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日照日报
五莲县教育事业发展中心 于晓斌
目前,孩子已进入暑期“自由活动”模式,但老师和不少家长却在犯愁——怎样让孩子过一个既有意义又不失快乐的暑假?笔者以为,暑期生活应给予每个孩子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多一些书香味、艺术味、自然味、劳动味、科技味,让孩子的暑期生活多一些诗意和从容,给孩子的生命多一些生动和活力,从而给孩子的暑期生活多一份诗性与美好。这样的暑期生活,才是真正有灵魂的暑期生活——温润而富有诗性。
让暑假溢满书香味点亮孩子的成长空间
儿童文学研究者彭懿曾经诗意地概括童年阅读的意义:“因为有了童年的阅读,当我们回忆童年的时候,在我们朦胧的记忆中,就有一片明明暗暗的萤火虫,闪烁着诱人的光芒。”读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也会是一个更有能力感受和创造幸福的孩子。因为喜欢读书,有助于孩子从小养成思考的习惯,建立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好地学会与这个世界友好相处。
如何让暑期更有书香味?首先要选好书。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的审美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作为家长,一定要用心辨别。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年龄段和认知规律的好书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指导孩子掌握读书方法。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长要引导他们坚持深阅读,不妨把阅读分为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部分。读前,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历史地位和写作背景;读中,可以带着问题去读,学会质疑作者和角色,遇到问题可以查阅工具书来找答案,遇到重点句段,可以勾画批注、背诵;读后,要学会与家长、同学分享,或是撰写读后感,或是续写、复述。再者,要养成动笔读书的习惯。引导孩子学会做摘录、做笔记,这是读书过程中必要的辨别和思考。只有这样,读书的效果和收获才会更大。
让暑假充满艺术味浸润孩子心中的美好
审美能力是孩子们必备的素养之一,让孩子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理应成为暑期作业不可或缺的内容。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够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为此,家长可以通过典型形象的力量和美的境界来提升孩子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继而引领孩子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
比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开展绘画、手工制作、乐器等活动,让孩子以多种形式感受美、理解美,进而创造美。要注重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从身边收集素材,激发创意,一起和孩子共同完成绘画、手工制作或艺术品创作,感受“美”的创作、创造体验。同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参观博物馆,感受建筑、艺术品之美;参加当地的公益暑期艺术班,学习绘画、跳舞、器乐……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捕捉美、感受美。倡导孩子在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展中学、创中学,把更多的艺术要素、方法、经验、原理和思维应用到身边、家庭、社区和解决现实问题上,从而逐步唤醒孩子沉睡的“艺术细胞”,进而擦亮他们发现美的眼睛,达到叩击孩子的情绪和心灵,把他们带入美妙的艺术境界。
让暑假拥有自然味品味教育在窗外的芬芳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在没有打开书本去按音节读第一个词之前,先读几页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大自然这本书。”引导孩子亲近大自然不仅是学校生活的生动延伸,更是一种活生生的“课堂”,它可以让课本上的知识“鲜活”起来,让历史上的人物走下“殿堂”,变得可以触摸、可以感觉。
对中小学生而言,如果在狭小的教室里待太久了,无论是思想还是视野都会受到局限,甚至会成为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唯有走出去,才能重新唤起孩子内心的大格局。难怪有教育学者说,最美的成长在路上。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这个意思。外出旅游或研学,不但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开阔孩子的视野,更能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许多不能从课本上获取的知识和发现,可以在旅行过程中完成。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那样:“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
让暑假增加劳动味感受一份生活的本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建立在劳动教育的基础之上,否则教育将无从谈起。劳动,这是渗透一切、贯穿一切的东西。”
国家层面对劳动教育格外重视,颁布了新的劳动课程标准,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家务是家庭中最自然的劳动场景,而暑假时间相对充裕完整,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房间以及做饭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开展亲子劳动,如制作美食、种植花草、开展大扫除等。还可以走进农村、走进田野,摸一下锄头,采摘一些蔬菜瓜果。这样既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又能认识植物百科和农具,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会到劳动不分贵贱,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热爱劳动、勤俭、奋斗、奉献的劳动品质,同时也在劳动中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
让暑假具有科技味体味一份创新发展的力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科技创新能力与关键核心技术决定着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作支撑,而良好的科学教育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科学素养养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形成十分重要。
今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因此,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喜爱科学的种子。一方面,引导孩子加强优秀科幻作品的阅读,可围绕绿色双碳、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高速移动网络等前沿话题,让孩子从科幻作品中得到科技创新方面的启发,从科幻作品中了解与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原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孩子产生追求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孩子在暑期参加当地的科技兴趣小组,到科技馆、博物馆等地进行参观,见识科技的神奇,感受科技的魅力。通过这些形式,孩子心中自然会生发出对科技的痴迷与热爱之情,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进而引导孩子产生为科学技术而奋斗的理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7 11: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