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古代想要步入仕途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有多激烈,可以参考范进中举,范进54岁了才算是入了仕途的门槛,而明代著名文学家归有光更是到60多岁才得偿所愿。但这都还算好的,更多的读书人可能穷其一生都没有办法跨过科举这个门槛,就像诗圣杜甫、诗鬼李贺等,虽文采斐然都没能过得了这个独木桥。
但是人生的际遇真的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有些时候你拼命争取没有办法得偿所愿,一次偶尔的无心之举却能够收获别样的惊喜。就像本期笔者要介绍的这首词,词的作者当时就因为这首词获得了皇帝的赏识,直接被封了官,可谓是走了大运。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词。
《风入松》
宋.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俞国宝,当时他游西湖,大醉后在附近一家酒肆的屏风上随手写下这首词。凑巧的是,之后有一次宋高宗偶然见到这首词,爱不释手,评价这首词“甚好”。这样还不过瘾,宋高宗还改了其中的两字,将“明日再携残酒”改为了“明日重扶残酒”。赏完词皇帝自然就问这首词是谁写的,听闻是太学生俞国宝所作,当天就给了封了官。就这一下子,俞国宝就鱼跃龙门了。
这首词其实并没有什么抒发词人远大志向或者是触景伤情之类的内涵,只是词人对当时的生活状态和西湖周边繁华的描写。上片描写词人在整个春天整日在西湖边喝酒买醉,就连所骑的马都认识了逛西湖的道路。此时的西湖边也是繁华,酒楼座座,箫鼓震天,西湖边杨柳依依其中飘荡着秋千的影子。从词人的描写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当时的“歌舞升平”和盛况,令人向往。
下片词人还是在描写西湖游湖的盛况。紧接着就是对于暮归的描述,一天的游湖结束了,但是真的就这么结束了么?显然不是,词人在此别出心裁,甩出一句“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可谓是画龙点睛,这一句其实更是为了衬托出今日游湖的盛况和让人不舍,所以明日还会再来,继续感受这里美好情景。
其实在笔者看来这首词虽然不错,但是却还没有到让人爱不释手的程度,那它为什么会受到皇帝的赏识呢?其实这也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当时的南宋和金国签了“隆兴和议”,暂时的和平让当时的人们都有点麻痹。而这首词描写的场景给人一种整个天下歌舞升平、万民同乐之感,所以自然让统治者爱不释手。这首词美则美矣,但是想想当时的历史背景,其实挺让人感叹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8 17: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