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指纹采集仪、警民联系卡、老花镜……一个背包就是一个移动的“微型警务工作站”。
今年以来,六盘水市公安局深化“派出所主防”改革,积极转变干部作风,提升服务群众质量,探索推出“警务背包”工作模式,将安全防范、矛盾调解、户籍办理等7大类32项服务“背”到群众家门口,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服务目标。
“背包虽小,装的都是民生大事。”六盘水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吕建勋道说,这种“用脚板丈量民情”的工作模式,将流动的警务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折射出民警干部沉下心、俯下身办实事的工作态度和勤勉为民的工作作风。
日前,六盘水市公安局钟山公安分局荷城派出所民警在走访中发现某工地工人因劳资纠纷引发争执,立即打开背包取出便携式调解手册,现场组织双方沟通,仅用1小时便促成和解。
“背着背包巡逻,既能随时服务群众,又能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参与调解的民警徐学詹说。
“设备轻便了,服务标准不能降。”钟山公安分局荷城派出所所长樊进坦言,作为一线民警,最初推行时是有顾虑的。为此,六盘水市公安系统开展“警务背包”专题培训,从设备使用到沟通技巧,从政策解读到应急处置,确保每名民警都能“背得出设备、讲得清政策、解得了难题”。
培训只是消除顾虑的第一步,关键在日常实践中。
在偏远山区,“最后一米”的难题尤为突出。六枝特区牛场乡黄坪村距离派出所10余公里,蜿蜒的山路让老人下山办证成了“心头难”。村民左恩祥的身份证过期后,迟迟未更换。社区民警卢家峰走访发现后,带着设备上门为老人拍照、录信息,没过几天便将新证送到老人手中;在水城区比德镇,背包里的普法手册让村民记住防诈骗口诀;在盘州市雨格镇,民警便用背包中的调解记录本,现场化解了积怨一年的宅基地纠纷……自“警务背包”正式推行以来,社区民警日均行走上万步,将警务阵地前移至田间地头。
如今,服务的质量上去了,群众更满意了,顾虑没有了。“有困难找背包警察”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口头禅。
“现在民警不仅是‘办事员’,更成了我们的‘贴心人’。”六盘水钟山区凤凰街道居民樊星感慨道。
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从“群众跑腿”到“民警跑路”,小小背包承载着民情、民意、民心,转变的是工作作风,提升的是群众的安全感,架起的是警民之间的“连心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良胜
编辑 晏惠轩
二审 张齐
三审 孙晓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30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