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23年2月23日,“超长堰筑太湖隧道科技示范工程”通过交通运输部在江苏无锡组织的现场验收。
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是交通运输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重大工程建设、服务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为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打造交通强国江苏试点样板工程,2020年2月,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的牵头组织下,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联合国内在隧道结构、材料、设备等方面有丰富经验的科研、设计和施工单位,依托国内最长水下隧道——全长10.79公里的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工程,聚焦“耐久、智慧、绿色、安全”主题,启动“超长堰筑太湖隧道科技示范工程”攻关行动,开展了湖底隧道结构耐久、施工质量控制和运营安全保障等方面科技攻关和集成应用,破解了超长超宽堰筑隧道结构抗裂、沉降控制和环境减负等难题。历经四年工程建设,项目于2021年12月顺利建成通车,并形成了多项超长堰筑隧道建设运营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成果。
验收期间,验收委员会实地考察了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展厅、指挥调度中心和太湖隧道敞口段清水混凝土、基于视觉舒适的照明安全与节能系统等实施情况,听取了关于示范工程示范内容完成情况的汇报,并现场展开深入的交流和讨论。经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超长堰筑太湖隧道科技示范工程”圆满完成了交通运输部明确的全部示范任务和考核指标,通过理论创新、技术攻关和工程实践,针对超长堰筑隧道建设关键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和示范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项目成果与示范经验对堰筑隧道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超长堰筑太湖隧道科技示范工程”推进实施过程中,其研究成果“超长超宽堰筑法隧道抗裂防渗与绿色建造关键技术”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共取得发明专利18项,形成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2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20篇,研究成果已在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等工程成功应用,推广应用前景广阔,有力支撑了品质工程建设,高效促进了成果转化推广。其主要创新成果包括:在结构耐久性方面,研发了湖底隧道沉降模式与结构内力耦合效应、水下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及渗流机理、水下隧道结构防水与耐久性、长寿命隧道铺装等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了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实现了主体结构混凝土无贯穿性裂缝、防渗达到二级标准以上、隧道铺装设计寿命30年。在精细施工方面,研发了堰筑法隧道合理施工组织、围堰-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智慧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控、湖底淤泥就地固化、施工环保管理及监测等技术,建立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协同管控平台,完成了湖底淤泥资源化利用,实现了高水位下软弱土万米级超宽堰筑法隧道施工全过程渗透稳定和隧道变形的精准控制,推动了堰筑法隧道施工全过程施工质量、安全保障、进度管控、绿色环保水平提升。在运营安全方面,研发了湖底高速公路隧道通风除尘、矩形大断面水下隧道排烟与控烟、基于视觉舒适的隧道照明安全与节能、隧道运营期结构健康监测等技术,推广应用了彩色树脂封层、尾气降解封层等技术,推动了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了隧道能耗和养护成本,实现了长大水下隧道全寿命周期结构安全监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3 22: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