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99”,如今有很多中老年人在吃完饭后喜欢去户外散散步,因为在户外散步的时候可以让身体放松、心情愉悦,身体中的气血也会变得更加畅通,整个人都散发着勃勃生机。
散步这项运动对于中老年人还是比较友好的,不需要过大的运动量,就算在家里也可以轻松完成。那么中老年人长期坚持散步,对于身体到底有没有好处呢?超过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散步时该注意哪些事情呢?
01经常散步到底好不好?
1.促进血液循环
长期坐着或站着工作的人,容易发生腿胀、静脉曲张和痔疮等疾病,原因是身体下部的静脉瘀血,不易流回心脏。
散步中,下肢肌肉加强活动,有节奏地挤压静脉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对血液迅速回心有利。
2.保护眼睛视力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很多年轻人都爱宅在家中,手机、电脑从不离身,其实会对眼睛造成的伤害,导致眼睛疲劳,引发眼睛干涩、近视等问题的出现。
当我们出门散步后,不妨抬头看一看别的东西,使眼部的肌肉得到放松,预防视力下降。
3.预防关节疾病
人到了一定年纪之后身体机能开始减退,钙质大量流失,骨密度下降,容易患骨质疏松。人体关节组织所需要的营养都是通过血管来补给的,但是唯独血管没有软骨。
关节只能通过关节滑液获取所需要的营养,而长期散步能够给软骨增添“润滑剂”,为软骨补充足够的营养,防治骨质疏松。
4.提高身体素质
散步是一种轻缓,幅度小的有氧运动,散步的时候可以提高肺活量,提高大脑的受氧量,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浓稠度。
上了年纪之后,腿脚容易变得不灵活,出现腰酸背痛的问题,如果不运动经常坐着,会加速骨骼的退化,通过散步能够强健骨骼,还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02提醒:50岁后,散步时尽量注意这4点
1.注意走路的姿势
在平时,不管是游泳还是跑步还是做其他运动都要注意姿势,姿势不正确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散步和其他的运动是一样的也要注意姿势。
散步时要抬头挺胸,掌握正确的走路姿势,才有利于身体健康,远离疾病的侵扰,如果觉得走路的强度不够大,可以迈大一点儿步子,把手臂挥动起来。
2.刚吃完饭不要运动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在晚餐结束之后去散步,因为觉得可以促进消化,使肠胃蠕动加快,从而能够帮助减肥。但是饭后散步的时间也需要注意,最好不要在刚吃完饭之后就去散步。
因为刚吃完饭之后,血液集中在胃部果这个时候运动的话,就会使骨骼肌抢走血液,造成消化道缺血。不仅会使肠胃蠕动减慢,还会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从而造成消化不良的现象。
3.步幅不要太大
在散走时尽量做到抬头挺胸,肩部和手臂摆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出现颈肩僵硬、让颈椎部位受损。
此外为了减少膝盖的运动负担,缓解健肌的压力,步幅不能过大,以身高的40%~50%就可以了。
4.注意散步的时间
早上和晚上的时候空气质量比较好,这两个时间段适合老年人散步,散步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促进肠胃蠕动,避免出现积食的问题。
老年人不要在中午的时候出去散步,尤其是夏天的时候,中午的太阳比较大,热度较高,容易诱发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
03运动有助于长寿,但这三项运动,50岁后的老年人要少做
1.暴走运动
暴走运动近些年在中老年群体中非常的流行。并有传言走得越快走得步数越多,身体越健康。这种传言并没有科学的依据支撑。
殊不知这种运动行为会伤害身体。这是因为长时间的暴走运动容易造成膝关节软骨的磨损、撕裂半月板以及腿部的静脉曲张,加速身体的衰老。
2.仰卧起坐
临床医学研究证明,老人的颈椎、腰椎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果经常做仰卧起坐运动,容易给颈椎和腰椎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而且做俯卧撑时健身者的血压与心率比静息时高出20%至30%。特别是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血压瞬间迅速升高,既增加心脏的负荷,又使心肌的耗氧量剧增,容易发生意外。
3.撞树锻炼
有些老年人选择撞树锻炼,这是因为撞树运动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运动的尺度掌握不好,身体的损伤会减缓衰老的发生。
这是因为撞树过程中产生的力会直接传递到头部和腰部,这两个部分是非常脆弱的,一旦冲击强烈或者冲击时间长,会电击大脑,损伤腰椎,进一步加速身体机能的老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6 05:45:2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