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写一写鲍勃•迪伦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1-26 10:25:00 来源:文化学者黎荔

作者:黎荔

2016年10月13日下午1时,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荣获该奖项。获奖理由是其“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予一位音乐人。

鲍勃•迪伦获奖时都75岁了,他红得发紫的时候,是混乱的60年代,距今都已半个世纪了。最伟大的文化符号、民谣摇滚教父、反战英雄、音乐界传奇……对于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人们给予了很多标签。但是,鲍勃•迪伦说这些标签“没有一个是靠谱的”,他公然不屑。而对主流文化,他也很警惕,认为是“骗人的把戏”。他变化无常、特立独行、复杂难解,自由奔放,然而,正是这个敏感的男人,抓到了那个时代空气中微微颤动的集体思绪,温柔又坚韧,倔强又软弱地,说出了一代人面对冷战时代的困惑,美国人从他的音乐中找到方向。

上个世纪60年代,是冷战最严酷的时期,也是人类的各种观念最紧张对峙的时期。60年代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它是集激情、疯狂、糜烂、堕落、抗争等诸多元素为一身的混合体。今日青年所标榜的个性、潮流等,在60年代的青年眼中不过是小儿科。半个世纪过去,60年代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而今的年轻人已经很难想象那个年代的疯狂劲儿。透过几部经典的影片,比如《阿甘正传》、《挪威的森林》,还有那些经典的小说,如凯鲁亚克《在路上》,还有鲍勃•迪伦的歌曲,“要多久时间,某些人才能获得自由”,“炮弹要在空中呼啸而过多少次,他们才会被禁止?”我们还可以感受到60年代那种躁动的脉搏。60年代,有那么多奔放的诗篇,有那么多奔放的思想,有那么多的傲骨铮铮。正是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促生了紧张对峙时代的奇妙的艺术动力。

到了高速公路通往的70年代后,嬉皮士们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生活以及生存的压力,开始谋求生计,这时当初的理想已经渐行渐远。在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歌词里,站在门厅的她,是人类追求物质的隐喻,她的出现,已把人带上了对物质主义追求的道路。“欢迎光临加州旅馆”,“她的思想被珠光宝气扭曲,因豪华轿车变形”,庭院中翩翩起舞,夏日香汗淋漓。过去的理想是再也回不去了。忘却的又是什么?“自从1969年之后我们再没有烈性酒了”。加州旅馆,已经成为了一个通过欲望控制每一个人的资本体系。“我们都只不过是自己设下牢笼中的囚徒”。上帝给予了每一个人充分的自由,但人们选择了自己现在的处境。体系中的每个人只有接受的命运,可以随时结账,却永远无法离开。因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体系中,无处可逃。

所以,我认同乐评家张晓舟的观点,“读歌词或者诗,仍然是‘迪伦小学’的必修课。”“迪伦的力量更多来自风驰电掣的公路,暴雨将至的街头,烧焦的土地,腐烂的地下室。尽管我更愿意强调迪伦摇滚的肉身而不是诗人的王冠,但必须承认,迪伦的现场并不是尖叫,雀跃,狂欢的绝佳去处,没准他的歌会让你变得更沉默。”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鲍勃•迪伦,我们错过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一个时代。“我做任何事情唯一的原因就是我喜欢做。如果别人能理解这点的话,那当然很好;但如果他们不能理解,那也没什么。我觉得我可能在一百年后才会被真正理解。我做过的和我正在做的,都是其他人都没有做过的。”迪伦说。对于中国人而言,鲍勃•迪伦是陌生的,同样陌生的还有他所开启的那种思维方式:我们都应该选择让自己开心或者甘愿的事情,不然就会为云遮挡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引发困惑和忧虑。一代青年想要什么?他们想要自己自由的人生。想要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找回那个大写的他或她。

过完整个夏天

忧伤并没有好一些

开车行驶在公路无际无边

有离开自己的感觉

唱不完一首歌

疲倦还剩下黑眼圈

这是那种60年代的生活,自由驰骋于纵贯美国的61号高速公路,一代晃晃荡荡的青年,丢掉沉重的肮脏的美好的纠缠的所有的理智和累赘,烧掉。去求一种生活或者一段自己也无法定义的旅行,好似《搏击会》里说的“It’sonlyafterwe’velosteverytingthatwe’refreetodoanyting.”。读凯鲁亚克《在路上》时,我感受到的就是这种叛逆、狂放和自由,那是“渴求燃烧、燃烧、燃烧”者发自内心的叙事,所以他才能用3个星期在一卷30米长的打字纸上将作品一气呵成,宣泄那种一意孤行的真实和自由。

多数身在青春期的年轻人都有反叛的冲动,他们在生命的终极上思索活着的意义,追寻幸福的本义。思索和追寻给他们爆发的冲动和力量,他们想冲破既有规范和生存模式的束缚,撒一次野、耍一次欢,在放荡不羁中体验生命的极致。这种撒野耍欢非常重要,会让他们受用一生,因为他们体验到了生命的极致状态是什么,在体验中领悟到生存的真谛。所以说,战后60年代的鲍勃•迪伦那一代人,只是用一种垮掉的姿态站起来而已。克林顿、布莱尔,他们都曾是垮掉的一代,美国却未见衰败。

在当代惟有哲学家和青年人才会追问生命的终极意义,这种自由奔放,是发自内心需要,所以放肆的方式、对生命极致的体味都是异质的、独特的、不可复制的,体现了个体生命的自由和独立。今晚,再次在夜深如海中听鲍勃•迪伦,这个特立独行、善于让自己不断变成陌生人的特殊家伙。他来了,就在眼前弹着,唱着,沧桑的声音里有酒,带刀,背景常常是霹雳和闪电,这样的用力让人精神错乱。可这正是鲍勃最本质的原型。一首首诡辩的歌,强大的语言力量,许多歌词所引起的混乱和困惑只是为了引导出一个高潮,那种迷魂汤般的感受力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而无以言表的情感却深深地隐藏在那些紧密相连的诗句中。

要问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首次颁予一位音乐人?我想,音乐是躯体,歌词是灵魂。诗歌在当代的重要发展,有一部分是在摇滚乐或民谣中发生的。因为这些摇滚乐或民谣歌词关注当代,关注我们生存的现实,它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切入生活,而且反响热烈。歌词是现代诗歌中一块被忽视的地方,这些诗全部是唱出来的。许多优秀的歌词都具有诗的意境和力量。鲍勃•迪伦那首被一代青年引为“战歌”的《像一块滚石》,是这样写的:“这感觉如何,这感觉如何,独自一人感觉如何,没有家的方向感觉如何,像一个彻底的无名氏,像一块滚石……”这样的问句,使得在动荡和时代变化中挣扎的每个人都会感到心脏被攥紧,这种感觉当代中国人一样会有。在鲍勃•迪伦所有关于世界末日的警告中,《暴雨将至》这首歌的隐喻是最尖锐的:先驱者跌跌撞撞的穿过悲伤的树林,路过死亡的海洋,他看见新生儿被狼群所包围,一直黑色的树枝在滴血,一架血色的梯子被打水淹没。尽管发生了这些,这个人最后还是固执的留了下来,“然后站在海面上知道我开始下沉,在我开始歌唱之前我要记住我的歌”。鲍勃•迪伦歌词的批判性是其比普通诗歌更有锋芒、更吸引人的地方,这种批判性是广泛的,不只是批判政府、社会,最核心的还是批判人性和现代生活。

在人人把他树为偶像的时代,他一再宣称:“我不想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那幅集体图景中。”他仿佛自由自在的灵魂,从不为他人改变方向。“为了得到青春,我付出了很长的时间,而现在我认为自己很年轻。”这位个性坚硬如顽石的酷老头说。我真的喜欢他骨子里这股子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我真的害怕自己终究也会被淹没在晦黯枯涸的制式生活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6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艾丽·范宁加盟《完全未知》 再合作提莫西查拉梅
...间5月29日消息,据外国媒体报道,艾丽·范宁加盟鲍勃·迪伦传记片《完全未知》,联合提莫西·查拉梅和莫妮卡·巴巴罗出演。詹姆斯·曼高德执导,杰伊·考克斯(《纽约黑帮》《纯真年代
2023-05-29 22:31:00
艾丽·范宁加盟鲍勃·迪伦传记片 与甜茶再演情侣
1905电影网讯据外媒,确定加盟传记片,并在片中饰演迪伦在60年代初的恋人、大学生兼艺术家西尔维·罗素。她将与男主角继导演的之后再演情侣。鲍勃·迪伦传记电影由执导,杰伊·考克斯编
2023-11-09 21:00:00
鲍勃·迪伦传记片获媒体好评,“甜茶”有望创造奥斯卡新纪录
尽管由詹姆斯·曼高德(James Mangold)执导的鲍勃·迪伦传记片《无名小辈》(A Complete Unknown)要到12月25日才会在北美等地公开上映
2024-11-27 14:33:00
鲍勃·迪伦传记片曝新消息 詹姆斯·曼高德开始创作
詹姆斯·曼高德已经开始创作鲍勃·迪伦的传记片1905电影网讯日前,的传记影片有了新消息,已经开始创作这部电影。早在2020年1月,就曾有消息称鲍勃·迪伦的传记片即将开拍,“甜茶”
2022-12-20 20:27:00
卷福参演鲍勃·迪伦传记片 饰演美国当代民谣之父
...儿都到哪儿去了》和《变变变》。皮特·西格还是鲍勃·迪伦的偶像,曾深刻影响了迪伦的创作。据了解,该片将聚焦在迪伦的年轻时代,讲述他是如何从一个默默无名的歌手变成天下皆知的摇滚巨
2023-05-21 19:02:00
...团已聘请财务顾问探讨歌曲版权的出售事宜,包括鲍勃·迪伦、阿黛尔和Ariana Grande等人的音乐版权,预计交易规模或达30亿美元。知情人士透露,阿波罗、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和
2025-01-16 10:10:00
...上的这个造型,更是一言难尽…不过这应该是在复刻鲍勃迪伦2003年的活动造型⬇️鲍勃迪伦是他这次在新电影《无名之辈》中饰演的角色,这部传记电影讲述的是鲍勃迪伦从民谣走向摇滚乐的
2024-12-26 17:36:00
《无名小辈》伦敦活动!范宁和“情敌”同框比美
...·巴巴罗一同亮相。詹姆斯·曼高德和杰伊·考克斯根据《迪伦的电光石火》改编了剧本,影片以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纽约为背景,讲述了年轻的鲍勃·迪伦(提莫西·查拉梅 饰)用他的音乐
2024-11-27 07:23:00
siduction2022.1linux发行版发布
...在我们将回归这种方式。siduction2022.1Linux则追溯到鲍勃・迪伦(BobDylan)在1962年推出的的一首同名歌曲”
2022-12-30 20:03: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细致服务筑防线,暖心守护客户“钱袋子”
东南网龙岩9月18日讯(通讯员 吴凡 黄国栋)近日,农业银行龙岩金融中心支行的柜台前,一场无声的“资金守护战”悄然展开
2025-09-19 12:27:00
小叶医探 | 外国友人突发脑梗在合肥“零障碍”获救
大皖新闻讯 突发中风,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十分危急凶险的情况,更何况是身处异乡、语言不通的外国人。近日,72岁来自南非的John(化名)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言语含糊
2025-09-18 16:06:00
道德榜样在行动|张金兰:无怨无悔照顾姐姐40余年
张金兰,女,汉族,群众,1961年9月出生,兰陵县长城镇西王庄村村民。姐姐出嫁后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妹妹张金兰毅然承担起照顾姐姐的重担
2025-09-18 17:27:00
蚌埠一女子悉心守护患病哥哥:亲情不会因为任何事情改变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下午,蚌埠市金色晚年养护中心三楼陪护室内,36岁的吴双妹坐在哥哥吴双喜的床边,剥开一根香蕉,轻轻递到他手中
2025-09-18 12:01:00
爱情与自我成长共舞 珍爱网谈恋爱中的智慧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情侣之间关于“爱情和爱好哪个更重要”的讨论屡见不鲜。有人认为,恋爱就意味着更多的陪伴与投入,兴趣爱好理应为感情让路
2025-09-17 08:21:00
我是一棵国槐
2025-09-17 12:09:00
小伙在火锅店给父亲庆生 讲话、磕头引关注 回应质疑:没有提前策划
大皖新闻讯 在火锅店里给父亲庆生,小伙子面向店里其他的陌生客人讲述家庭情况,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并向父母下跪磕头。近日
2025-09-17 16:52:00
女孩被虐致死引发重组家庭儿童保护讨论:不能等呼救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刘志坤16日,“莆田12岁女孩琪琪被继母和生父虐待致死”案由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在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二审
2025-09-17 20:24:00
剑河法院发出首份《诚信履约人》荣誉证书
9月16日,剑河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彬来到岑松镇暗拱村,向青年农民姜鹏授予该院首份《诚信履约人》荣誉证书,褒奖姜鹏八年如一日履约执行的诚信品德
2025-09-17 21:29:00
一段濒临破碎的 “珍珠婚”,在司法调解下重焕新生
大皖新闻讯 一段濒临破碎的“珍珠婚”,在司法调解下重焕新生。一束精心挑选的鲜花,带来笨拙却真挚的浪漫。这是日前发生在六安市金安区人民法院张店法庭内的温情一幕
2025-09-16 11:51:00
八岁男童闹市走失 警民联动两小时寻回
近日,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劳动南路派出所接到一位焦急父亲的报警,他年仅8岁的儿子约两个小时前在热闹的大唐西市与其走散。家人自行寻找未果
2025-09-16 21:22:00
诗笺 | 夕阳山外山
(一)我准备好悲喜交加的眼泪也准备好一件阳关酒记得小时候一起背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准备好给同学聚会十年、二十年前情不自禁表达好像也是这样一转眼好多年前尘往事经不住遥望回
2025-09-16 23:03:00
【健康】心理学上的“冒充者综合征”怎样解读和调整
鲁网9月15日讯(记者 齐征 通讯员 翟淑华)“冒充者综合征”(Impostor Syndrome)是一种心理现象,又名“冒名顶替综合征”
2025-09-15 14:36:00
12岁女孩遭生父继母虐待致死案9月16日二审开庭 生母:已三天未合眼,希望严惩生父
大皖新闻讯 9月16日,12岁女孩琪琪(化名)被生父刘某、继母许某花虐待致死一案,将由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二审开庭。9月15日晚
2025-09-15 2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