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常听人说:“言由心生,文如其人。”
一个人,每日琢磨什么样的事,便会说什么样的话,写什么样的文章。
从一言一行中、字里行间中所能观察到的,不只是信息和文笔,更是一个人的性格、三观、格局。
正如有人在分析鲁迅和老舍的写作风格时说:“鲁迅先生内里锋利,于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老舍先生幽默风趣,于是下笔多有乐趣。”
可以说,想了解一个人,有些时候不用过多接触,通过他所感兴趣、所书写的内容就能看出来。
正如人际关系学熊太行曾说:
“基于朋友圈,我们可以对一个人进行性格归因,每个人的朋友圈中,都隐藏着他的生活状态。”
朋友圈,作为如今很多人日常的一部分,更能代表一个人的态度。
就像那些三观很正的人,往往不会发这些朋友圈。
“情感绑架”式朋友圈
前两天,在表弟的朋友圈中,看到这样一条状态:
“是朋友,就给我发一个红包,发多少钱,就代表我们之间的关系有多深,我会牢记我们之间的交情,名单后续会公布。”
发这条朋友圈的人,也的确说到做到,在底下更新了不少信息,好比苏磊100块,陈红200块...
我问表弟:“你给他发钱了吗?”
表弟笑着说:“我又不傻。”
这样的人朋友圈,有些时候看着就令人反感,不是因为发布的人在索取,而是因为他在进行“情感绑架”。
似乎只要是朋友,只要是亲人,一旦不满足他的期待,就代表自己不可靠。
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是通过点赞、投票、转账等等建立的。
作家王尔德曾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一个人,在朋友圈要求别人点赞没什么,希望别人能帮自己投票也没什么,可一旦要求别人必须这样时,大多三观不正,这才觉得他人就应该为自己服务。
真正三观正的人,明白每个人都有选择的理由,这才不会在朋友圈里发一些需要强迫别人为自己做的内容。
“发泄情绪”式朋友圈
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公交车晚点,他发朋友圈抱怨一番;被朋友背叛,他发朋友圈哭诉好几天;女友和他分手,他发朋友圈哀嚎几个月。
各种伤感的文字,都能从他们的朋友圈看到,刚开始还无所谓,之后下意识会皱起眉头。
究其根本,是因为负面情绪本身就能传染。
英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观察人们接受负面情绪时,多久会有反应,事实证明,只需要几秒钟,心情好的人就会被负面情绪缠身。
那些存在于朋友圈中的负面信息,也会成为很多人被影响的起源。
所以,三观很正的人,大多不会在朋友圈发泄情绪,这不是因为他们自身没有情绪波动,而是他们清楚,朋友圈不是自己的私人领域,自己该对他人负责。
人们常说:“长大,就是把哭声调成静音的过程。”
有些情绪越是在意,越不容易走出情绪的漩涡,三观越正的人,越清楚如何消化自己的情绪,起码不会由着情绪去影响别人。
降低自己对他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个人三观极正才有的表现。
“揭人隐私”式朋友圈
读者@夕月分享过一段自己的经历。
一次早晨,朋友给她发消息说:“快看看XXX的朋友圈,要炸了。”
她点开对方的朋友圈才发现,凌晨1点,对方发了一条朋友圈,配文:“我朋友睡觉姿势真丑”,配图俨然是她睡觉的样子。
夕月因为这件事气愤不已,当场与对方对峙,没想到对方说:“不就随便开个玩笑吗,怎么这么小气。”
明明是自己侵犯了他人隐私,却还在责怪他人小气,这样的人令人不解,可现实生活中经常能遇到。
而一个人有这样的表现,本就是三观不正的证明。
因为三观不正,才不清楚不该随便揭人短;因为三观不正,才不懂得尊重别人;因为三观不正,才总是由着自己性格做事。
歌德说:“每个人的天性中都有某种不便公开的成分,假如公之于众,必将冒犯别人”。
尊重才能换来尊重,三观越正的人,越懂得尊重他人,这不是别人对他们的要求,而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
俗话说:“微品即人品”。
何谓“微品”?
其实就是一个人在细微末节处的表现,越是关注细节的人,越有可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人生在世,怕的不是一个人一事无成,而是一个人遭人厌烦。
毕竟,一事无成可能只是一时无法翻身,可当自己三观不正,令人厌烦,一生都很难翻身,难有至交。
所以才说,做事之前,先要学会做人。
让自己成为一个三观正的人,有利于未来发展,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这才是与人来往的正确相处之道。
而一个人三观正不正,朋友圈就能看出来。
希望我们都能记住,朋友圈并非自己的私人领域,也不是可以随便抒发感情的地方,对朋友圈负责,才能对人生负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4 06: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