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保护传承利用好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6-26 06:11:00 来源: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今年2月3日,贵州省博物馆《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首次系统展示贵州30万年历史文化的通史展览。作为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之一,该展精心筹备了近3年。3500余件(套)贵州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在6000平方米的展厅惊艳亮相,80%的馆藏文物是首次揭开神秘面纱,与观众见面。

站在海龙囤的三十六步天梯,跟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看贵州——走进遵义”联合采访活动来到贵州的台湾青年赖翊凡感慨不已:“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重要的一部分,亲眼看到、亲自走过后,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民族的根和魂。”

近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出土文物清理及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迄今共修复完成陶瓷器1200余件,铁器224件,绘制器物、墓葬图3000余件。陆续建立完善的资料库和数据库,为之后的考古报告编纂和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刚刚过去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贵州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开展赛龙舟、传统医药非遗体验、非遗普法宣传等114场文化活动,集中展示了我省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的成果;

“村超”“村BA”赛场上,炫彩多姿的贵州非遗轮番上演,惊艳观众眼球。

…………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近年来,贵州在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方面取得历史性成就,文物保护利用水平逐渐提升,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内涵被不断激活,成为助力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

6月19日,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的遵义会议会址游人如织,游客章箐看到保存完好的红色文物感慨说,仿佛看到了中国革命在这里开启伟大转折的生死一刻。

2023年,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红飘带”在贵阳落地运营,将单一的“参观游”升级为“体验游”。从2023年10月22日试运行以来,“红飘带”累计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用数字语言向世界讲述长征故事,推动了贵州红色旅游的发展,是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大成果。

在遵义,同样以“红色+科技”为主题的《伟大转折》剧目试演成功。剧目作为光影科技结合的一大成果,以红军长征为主题,再现红色革命史诗,营造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贵州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启动第三批革命文物名录核定公布工作;提高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通过持续推进长征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文旅融合工程和“重走长征路”研培体验活动等形式,全面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依托“互联网+”平台,运用动画、AR、VR等新技术,贵州红色文化的展陈模式从静态、单一转变为动态、沉浸式,让红色故事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作为非遗大省,贵州拥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9项159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28项1025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4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19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5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7个。

贵州高度重视对非遗保护和传承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在全国率先开展相关立法。相继出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贵州非遗数字化记录工作走在前列,不断涌现出来的优秀成果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非遗保护传承成果斐然。

在田野间,在村寨里,文物保护工作者深入其中展开调研。今年初,贵州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旨在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全面掌握文物资源状况,通过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此外,贵州还通过大力实施“四大文化工程”,从9个大的方面,系统科学制定128项重点工作举措;贵州文物工作者深入长江流域开展文化文物资源调查,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文化遗产承载着多彩贵州的文化基因和血脉,蕴含着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密码和动能。贵州省文物局局长张勇表示,下一步,贵州将积极做好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作出新贡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09: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贵州,这片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土地,深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壮阔的革命文化和璀璨的民
2024-06-26 06:11:00
周必素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展现了强烈的文明担当、深沉的文化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2024-06-26 06:11:00
...化、民族文化和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累积成厚重的文化遗产,诉说着黔贵大地的历史与今天。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贵州共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海龙囤土司遗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
2024-03-20 05:57:00
...史往前推到5.5万年前……一段时间以来,我省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大事不断,进一步充实和彰显了多彩贵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黔中土
2024-04-02 05:49:00
遵义法院联合多部门共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新机制
日前,遵义中院和道真法院联合召开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道真公安、检察、法院、文旅、住建等五家部门共同会签《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文物和文化遗产联动保护工作机制
2025-01-10 05:22:00
90人看90年|贵州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凯: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中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的不朽精神。我们要保护好、利用好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对贵州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体现。在数字化展陈中让红色文物“亮”起来。在数字时代,
2025-01-06 19:29:00
...自:铜仁日报本报讯(何黔川 吕小清) 11月26日,“活态遗产的在地化传承”国际研讨会在石阡县国荣乡楼上古寨生态博物馆开幕,来自中外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交流研讨会。会议由复
2023-12-03 09:50:00
纪录片《匠造千年:跟着汉酱修文物》7月20日爱奇艺上线
...南出土文物的青铜器文化内涵及修复故事,再到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的土司城堡文物保护历程,全方位展现了文物修复工作的精细与严谨,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在拍摄手法上,该片运用
2025-07-19 01:09:00
李强:多措并举抓好旅游旺季游客接待保障
...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加强文化建设,强化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深入挖掘利用特色文化资源,丰富基层文化生活,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的目标任务。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
2025-05-26 12:2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红领巾爱阅读”活动走进新疆喀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怡蒙)10月28日,“红领巾爱阅读——石榴籽一家亲,手拉手共成长”新疆数字农家书屋喀什地区活动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正式拉开帷幕
2025-11-02 23:19:00
近日,全市首次召开街道(乡镇)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10位来自治理最前沿的“一线总指挥”,聚焦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时代课题
2025-11-03 00:00:00
山海携手 共赢未来!粤黔协作为贵州经济添新动能
贵州嘉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这家不远千里从广东落户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行业“优等生”,此前,以一项技术“领跑”之举再次引起业内关注——率先建成全球首创的百米锰酸锂正极材料全自动化隧道窑生产线
2025-11-03 04:31:00
“2025国际友谊小姐全球总决赛中国行·巡游贵阳站”活动在贵州贵阳盛大启幕。来自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佳丽齐聚一堂,在山水之间感受多彩贵州的独特魅力
2025-11-03 04:31:00
11月2日,在“2025国际友谊小姐全球总决赛中国行·巡游贵阳站”活动上,国际友谊小姐们走进贵阳文昌阁古城墙,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服饰换装体验
2025-11-03 04:32:00
广东清远一水库旁多人放生猫只?官方通报
中国网11月2日讯 据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政府网站消息,11月2日晚,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政府发布情况通报:2025年11月1日
2025-11-02 23: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 通讯员 徐丽麟)作为本届文博会活动之一,昨日上午,以“数智文创发展·智能共生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白马湖文化交流活动暨2025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会议在厦举办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王晓真)近日,厦门港首台自行式高压岸电转接车在嵩屿码头投入使用。该设备解决了岸电桩布置与船舶靠泊接电位置适配冗余度不足的难题
2025-11-02 08:1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中外青年钢琴家昨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联袂献艺,以精彩的开幕式音乐会拉开2025中国·PIANO中央音乐学院厦门钢琴音乐季的序幕
2025-11-02 08:11:00
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启动
昨天,厦门市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入户登记正式启动。(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刘倩 颜艺芬)“您好
2025-11-02 08:11:00
品鉴文创 集章打卡 VR探险 到文博会来场文旅奇遇
市民在文博IP授权展选购新奇文创。(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人爱不释手。 市民积极参与“来猜茶”游戏
2025-11-02 08:11:00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机动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人行天桥作为城市立体交通的一种形式,能有效保障行人过街通行的安全,是许多市民特别是老年人使用频率较高的设施
2025-11-02 08:21:00
河北大名,全国一等奖! 纵览(河北)传媒有限公司获突出贡献奖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李健敏)数智赋能,强农兴村。11月1日,2025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在邯郸落幕。来自河北省的“邯郸市大名县‘直播电商富农服务平台’”获一等奖
2025-11-02 08:29:00
江苏南京: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聚力攻坚“组合拳” 激活产业新动能今日关注数字6.2%关键词产业攻坚前三季度
2025-11-02 08:41:00
江苏南京:赛事经济效应持续释放,消费市场热力升级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李子俊储笑抒赛场上,球员们奔跑如风、拼抢激烈;赛场外,商圈、景区、住宿餐饮三大消费场景同步升温
2025-11-02 0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