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位于蜀水河畔的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双桥乡,是一片独具林乡风情的沃土。这里人口居住分散,没有单设公安派出所,管理半径大。为有效破解农村治安管理难题,双桥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推进“一村一警一员”机制与社会治安领域治理深度融合,形成村警全覆盖、工作无缝隙、服务零距离、管理无漏洞的基层治理工作新格局,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白天种地忙,没时间了解这些知识,也没时间和你们民警见面,晚上通过看这个反诈电影,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就有心理准备了。”一位观影的潭溪村大爷对村警李昌芬说道。
近日,在双桥乡政府的广场上,村警和网格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宣传,一场“反诈露天电影”引发了乡亲们激烈的讨论。
“我的任务很明确,就是既要当好社情民意搜集员、纠纷调解员、治安巡防员、法治宣传员,也要当好重点关注员、现场保护员、交通协管员、便民服务员。”双桥村网格员说,“听起来挺复杂,其实就是发挥我作为本村人的优势,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矛盾不上交。”
婚姻家庭纠纷怎么调?邻里宅基地纠纷怎么管?山场土地纠纷怎么破?一直以来,没有单独设立公安派出所的双桥乡平安办始终坚持把平安建设作为社会治理的“主心骨”,积极谋划开展“一村一警一员”新模式,推动1个警务室、6个警务站全面建设,建立了由6个村警、10个网格员组成的乡村治理“红网格”服务队,实现“一村一警一员”的乡村治理模式。积极发动辖区77个中心户长加入“红网格”服务队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以村为宣传阵地,通过走村串巷入户,向群众宣传防火、防盗、防诈等安全知识和边境管理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实现村警既做事管事,又带动群防群治,织密乡村治安防控网,提高群众对平安建设的参与度和知悉度。
社会治理重在治人,治人关键是治心。双桥乡平安办针对辖区矛盾纠纷类型多样、情况复杂等特点,围绕“三零”创建要求,积极打造“村两委+网格员+矛盾化解”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村警“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了心、办得成事”的公信力作用,与村干部、群众威望高的群众共同担任调解员,有效延伸了社会触角,实现警务前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因为距离远,村警到现场需要来回折腾多半天,而网格员群众基础好、综合素质高,第一时间就能赶到现场,很快化解矛盾纠纷。”双桥乡平安办工作人员对此深有感触。
对于单一纠纷,网格员能自己化解在当下的,主动联系村干部、有威望老人、治安积极分子等群体,依法、以情、公平解决。对于复杂的纠纷,网格员与乡平安办、人民调解工作室、村警联系,启动矛盾纠纷“三级联合调处”工作机制,把“贴心警务”“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案件代理”等多样需求拧成“一卡通”,全面实现“治安防范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法律服务在一线、隐患消除在一线、法治宣传在一线”,及时、专业、高效地妥善排查化解各类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目前,全乡“一村一警一员”已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起,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治理格局。
政务围着民意转,村警围着百姓转。双桥乡平安办针对辖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1.7%,80%的群众生活在山村,由于山大沟深、居住分散,出门办事不便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推行“背包警务”,将安全防范宣传资料、警民联系卡、人像采集白底布等物品装在警务背包里,随时随地为群众办“小事”,帮“小忙”,真正把派出所搬到了群众家门口,使村警成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第一站、宣传教育第一站、服务百姓民生第一站,打造出“枫桥式”社会治理新样板。数据统计,全乡“一村一警一员”共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帮助120余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30余件;解答群众咨询150余人次,帮助群众申办证照业务60余人次;收集各类社情民意信息40余条。(谭振华、郭集城、李书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0 2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