴人训练军队,大怒之下把李陵的一家老小都给杀了,后来才知道给匈奴训练军队的另有其人。

司马迁为李陵说话,结果遭到腐刑,这成了司马迁一辈子的痛。

司马迁给李陵说话,主要认为李陵这个人的品德还不错,而且李陵的投降也是迫不得已,是情有可原的。

司马迁眼中的李陵:投降背后的情非得已与忠孝难全

可就是司马迁眼中“还不错”的李陵,即使汉武帝驾崩后,也没有回到汉朝,这和坚贞不屈、牧羊北海的苏武成了鲜明对比。

李陵终生留在匈奴,当初司马迁为他说情值得吗?

其实,李陵没有回到汉朝,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汉朝已无亲人,在匈奴却已有家室。

汉武帝当年一怒之下,把李陵的一家老小全都杀了,李陵在汉朝已经没有亲人了,回来看到故地,更多的是伤心、冤屈和无奈。

司马迁眼中的李陵:投降背后的情非得已与忠孝难全

而在匈奴期间,匈奴单于很看重李陵,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并且立他为右校王,李陵身着胡人服装,大草原已经成了他的第二家乡。

一方面是老家的伤心事儿和伤心地,另一方面在大草原已经有了新的生活,李陵不想再回去。

其二:不想再次受辱。

对于李陵来说,当初被迫投降匈奴,已经算是折节受辱了,如果再回到汉朝,他担心再次受辱。

汉武帝死后,汉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而他们过去和李陵的关系都很不错,想让李陵回到汉朝,于是就派李陵过去的好友陇西人任立政等三人去匈奴招李陵归汉。

《汉书》: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

司马迁眼中的李陵:投降背后的情非得已与忠孝难全

在宴会上,他们见到了李陵,任立政说:“汉朝已宣布大赦,国内安乐,陛下年少,由霍光、上官桀辅政。”他想用这些话使李陵动心,告诉他现在朝廷是我们说了算,而且已经大赦后不再追究过去的责任。

李陵听后沉默不语,又不经意地摸着头发说:“我已着胡服。”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现状。

任立政趁着旁边没人,又对李陵说:“少卿,你受苦了,霍子孟、上官少叔向你问好。他们请少卿回故乡去,富贵不用担心。”李陵小声对任立政说:“少公,我回去容易,只怕再次蒙受耻辱,无可奈何!”

《汉书》:…立政曰:“请少卿来归故乡,毋忧富贵。”陵字立政曰:“少公,归易耳,恐再辱,奈何!”

可见,虽然当时李陵已经有了返回汉朝的条件,但是他担心回到汉朝后会再次受到耻辱,于是选择了继续留在匈奴,终老于此,不再返回汉朝。

司马迁眼中的李陵:投降背后的情非得已与忠孝难全

很多人喜欢把李陵和苏武对比,但是他们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苏武是外交使者,他表现的忠诚和气节令后人永远学习,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李陵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对李陵来说,由于误会汉武帝把他的一家老小都杀了,汉朝对他来说,在感情上是伤心之地,是国与家的矛盾。

李陵不回来就说明他不爱国了吗?也不能这样说,李陵虽然投降了匈奴,但并没有主动去做大量的有损祖国的事,像李绪那样为匈奴训练士卒对付母国,才是真正的背叛。

当然了,如果从某些角度来说,很多人批评李陵也并非没有道理,人们对李陵的争论已经2000多年,也许以后还要继续争论2000年或更久。

司马迁眼中的李陵:投降背后的情非得已与忠孝难全

毕竟,他不是苏武那样无可争议的正面人物,也不是中行说那样无可争议的反面人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4 18: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武帝为什么将司马迁宫刑
...群臣都认为李陵贪生怕死,应该重重惩治。汉武帝见只有司马迁不作声,于是问司马迁,“李陵投降匈奴你怎么看?”司马迁想到昔日李广也曾经被匈奴俘虏,后来逃回了汉朝,认为李陵只是暂时被
2023-06-08 15:08:00
柳倩娘:司马迁背后的女人守护与牺牲
...2000年来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就是这样的人。司马迁有着中国史学之父赞誉,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023-11-04 08:30:00
汉武帝为什么要阉了司马迁?看他史记里怎么写李陵:换你也要阉
...事不仅展示了权力的斗争,还揭示了人心的复杂。当提到司马迁这位杰出的史学家时,他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人们可能会好奇,这样一位史坛巨匠为何遭遇宫刑,又为何能在逆境中完成《史记》
2024-11-19 10:25:00
李陵兵败投降后,此人已是“声颓身丧”,人人得而唾之
...帝发动的声讨李陵投降的运动中,只有与李陵并无深交的司马迁站出来替他说话。司马迁说,李陵为人诚实,时刻准备救国家于危急,有“国士之风”;率5000步兵抗衡单于8万大军,战斗惨烈
2023-02-17 20:09:00
《史记》背后的传奇:司马迁的坎坷人生与坚定信念
...。我们在称颂《史记》的同时,自然不能遗忘它的创作者司马迁。作为中国“史学之父”,司马迁的伟大是不言而喻的,除了《史记》本身以外,更在于他为了创作《史记》而付出的巨大代价。今天
2024-03-17 01:00:00
汉武帝为何要阉割司马迁?看他在史记如何记载
...武帝,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势的皇帝之一,竟对史学家司马迁下达了极为残酷的命令:阉割。这一决定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愤怒和不满?答案或许就在《史记》里司马迁对李陵的记载中。李
2024-06-24 12:43:00
少年英雄竟是高粱竖子?司马迁为何要贬低霍去病?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在史记的创作过程中,通过无数次的实地考察,查阅相关档案,整理民间对于历史事件的传说,详细对比之后最终成书,这体现了司
2022-12-11 14:33:00
司马迁为李陵投降匈奴辩解,为何被汉武帝施以腐刑
司马迁遭受宫刑既冤,又不冤。司马迁遭宫刑的起因在于李陵,李陵是李广的孙子,其家族世代为武将,李陵也有李广当年的遗风。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李广利率领3万骑兵出酒泉,攻击匈奴右贤王
2024-07-16 15:45:00
司马迁为何要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呢
后人普遍认为,司马迁身受腐刑的起因是因为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因而获死刑之罪,又因无钱免罪,只能选择腐刑或被处死,司马迁为完成父亲司马谈的遗愿——《史记》,因而只能选
2024-05-23 20: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8月1日,“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本次展览以中国画教育中的“课徒稿”为核心
2025-08-02 10:17:00
岁月流转,阳岐村的历史印记几经沧桑。一代代人的接力守护,古村迎来了它的光彩重生。
2025-08-02 12:17:00
我为家乡代言丨从万姓同根到红色基因,解码周口文化名片
大河网讯 什么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7月31日—8月1日,“我为家乡代言”系列活动之“夏香满园”网络直播推介活动走进周口
2025-08-02 13:35:00
为进一步呈现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岳飞传说”“春秋岳王祭”的魅力,彰显爱国主义精神,每年岳王庙都会举办各种弘扬岳飞文化的相关活动
2025-08-02 07:43:00
青未了丨老兵
文 / 江天冷月辞父别母远离了故土家园摸爬滚打中牵着扯不断的思恋乡愁伴随壮怀激烈的军旅橄榄绿染透泣血的边关斑驳月影氤氲着永不寂寞的巡逻线秋风夏雨沧桑了原本娇嫩的容颜当离队的日子悄
2025-08-01 20:11:00
寻访东营老兵 ④ | 百岁老兵孙相法:从烽火战场到乡土守护
编者按:东营,这片渤海之滨的热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宝藏,更沉淀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他们中有亲历枪林弹雨、见证民族崛起的抗战老兵
2025-08-01 08:58:00
“八一”光荣榜!杭州282名官兵立功受奖!
去年以来,广大杭州籍官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聚焦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在国防战线上矢志打赢
2025-08-01 10:13: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马石山——永不磨灭的丰碑
大众网记者郑云歌 仇艺畅 通讯员 张洁 威海报道马石山的轮廓,在胶东半岛的晨昏里静默了八十余载。在这里,山间的风,年复一年拂过青松
2025-08-01 11:03:00
文润黔山 名家开讲 | 知名哲学家黄勇揭示王阳明对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贡献
黄勇教授讲座现场。孔学堂供图7月26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文润黔山——多彩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学术委员会名家讲座(第四期)在贵阳孔学堂举行
2025-08-01 16:36:00
八一 ②|乌蒙脊梁传家火:威宁姬家一门十二兵,代代功臣!
在贵州威宁海拔2200米的乌蒙脊梁上,有一个叫朝阳组的寨子,四十余户人家、二十一名子弟参军、八十八次立功受奖,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作“功臣村”
2025-08-01 17:39:00
鲁网8月1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位于汶上县城内东隅的文庙,— 汶上文庙约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史载
2025-08-01 18:2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雨这么大,古代人原来这么避雨
近来暴雨频发,对现代人来说打雨伞、穿雨衣,避雨轻轻松松,没有合成材料的古人,该如何与暴雨过招?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清杨晋风雨牧归图轴》
2025-08-01 19:13:00
山河铭记|皖南山间的抗日洪流:新四军在岩寺的诞生与出征
大皖新闻讯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8-01 19:37:00
文史作家祁新龙新著《大秦长歌:一部两千年秦文明史》(三卷本)近日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分《新生》《蓄势》《聚变》三部
2025-08-01 13:48:00
“宋嫂鱼羹”是杭州名菜,相传是南宋初年的宋嫂传下来的。我对宋嫂上心,源自一个雕塑。工作单位离西湖不远,得闲去湖边逛逛,常会经过环城西路圣塘闸旁的宋嫂雕塑
2025-08-01 13: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