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天全山与天全县名的由来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08:2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雅安日报

天全山与天全县名的由来

鸟瞰青山绿水环抱的天全县城 黄刚摄

天全古称颇多,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最早的地理专著《禹贡》一书“蔡蒙旅平,和夷底绩”中的“和夷”,便指天全。《史记》《汉书》记载,天全又称徙都、斯榆,早在新石器时期,便有人类活动,商为氐羌,周为巴蜀边邑。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始阳建县,天全称为徙阳县、枞阳县,属蒙山郡。再后来,天全以关隘和河流代名居多,既称碉门,又名和川。譬如,唐朝,朝廷在天全设和川镇,为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管辖。五代十国时期,孟知祥建立后蜀政权,天全当地的高、杨二头人率众归附,天全设安抚司,名字叫:碉门、黎、雅、长河西、鱼通、宁远六军民安抚司,头人为安抚使,仍属雅州管辖。

天全之名最早出现在元代,设“天全招讨司”。关于天全之名的来历,历来众说纷纭,主要的有下面几种:

一是物产之说。古人认为“其地天之所产,莫不其全”,故名天全。

二是封赐之说。天全在大金川之南,同样为土司所治,封赐天全土司之时,天子灵机一动,别出心裁地在“大”字上加一横,把“金”字去两点,所得即是“天全”二字。

三是神话传说。天全历来多雨,传说是女娲补天没把最后一块石头补上,功亏一篑的结果就是天漏多雨,古人祈盼无漏天之涝,易漏为全,倒过来便叫天全。

四是音译之说。藏学大家任乃强先生认为,天全古为氐羌地,地名的译音可能出自氐语。

五是山、寺之说。成书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由州官陈松龄主修的《天全州志》在其“山川志”开篇中说:“天全山在治北四十里,州因此山名也。”《天全州志》还说,早在明代,天全山上便建有天全寺,杨土司经常组织族人和乡民在山上种树,所以,天全寺周围参天古树极多。天全山因为植被好,郁郁葱葱,堆绿叠翠,风景旖旎;天全寺环境幽静,香火旺盛,远近闻名,信众很多。

天全山位于天全县仁义镇老场村边缘,杨氏宗祠背后,上山的道路早已荒芜,即使有当地人带路,也要一个多小时的攀爬,才能到天全寺。寺庙早已拆毁,只剩下遗址。残垣断壁,碎石荒草,半埋半露的石础呈圆鼓形,足有脸盆大,由此推测,当初这座庙宇气势恢宏,雕梁画栋、飞檐翘角。从遗迹判断,天全寺依山而建,分三个台阶,第一台是山门,第二台是全寺的核心和精华,残壁上的石刻画栩栩如生、精彩绝伦,虽经千百年的岁月浸蚀和风化,依然完好如初,清晰可见,第三台几近山峰之巅,视野极好,放眼望去,整个老场坝尽收眼底,只见山峦起伏、溪水环绕,田地连片、绿浪翻滚,远处的罗纯山脉如一道淡绿的玉屏。

据当地人介绍,马桑树有一大特点:虫不蚀,所以天全寺和杨氏宗祠一样,大殿的房柱都使用马桑树,柱子粗大,一人难以合抱。

天全寺因为天全山而建,天全山又因为天全寺的香火而声名远播,两者相辅相成,无形中影响和引导了命名者,县名大约由此而得来。

关于天全之名的来由,历来众说纷纭,各有理由,综合分析,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或最有依据的,应该是最后一种。毕竟《天全州志》是当地唯一的一部由官方主修的方志,而天全山又实实在在地矗立在那里,天全寺尽管毁了,遗迹尚存。 杨中兴/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4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雅安日报 在天全县仁义镇老场村的杨氏宗祠,悬挂有一幅人物画像,此人身材魁伟,手持宝刀,虽素服便装,但威风凛凛,英风袭人,这便是杨氏祖先,“广汉元帅”杨永武。 杨永武虽不
2023-11-05 08:03:00
天全县客运中心项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本文转自:雅安日报打造城市名片新亮点天全县客运中心项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天全县客运中心项目建设现场本报讯 10月13日,天全县客运中心项目施工现场,施工紧锣密鼓推进,处处是热火朝天
2023-10-14 08:48:00
央视两次聚焦天全鱼子酱产业发展
...年1月央视《晚间新闻》栏目组聚焦我市鱼子酱产业,在天全县摄制春节特别策划节目《南北“宝藏”年货,家乡味道“新名片”》后,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也于近期来到我市,拍摄采访天全鱼
2024-02-09 08:19:00
天全检察 构筑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屏障 守护大熊猫国家公园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2023年3月,天全县检察院联合法院、公安局等单位开展“公益诉讼+增殖放流”活动。2023年6月,天全县检察院干警对损害千年金丝楠木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天全
2023-12-27 06:48:00
大熊猫国家公园天全县“熊猫警察大队”破解执法难题
“山上已经有雪了!”11月15日,在位于四川省天全县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综合执法中心二楼,大熊猫国家公园天全县警察大队大队长王勇点击监控画面,发现海拔3000米的喇叭河流石滩已有积雪
2023-11-28 11:43:00
持续提升产品供给力  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天全喇叭河入口社区举行。本次活动由天全县委、县政府主办,天全县文体旅局承办,共吸引52辆各型越野车(轿车)持有者、20辆摩托车持有者参加。国道318线起于上海
2024-03-19 09:18:00
全力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
本文转自:雅安日报全力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天全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省级验收天全县高山生态茶园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天全县相关部门获悉,省农业农村厅绿色食品
2023-01-14 08:33:00
天全县被授予“四川省老年人太极拳(剑)之乡”
本文转自:雅安日报天全县组织开展太极拳表演活动本报讯 近日,省老年体育协会在对我市天全县开展创建太极拳(剑)之乡活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后,授予天全县“四川省老年人太极拳(剑)之乡”
2022-12-22 08:30: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蹚出绿色“鲟金”路本报记者 宋豪新《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2月06日第 10 版)巍巍二郎山、滔滔青衣江,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是从
2025-02-06 03: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