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黄齐超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呼吁整治“开学仪式感”乱象,不要让老师和家长被所谓的仪式感“绑架”。近年来有关“开学仪式感”的争议一直不断,支持者认为这样的仪式感让同学们充满元气,以更积极的状态进入新学期;反对者则认为这属于形式大于内容,增加了老师和家长的负担。(8月26日上游新闻)
最近几年,一些学校、幼儿园在每个学期开学时,都费尽心思地折腾“仪式感”,购买气球彩带、装饰教室、分发零食……将教室打扮得像派对现场,于教学无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那些一次性装饰用品还污染环境。
事实上,相比影响教学、造成浪费以及污染环境,“开学仪式感”触发的焦虑才是最糟糕的负效应。首先是相互攀比的焦虑。“开学仪式”不是学校的独角戏,需要家长的配合,而平时已经很忙的家长还要参与这个不必要的“学校事务”,费时费力。但你不搞,别人搞;你搞了普普通通的“开学仪式”,别人可能高端大气上档次。所以,家长和学校都被卷入到“开学仪式”的攀比中。
其次,煽情的“开学仪式感”,可能引发公众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焦虑。一些学校把“开学仪式”当成宣传自己的软实力,打造上档次的“开学仪式”,吸引公众的眼球,为招生服务。如此一来,其他学校的孩子家长难免会羡慕“别人家孩子的学校”。这样的氛围更容易烘托“上好学校难”的氛围,进而引发家长对“教育不公”的吐槽和焦虑。
新学期应该有新气象,适当的“开学仪式”可以理解。从这个角度看,学校可以组织简单而有意义的“开学仪式”:比如,组织“开学班会”,跟孩子谈谈新学期的打算;班主任分配教室清洁任务,让学生在劳动中团结协作,等等。总之,“开学仪式”可以搞,但不能花哨夸张。
学校的任何活动都应指向育人功能,而那些煽情的“开学仪式感”已经喧宾夺主,脱离了育人的初心,远离了教育的本质,也让无数家长感到焦虑。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老师和家长都不应被所谓的“开学仪式感”绑架、进行无意义的攀比和内卷,要旗帜鲜明地对其说“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8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