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七月半的“意味深长”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8-18 11:01:00 来源: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济南报道

今天是中元节,民间俗称“七月半”。易经农历七月为“否”卦,意思是立秋之后处处有阴气,人们往往选择在这时祭祖扫墓。因此,中元节前后成为一段属于中国人的独特的人文时间,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种种思考。往更深层次想:中元节到底意味着什么?面对种种生命议题,我们该如何看待?

七月半的“意味深长”

告别农历七月十五,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在这个节令,承袭祭祀的传统,也为生命结尾的告别带来深深况味。易逝如瞬间、绚烂如生命、浩渺如宇宙,都有始终。以什么姿态面对结尾?既是一种生活选择,更是一个人的生命题。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用更加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身后事,让逝者与绿树花草共眠的生态葬成为选择之一,包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壁葬在内的生态葬推广已久。2016年,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随后各地陆续开展节地生态安葬的先进经验探索,目前全国至少26个省份出台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具体实施意见。不占地或少占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成为生态葬的三个关键衡量指标。

七月半的“意味深长”

在倡导绿色发展的当下,生态安葬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以接受采访的济南市玉函山安息园为例,其占地300余亩,是济南11家经营性公墓里面积较大的一座。即便如此,陵园目前也面临着一个瓶颈问题:缺地。事实上,从成立于1989年的玉顶山公墓,到2002年成立的福寿园公墓,这些经营性公墓大都接近饱和状态。据安息园副主任孙建军介绍,安息园从2015年开始首次实行花坛葬。2023年,占地8亩的济南市玉函生态示范园正式开园,划分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塔葬等多个主题鲜明的区域,同时还立有海葬纪念碑。对此,中国殡葬协会公墓工作委员会主任赵小虎曾表示,节地生态葬仍处于发展过程,集约型生态安葬是指在现有殡葬用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在同等条件下,与单纯节地生态葬相比,土地利用效率更高的安葬方式。

七月半的“意味深长”

除了环保节地,价格便宜也是生态葬的优势之一。据了解,经营性公墓的墓位价格包含墓穴租赁费、墓穴管理费、墓地工料费和安葬费等费用。墓穴租赁费和墓穴管理费实行政府定价管理。另外,墓地工料费和安葬费等实行市场调节价。相比之下,生态安葬是传统墓穴价格的30%到40%,花坛葬还省去了墓穴管理费。在统一的政策指引下,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进生态安葬。比如济南自2018年起,组织举办花坛葬集中安葬仪式19场次,为1300余位逝者骨灰安葬,奖补资金300余万元;赴青岛、日照等地开展海葬服务18场次,为1056位逝者骨灰撒海,奖补资金400余万元。政策推广对于客户理念转变的作用显而易见,选择生态葬的人数逐年增加。据悉,安息园2015年仅有17多位逝者选择生态葬,自2023年起至今目前已有350位逝者参与。一位家属表示,老人生前就说人活着的时候多陪伴,人走了就不再给晚辈增加负担了。还有家属表示,“厚养薄葬方为孝”。对逝者表达爱与思念、祈愿与放手,不必受限于形式。生命题中元节是祭祀先祖、祭奠亲人的时节,也寄托了许多关于生命议题的“意味深长”,使人们对于生与死的话题拥有思考,产生感悟。

七月半的“意味深长”

比如,寻找自己的根与魂。先人先祖给了我们生命,锻造了我们的基因密码。无论是家祭还是公祭,都想让我们深刻地明白:我是谁?我来自哪里。从历史长河的上空俯瞰,我们与历代先贤先烈拥有共同血脉,存在着紧密的文化精神链接。正因如此,我们对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产生共鸣;赞叹于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之情;从红船出发,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有的名字至今熠熠生辉,有的名字却已湮没无闻,但我们深知,是先辈们用浴血一生为我们铺就了来路,他们从未离开;焦裕禄、孔繁森、袁隆平,一代代“功勋”以万千热血捍卫了今日之中国,因此我们也深知,个人的生命价值固然重要,但为了千千万万的“他人”,个人得失显得微乎其微。

七月半的“意味深长”

比如,思索生与死的终极之问。如果说死亡是终点,那么“生”何尝不是由一个又一个瞬间组成。于宇宙而言,瞬间如尘埃,稍纵即逝;对个人而言,“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刹那何以不朽?大概只有不留遗憾地活着,才是对生命的不辜负。不留遗憾地活,不是只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活。可以为了“阳光底下奶奶晾晒的棉被”,为了“忙碌一天,准备好一桌晚餐的妻子”,为了“穷苦老人收到捐助后的笑容”,为了“驻村告别时,村民们不舍的泪水”。也可以是为一次动人心弦的日落和晚霞,为了蓦然回首却相见的大海与群山,为了演唱会上最触动内心的那句歌词,为了晚风、白雪、细雨与秋风。有人说,生命的长度不在于物理意义所定义的“时间”,而在于留在心间充满美好与希望的每一刻。希望谈到中元节,谈到生与死,就必然要衍生谈一谈希望。2014年新年贺词中讲: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努力的人们。抛开“成功”的定义不谈,生活确实应该总是充满希望的,尤其是在中元节这个日子,坚定“希望”的概念更加重要。

七月半的“意味深长”

拥有希望,我们应该更勇敢地与逝去的亲人朋友告别。正如那两句歌词所写,“在星空另一端,思念从未停止”“时空是个圆圈,直行或是转弯,我们最终都会相见”,在结尾时,我们接受“月有阴晴圆缺”,接纳“小满胜过万全”,带着回忆与爱,勇敢地走下去。拥有希望,我们应该更加坚定地向着未来迈进。既然每个人都是要“向死而生”,那我们就更加要不惧风雨,不畏险阻,携手跨越一切阴晴雨霁的磨砺。也许前方有礁石或遇风浪,但我们从来都不会停止脚步,从来都相信,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苏轼在诗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痕迹,都如同飞鸿在雪上偶然留下的爪痕。终有一天,白雪消融,爪痕无从寻觅,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向着梦想的彼岸,带着善意与勇敢活下去。翻越高山峻岭,方可见海阔天空。这也许是体味中元节的最好方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8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设施,配建微型消防站17处。在文明祭祀中,推出清明、中元节、春节等节日云祭祀小程序,帮助离乡群众“云上寄哀思”;大力倡导以鲜花祭祀代替焚烧纸扎,营造浓厚的移风易俗氛围。(通讯
2023-06-16 17:32:00
...合肥市以直属陵园为改革创新“试验场”,持续开展节地生态安葬探索实践,并由点向面,向八大经营性陵园推广。上半年,直属小蜀山陵园节地葬占比35.2%、生态葬占比29.2%,节地生
2024-07-11 17:05:00
浙江武义:草坪生态葬刮起绿色殡葬新风
...的改变,更多人用更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身后事”,参与生态葬的人数逐年增加。在浙江金华的一个小县城,也悄然刮起了这阵绿色殡葬改革的春风。2018年以来,武义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2024-04-04 16:31:00
...其超出部分由丧事承办人自行承担。重庆市困难群众节地生态安葬补贴惠民政策一、困难群众的安葬有哪些惠民政策?1.我市经营性公墓开辟了公益园区,建有公益性墓(格)位,对困难群众实行
2024-03-31 14:30:00
让生命“终归”自然 生态葬如何走得更远?
...国新闻网中新网长沙4月4日电 题:让生命“终归”自然 生态葬如何走得更远?作者 唐小晴 李盈 杨华峰如何安葬亲人,是一道关于道别方式的人性选择题。依照父亲生前想法,清明前夕
2024-04-04 12:46:00
春雨中,一场庄重的生命告别
...文转自:扬州日报扬州西屏山人文纪念园、扬州墓园举办生态葬——春雨中,一场庄重的生命告别举行生态葬。姜涛 摄通讯员 民小爱 毕金钧记 者 姜涛 春山起暖风,梨花落清明。昨天,扬
2024-03-28 08:03:00
...柏环绕的花园式公墓,经历了传统观念、土家习俗和现代生态文明理念的冲撞、相融。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突——变与不变,传统殡葬有了时代新定义土店子村名字带“土”:村里处处土瓦房、
2022-12-27 11:30:00
斜庄有“正气”,移风又易俗
...在村庄的环境也板正多了!”一年多过去了,逢清明节、中元节等日子,给先人迁了坟的乡亲都会自觉前往公墓祭奠。而朝阳村规范殡葬行为的做法,也得到了上级民政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入选典型
2023-10-16 15:49:00
海葬、树葬、草坪葬、鲜花葬……近年来,回归自然的生态葬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清明节前夕,“新华视点”记者在天津、陕西、江苏等地采访发现,生态安葬正被更多人接受,但同时,由于传统观
2024-04-04 08:0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