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贵定新巴
探索“1134”工作法推动干部教育高质量发展
布依族群众展示蜡染成品
本报讯(张红梅)今年以来,为用好镇级党校平台,办好党员、干部学习教育,贵定县新巴镇党委党校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组织师资力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实行镇级党校建设“1134”工作法,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实现思想理论有深度,教育资源有广度,以高质量干部教育培训推动干部教育高质量发展。
创新模式,闯出“一条新路” 。新巴镇联合县委组织部、县文旅局、县档案馆、县乡贤总会等多方力量,深入挖掘更多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认真打磨教学主题、主线,在导学词撰写、理论课程开发、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下足功夫,充分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展示出长征精神在新巴的生动实践。目前,新巴镇按照已有史实,深挖故事,通过背景介绍、现场讲解、交流研讨、互动参与、实践体验等多种教学模式,丰富展现教学主题,帮助学员开阔视野、引发思考、锤炼党性、增强本领。同时,把历史故事融入红色剪纸、红色山歌、红色蜡染等文创产品,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增加课程的实用性。
规范标准,建好“一个阵地” 。新巴镇以镇级党校为主体,以谷兵村现场教学点为示范,以4个村(居)为延伸,构建“1+1+4”的基层党校培训网络,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式、宽领域、全方位的干部、群众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因地制宜用好镇级会议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振兴产业示范点以及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持续拓展阵地建设,同时依托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剪纸文化,实现全方位立体化教学,使其满足干部群众常态化培训和多种学习的需要。同时,持续创新党员群众教育培训形式和内容,积极打造民俗文化传习馆,聘请州级“非遗刺绣传承人”陈廷仙和州级“非遗剪纸传承人”陈秀萍作为教师,采取现场解说、教学布依族刺绣、苗族蜡染、剪纸作品的模式,带动群众主动参与,实现文化振兴,使红色文化在非遗传承作品中得到升华。依托镇级党校开展“短、平、快”就业培训3期,主要以教授手工刺绣、蜡染以及手工剪纸方面内容进行授课,提高在家妇女同胞的手工刺绣、蜡染和手工剪纸技能,增加群众收入。
因材施教,培育“三类人员”。针对镇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等,新巴镇党委党校坚持突出乡土味,用看得懂、听得进的家常话,坚持以送课下基层等生动鲜活的形式,把党校课堂延伸进入田间地头、产业基地一线等。深入挖掘本土优质教学资源,对革命烈士墓、红色文化长廊、民族文化传习馆3个现场教学点进行梳理,建成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用于镇党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培训。
拓展渠道,建强“四位一体” 。 新巴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时更新镇级党校教育师资队伍,通过加强镇级党校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吸纳特定领域专家和教学点讲解员,将熟悉党的历史、党的理论以及红二、红六军团新巴突围故事的干部纳入师资力量,增强教学团队力量。在县、镇两级挖掘能说会讲的“红色讲解员”,对纳入教资队伍人员开展多方面全方位的培训,充分壮大和增强师资力量,目前,新巴镇党校师资队伍共32名教师。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上讲台”“夜间大讲堂”等活动,针对不同班次学员,完善教学内容,发挥师资专业特长,形成差异化参观内容,结合实际编写富有特色的讲解词,引起学员共鸣,为党员干部“充电补钙”提供良好条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3 1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