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的鼎文化历史悠久。鼎,不仅是一种食器,更是一种礼器,在国家重大典礼活动中所处的地位独特,通常被视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夏朝初年,天下划分为九州,禹令九州献铜,铸九鼎以镇九州。从此,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成为尊贵的国之重器。《左传》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迁鼎和定鼎,成为王朝兴亡和政权更迭的代名词。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鼎在统治阶层倍受重视,是礼器中的重中之重,在青铜器中的分量也最重。商朝是青铜鼎铸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西周则是第二个高峰期。沧海桑田,一只只宝鼎重见天日。从目前出土情况看,商朝最重大的青铜鼎为后母戊鼎,重达832.84公斤;那么,西周最重大的青铜鼎是哪一只呢?
清代时,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并称“海内青铜器三宝”,其中大盂鼎通高102.1厘米,口径78.4厘米,重153.5公斤;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从器形规模看,大克鼎在当时是西周之最。
1979年12月10日,陕西淳化县石桥镇史家塬村村民许万军在自家地坑院南侧取土挖窑时,意外挖到一只器形巨大的青铜鼎,面对这件庞然大物,是交是留,许万军难以定夺。其父许文芳是村党支部书记,觉悟高,闻讯后毫不犹豫地决定上交,并让长子许万军去县文化馆报告。五天后,大鼎被用车运走。
这只大鼎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公斤,平沿、方唇,口沿二直耳,耳圈大而高,饰夔纹,宽体垂腹三柱式足,腹外壁有三个半圆形大耳,与三柱足相对应,腹上部饰兽面纹三个,每一兽面纹之下又各浮雕出一牛首,每柱足也饰浮雕兽面。如此浑厚的形制,生动的造型,奇伟的纹饰,绝无仅有。
这究竟是什么时期的青铜鼎呢?文物断代,要看器形、铭文、纹饰,还要看出土地。因大鼎无铭文,器形、纹饰符合商周之际青铜鼎特征,但是因出土于淳化,此地靠近西周发祥地和都城,专家将其定位西周早期青铜鼎。如此一来,西周第一大鼎、重鼎的头衔就落到了这只大鼎头上,大克鼎略逊一筹。
考古界,青铜器通常靠铭文记载的人物、事件等来命名,但许万军发现的这只大鼎上面没有一个字。不得已,专家只能在器形上下功夫,将其命名为“西周兽面纹五耳鼎”或“西周屈舌鼎”。这两个怪异的名称不好记,也不好听,为了彰显淳化历史文化,此鼎又被以出土地命名,称作“淳化大鼎”。
淳化大鼎,是迄今所见西周青铜器中最大、最重者,也是中国迄今出土的圆鼎中最大者,霸气十足,堪与中国方鼎最大者——后母戊方鼎相媲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3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