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烟台日报
□康勤修
很早就想写一写有关我四爷爷的故事,但苦于少小离家,思绪时续时断,一直没有动笔。时至今日才重拾记忆,写下四爷爷的点点滴滴。
小时候,我总是看到四爷爷出门拄着一副双拐,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十分吃力的样子。如果碰上他要出远门或者到县城赶集办事,一定是我四奶奶或是姑姑叔叔们,用一辆军绿色三轮车推着他前行。他乘坐的轮椅边上,总是放着那副用以替他支撑身体的木制拐杖。
四爷爷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儿时,我是听着四爷爷的英雄故事长大的,也是受四爷爷的影响参军入伍的。在四爷爷的影响下,我们康氏家族、他的子侄孙辈及重孙辈,先后有十几人参军入伍,有的还入了党,提了干,成了国家干部。
及至年龄稍大,渐渐明白了事理,我才知道了四爷爷参军、负伤的一些经历。过去听大人们说,在那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不满15岁的四爷爷毅然瞒着家人当了兵、参了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了八路军鲁南纵队的一名战士。
听四爷爷说,他刚参军的时候,部队首长觉得他年小体弱,个头矮,扛不动比他还要高许多的钢枪,便将他分到连部当通信员。但生性要强的四爷爷,每次看到部队冲锋的时候,吹拐子号(军号的俗称)的司号兵挺威风,便天天缠着连长和指导员,执意要当一名司号兵。见他态度真诚坚决,陈连长和孔指导员一合计,批准了他的这一请求。此后,四爷爷便成了一名威风凛凛的司号兵。
“在那战火纷飞的旧中国,我参军当上了司号兵。司号兵也叫司号员,是负责吹军号的,也叫号兵……”以前在老家,四爷爷曾不止一次地应邀到中小学校、部队和机关厂矿,为人们讲传统、作报告,讲他年轻时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打敌人的战斗故事。
听四爷爷说,那时部队通信手段十分简单,军号是主要的通信联络工具,也是一件特殊武器。每到冲锋时,司号兵总是第一个跃出战壕,吹响冲锋号。讲到高兴处,四爷爷眉飞色舞,满脸自豪的样子。
“在战斗中,司号兵和指挥员、轻重机枪手一样,都是敌人的重点狙击目标,危险性极大,牺牲率也很高。司号兵也叫司号员,尽管与司令员一字之差,职务不一,但职责是一样的,都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四爷爷不无自豪地补充说。
刚被分到团部练吹号时,四爷爷心中乐开了花。可是,学吹号并非他想象得那么轻松,枯燥单调不说,难度还挺大,特别是四爷爷没有上过几天学,学习吹号难度尤其大。“要想把几十个号谱背得滚瓜烂熟,得天天苦练才行……”四爷爷回忆说,每天清晨天还没有放亮,队伍还没有起来,他就早早起来,跑到营外高处,气沉丹田,鼓着腮帮子,反复练“拔音”。
四爷爷的军旅生涯是从那嘹亮的军号声中开始的,也是在嘹亮的军号声中结束的。那是1947年冬,苏家崮战斗打响了。四爷爷奉命随部队前往敌方前沿阵地,遭遇敌军的顽强抵抗和猛烈反击。为占领有利地形夺取胜利,陈连长命令四爷爷吹响冲锋号。四爷爷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地爬到高处,对着敌阵昂首挺胸地吹响了冲锋号。
“嘀嘀嗒,嘀嘀嗒,嘀嘀……”那铿锵有力的军号声,穿过炮声隆隆的阵地,指引着我军进攻的方向。枪如林弹如雨,一些人倒下了,一些人又前仆后继,势不可挡,排山倒海!
突然间,敌人的迫击炮弹呼啸着朝四爷爷吹号的地方猛烈地袭来,四爷爷躲闪不及,被炮弹的冲击波掀翻在地。“小康,小康,你快醒醒!”战友们一边呼喊着昏迷不醒的四爷爷,一边将浑身是血的他转送到后方战地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原来,在我四爷爷吹响军号的当口,敌人的枪炮弹循着军号声袭来,一块弹片从四爷爷的左腿大腿部位贯穿,造成他左腿股骨粉碎性骨折。苦于那时的医疗条件,也为了保住那一条腿,四爷爷选择了保守治疗。就这样,那块弹片永久地留在了他的左腿里。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国家为革命功臣落实了优抚政策。我的四爷爷被评为一等革命伤残军人,国家还为他专门配备了一辆军绿色三轮车和一副木制拐杖,帮他解决日常出行不便的问题。这辆三轮车和木制拐杖,伴随四爷爷走完了他那光辉的一生。
夜已阑,人无眠。我仿佛看到了那个高大威武、一身戎装的四爷爷,正站在山冈上,勇敢地吹响了冲锋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4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