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守护历史印记 激活文化脉动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6-26 06:11:00 来源:贵州日报

张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贵州,这片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土地,深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壮阔的革命文化和璀璨的民族文化,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它们不仅是贵州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敬畏,更是对当下和未来的责任与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文物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扎实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截至2023年,贵州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6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75处,其他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4000余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9项159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28项1025处、市(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00余项,县(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000余项;红军长征足迹遍及全省60多个县(市、区),留下753处不可移动长征文物,2500多件可移动文物,高等级长征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一。

坚持保护第一,强化文物系统性保护。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近年来,贵州实施文物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和低级别文物保护等文物系统性保护行动,加强保护维修和科学管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改善。开展贵州长江流域文化文物资源,阳明文化、屯堡文化遗产调查,系统加强我省廊桥保护研究利用,推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万山汞矿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大力推动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申遗工作。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组织开展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做好城乡建设中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坚持多措并举,夯实文物保护基础,推进文物保护“四有”工作规范化建设,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线空间坐标测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线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逐渐构建起以文物资源为核心的文物保护体系,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得到保护、改善,维护了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

突出重点,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展示。贵州是红色历史的璀璨明珠,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文物保护展示的重要篇章。近年来,贵州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建设为抓手,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组织开展了红色资源的整理、调查与利用专项课题研究,制定红色资源调查、认定、分类和定级标准。公布贵州省革命文物名录和贵州省长征文物名录,举办全省红色讲解员大赛,建设红色讲解员先锋队。推进革命文物的整体规划、连片保护。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1+3+8”标志性项目体系建设,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网站及数字平台建设。推动长征文化遗址遗迹、抗战遗址、三线工业遗产等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贵州红色文化整体呈现水平。将红色资源串点成线,策划推出10条红旅融合精品线路。加大工作力度,推进革命文物保护、价值挖掘、研究阐释,不断夯实保护传承基础,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强博物馆建设,让文物活起来。优化全省博物馆空间布局,推动博物馆数量、质量“双提升”。组织开展全省生态博物馆调研评估,完成贵州省博物馆基本陈列提升,全省备案博物馆增加到157家。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深入挖掘文物的内涵,阐发文物价值,创新文物利用方式,采取数字化技术、互动展示、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多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文物。注重宣传教育,增强了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推动文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建立文物数字化档案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加强文物数字化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文物保护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促进文物有效利用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热”起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红火起来。

开展考古研究,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贵州考古研究是认识和了解贵州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手段。深化考古与文明历史研究,考古和文明研究成果丰硕。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龙囤》考古专著入选2022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加强工程建设中的考古工作,落实“先考古、后出让”的配套政策,开展全省文物地下埋藏区域评估,做好公路、铁路、水利、机场等重点工程建设中的文物考古工作。开展贵州省长江流域文化文物资源调查,深化实施“四大文化工程”研究,完成安顺屯堡村寨文化文物资源、屯堡文化遗存调查资料整理。用好民族文物资源和考古研究成果,展示贵州各民族的精神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根基。

推进文物合理利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贵州在文物保护传承中,注重推进文物合理利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通过挖掘文物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将文物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依托贵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实现文物的虚拟展示和互动体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强文物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保护文化遗产,构筑精神家园。加强文物景区建设和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文物保护传承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施平安工程,确保文物安全。坚守文物安全底线,为文物的安全、真实和完整保驾护航。推进文物保护巡视巡察、督察暗访、日常巡查、包保责任、审计监督等工作机制落地落实,在全国率先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省委和市(州)党委对下级党委巡视巡察内容。强化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各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和文物管理使用者的直接责任。建立健全文物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文物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工作调度,逐步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切实维护文物安全。全省文物违法和文物安全事件得到有效管控,文物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贵州文物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深刻认识到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民族的记忆,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形成符合贵州省情的文物保护机制体制。不断深化对文物内涵的理解,探索与时俱进的新理论、新方法,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各项工作。更加注重将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文物的合理利用途径,让历史的光辉在当代继续闪耀,让文化的精髓在未来健康发展。大力培养专业的文物保护管理专业人才,为文物事业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守护好每一处历史印记,激活每一段文化脉动。加强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承经验、做法,讲好贵州历史文化故事,传播好贵州声音,不断提升贵州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影响力。

(作者为贵州省文物局局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09: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的轨迹,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近日,“西湖印记——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成果展”在钱王祠依光堂开展。此次展览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遴选西湖景
2025-08-04 07:19:00
...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大展以及2024年开年大展《北疆印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展》等精品大展,让游客深度领略了北疆文化的魅力。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必须始终把保护放
2024-03-25 04:41:00
...临沂日报■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莒南:聚焦文物保护利用 激活文化传承发展□临报融媒记者 徐淑刚通讯员 汲中敏近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莒南工作站在莒南县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它的成立,
2023-09-13 07:43:00
...4月13日、20日、27日上午9:00—10:30,将分别举办革命文化印记、侨台文化印记、植物园印记等3场思明区文物游览活动。思明区文物宣导团志愿者将带领大家实地探访醉仙岩征
2024-03-31 07:20:00
三条检察建议“激活”三地文化遗产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郭晓静 张莎铜梁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干警在安居古城对游客进行法治宣传。(铜梁区检察院供图)合川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干警对龙多山摩崖石刻文物保护情况
2024-06-09 04:55:00
...源,等待游客去挖掘,这是一场触摸“博物馆之城”历史印记的实践之行,也是一次涨知识、增见识的文化之旅。在博物馆内,透过一件件珍藏,了解那些沉睡的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2025-04-03 10:30:00
...文转自:人民政协报西安市政协委员建议:用人工智能“激活”汉长安城本报记者 路强《&nbsp人民政协报 》 (&
2024-04-23 02:19:00
激活历史文化遗产“廉”因子
...众身边延伸。 做好结合融合文章,创新表达形式,持续激活本土文化“廉动力”记者: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实践中,如何把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
2024-04-23 03:18:00
讲好龙山文化故事,传承发展黄河文化,“商量有章”这样助力!
...传承,在寻根、保护、展示上用心用情用力,在守护文明印记中筑牢文化根基,继续深化与山东大学、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合作,支持山东大学在具备条件的前提下,适时提出焦家遗址、城子崖遗址
2023-07-23 17:4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校馆弦歌|吉林体育学院冰雪文化研究中心:为冰雪文化高质量发展赋能
吉林体育学院冰雪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全国首家专项冰雪文化科研阵地。成立仅一年便斩获“吉林冰雪文化研究基地”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双重认证
2025-11-13 22:28:00
数据会说话|吉林的冬天,又要“热”起来了
盼望着,盼望着,新雪季的脚步近了,吉林的冬天正蓄势“燃”动!11月22日,吉林省新雪季开板大会,将在吉林市松花湖度假区启动
2025-11-13 22:28:00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网约车管理模式数智化再升级
长春机场停车场在“三专三区”分流运行管理模式的成功实践基础上,长春机场携手网约车运营平台,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手段
2025-11-13 22:28:00
中国网11月13日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河北省廊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海川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河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责任编辑:吴疆】
2025-11-13 22:30:00
网友留言板丨有网友建议长春地铁报站增设地标提示 官方回应:计划对需求大站点持续优化
近日,有网友在中国吉林网《网友留言板》栏目留言,表示希望长春地铁能优化语音报站内容,增设周边重要地标提示。该网友表示,长春地铁不仅是城市交通的动脉
2025-11-13 23:00:00
开栏语:山,是世界的脊梁,也是连接彼此的纽带。11月11日,2025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中国贵州隆重开幕,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这片多彩的喀斯特王国
2025-11-13 13:35:00
在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关键时期,“坚定在表扬声中干工作的志气”是当前提振干部 “四气”、升腾发展气场的重要指引
2025-11-13 13:45:00
记者走基层|移动博物馆 别样大课堂
近日,河北博物院工作人员赴邢台市临城县第二中学开展校园文化服务活动。图为活动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大家还记得《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七色宝莲吗
2025-11-13 07:55:00
画里有话|医保卡不能成了购物卡
图、文/曹 一用于就医购药的医保卡,却成了购买其他物品的购物卡。部分药店与生产企业合谋,将牙刷、面膜、防晒冰袖等普通日用品包装成“牙科用毛刷”“医用敷料”“医用隔离垫”等医疗器械
2025-11-13 07:56:00
百姓看日报|这个“双百”,给世界打个样!
总监制:曹阳葵监制:刘成群统筹:王博 赵丽肖文案:李晓宁手绘:石璇出镜:王伟宏编导:高原雪摄像/剪辑:戎晓杰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以来,我省交通运输服务质效大幅提升“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建成河北日报讯(记者曹智)11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2025-11-13 07:57:00
情绪价值,拉高文旅热度的流量密码
你向往怎样的旅行?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游客中,将“情感体验”列为出游首要目的的比例为68%,远超“景观观赏”的23%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江西商务发展成绩亮眼
你是否注意到收发快递更快了?便利店离家门口更近了?能买到的进口商品种类更丰富了?其实,你的“购物车”装着江西商务的“十四五”成绩单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如何让居家上门服务更规范?11月11日,由省商务厅主办的江西家政消费扩容升级系列活动在南昌举行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罗玉珍、全媒体记者谢凌瑾)“永修县距离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海昏侯博物馆)只有十多公里,建议开通城际公交
2025-11-13 06: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