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敌人一步步逼近,他翻身跃起,叉腰站在土埂上吹响了冲锋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1 11:50:00 来源:锋行天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穿越时空的号角

■郭华

中秋时节的河北省河间市,“青纱帐”一片碧绿,密不透风。由于今年雨水丰沛,沟沟壕壕中都积满了水,除去蝉鸣、鸟鸣和虫鸣之外,更多了阵阵蛙鸣,奏出一曲秋天的交响乐。登上民兵训练基地高高的靶挡放眼望去,不仅田野、道路清晰可见,古洋河和附近的左庄、柏桐、半截河等村庄也都进入视野。秋风徐徐,让人备感舒爽。处处丰收景象,一片岁月静好,我的耳边却总是响起来自历史深处的军号声。

地处冀中平原腹地的河间,在抗日战争时期属于我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是敌我双方激烈争夺、厮杀的地区。1942年10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左庄村的一个“堡垒户”家中正在进行一次会议,主持会议的是八分区代司令员孔庆同。黎明时分,会议还没有结束,村外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周围据点的鬼子和汉奸400多人包围了左庄!

孔庆同立刻组织突围,在靠近柏桐村的一道土埂前,遭遇敌人的顽强阻击。他身中数弹,警卫员牺牲。他一边摘下警卫员的两颗手榴弹,一边继续向敌人射击。子弹全部打光,孔庆同从容地把两颗手榴弹拧开后盖,放在身边,静静地等待着敌人。敌人一步步逼近,孔庆同出其不意甩出一颗手榴弹,炸得敌人血肉横飞。随后他翻身跃起,居然手持一把军号,一手叉腰站在土埂上,吹响了冲锋号。惊天地泣鬼神的冲锋号声,响彻天际,敌人惊呆了。

当恼羞成怒的敌人高喊着“抓活的”,再次扑向孔庆同时,他拉响了第二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一声巨响过后,这位走过长征路的八路军指挥员倒在地上。他把挚爱的军号紧紧地攥在手中,军号上系的红色绸布,在晚秋的冷风中飘动,像一朵凌寒盛开的花。

孔庆同是河南省光山县沙窝(今属新县)人,1927年春,年仅15岁的他参加了农民赤卫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商城起义爆发,农民赤卫队参加了起义,后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孔庆同任司号员。从此,一把擦得锃亮、系着红绸布的军号从不离身。那清脆嘹亮的冲锋号声,一次次让战友们热血沸腾,让敌人心惊胆寒。1934年11月,红25军遵照中央指示,退出鄂豫皖根据地,开始了长征。抵达陕北时,孔庆同已经成长为红军营长。但是,他仍然舍不得放下那把锃亮的军号。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日伪统治比较严密的冀东等地创建抗日根据地。孔庆同既有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又特别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于是被派遣到冀东,参与组织发动“冀东暴动”。那一年,在丰润县腰带山一带的山村里,出现了一个走村串户卖篦子的小贩。这个小贩的特点是会说书,一边卖篦子,一边给人们讲《三国演义》《水浒传》,把抗日的道理和英雄好汉的故事融在一起,让乡亲们听得入脑入心。小贩就是孔庆同,他以卖篦子为掩护,宣传抗日思想,组织抗日自卫会,培训军事骨干。后来,他又组织起一支抗日武装。在多次战斗中,孔庆同都亲自吹响军号,指挥战士攻入敌巢。1942年6月,在“五一大扫荡”中,八分区司令员和政委双双牺牲,孔庆同临危受命。当时冀中军区领导和孔庆同谈话,要他一定克服困难,把队伍带好,打败日本侵略者,让冀中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孔庆同从领导住地出来时,眼中闪烁着泪光。他感激组织的信任,也感受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那把跟随他从鄂豫皖根据地到延安再到冀东的军号,如今又在冀中吹响。令人痛心的是,仅仅4个月之后,他就血洒冀中。

柏桐村始建于明朝初年,最早的移民到来时,这里有一棵高大苍劲的柏树和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因此得名柏桐。自从孔庆同牺牲在柏桐村,他就成了活在冀中百姓心中的柏树和梧桐。

我久久地伫立在柏桐村的村口,思绪翻腾。1938年冬,孔庆同与丰润县何家峪的农村姑娘张树芝结为夫妻,并生下一个男孩。孔庆同到中共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学习时,妻儿留在了部队。1940年上半年,抗战形势日益严峻。孔庆同担心妻子带着不满周岁的孩子会给部队增加负担,于是给妻子写信说:“请不要再拖累部队,望携子回乡,自谋生路。”妻子接信后,理解丈夫的心情,再三谢绝了部队的挽留,怀抱婴儿,辗转回到娘家居住。谁知此去竟成永别。孔庆同牺牲的时候儿子不满3岁,他没有给儿子留下任何财产,就连一幅照片也没有留下。

当年孔庆同突围的村庄左庄,村边就是古洋河。走过村口的小桥,桥头上有一处小小的菜园,菜园的篱笆上开满了牵牛花。来来往往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少都从容地享受着这幸福安详的岁月。我同一位骑电动三轮车的老人打过招呼,问他知道孔庆同吗?他停下车子回答我:“不就是那位会吹军号的八路军司令员嘛!”

我从左庄走到柏桐,又从柏桐走回左庄。村庄还是那个村庄,但一座座崭新的房屋、一扇扇绿色的铁门,已经辨认不出哪里是当年开会的院落。田野还是那片田野,但被“青纱帐”包围着的田间公路,居然装上了太阳能的路灯,整治得方方正正的土地上已经找不到当年烈士牺牲的具体地址。

但是我知道,那穿越时空的军号声始终回响在冀中平原。

敌人一步步逼近,他翻身跃起,叉腰站在土埂上吹响了冲锋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我从小便受到熏陶。儿时的战争片,最深入脑海的便是冲锋号。在战斗形势最为紧张的时刻,接到命令的司号员往山头一站,昂首挺胸,一手叉腰、一手紧握军号,双腮鼓起,用尽全力吹响冲锋号
2023-10-06 03:11:00
...殊武器。每到冲锋时,司号兵总是第一个跃出战壕,吹响冲锋号。讲到高兴处,四爷爷眉飞色舞,满脸自豪的样子。“在战斗中,司号兵和指挥员、轻重机枪手一样,都是敌人的重点狙击目标,危险
2023-11-24 07:49:00
...向天,深吸一口气,将全身的力量逼入胸膛,奋力吹响了冲锋号。听,风在呼啸军号吹响!飘扬的风雪中,高亢嘹亮的号声瞬间撕开了宁静的天空,不禁让人热血澎湃。神奇的是,此前胸闷气短的状
2024-04-15 04:59:00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转身,冲锋号声响起■新疆军区某团上等兵 陈士有春风拂过老兵胸前的红花,《驼铃》声又在军营响起,转眼又是退伍季。有的战友脱下军装,踏上返乡之路;有的战友挥别老兵,
2024-03-22 05:10:00
...政大学部分师生遭遇日寇。当地村民选择暴露自己,引开敌人。敌人没有找到抗大学员的身影,恼羞成怒地将村民们驱赶到大寨山上,逼迫他们说出抗大师生的下落。60多名村民没有一人屈服,被
2025-08-27 07:55:00
燕山脚下地道战
...镇的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地道好,地道妙,打了敌人钻地道。明里打,暗里挑,消灭敌人最可靠。”一首在焦庄户村流传多年的歌谣,唱出了地道战机动灵活的斗争方式,为当地的战斗传奇
2024-02-01 03:38:00
战地寻踪 | 人民第一堡垒焕新红色记忆
...H5小游戏里,观众可以“亲手”盖上凹形翻板,模拟面对敌人进行水、火、毒气等破坏时该如何应对。据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地道战并非焦庄户独有,最初发源于晋察冀边区保定清苑的冉庄。
2025-07-07 14:37:00
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连史馆:“军魂从这里发源”
...获的“百战百胜”战旗;“英雄司号员”李云桃使用过的冲锋号;参加辽西会战被授予的“英勇连”战旗;始于1954年记录的英模人物和英雄事迹;参加某次作战任务记载的详细作战经过……该
2023-11-08 13:19:00
冀东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一次牺牲
...传来情报,日伪在丰润、滦县、迁安等县突然大量增兵,敌人极有可能发动扫荡。为安全起见,特委当即决定组织参会人员转移。16日傍晚,冀东地委书记周文彬率参会干部及警卫部队抵达了西南
2023-08-06 17: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