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让生命“终归”自然 生态葬如何走得更远?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4-04 12: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长沙4月4日电 题:让生命“终归”自然 生态葬如何走得更远?

作者 唐小晴 李盈 杨华峰

如何安葬亲人,是一道关于道别方式的人性选择题。

依照父亲生前想法,清明前夕,邹燕来到湖南长沙明阳山福寿苑陵园为父亲撒散葬。

她捧起骨灰盒,把骨灰从盒子倒入专门用来撒散葬的墓穴,和父亲最后道别。“父亲说,死了后不要埋,撒了,回归自然。”尽管众人都已散去,抽泣的邹燕仍不舍离开,将墓穴周围掉落的花瓣捡起,把刚刚敬献的鲜花摆放整齐。

撒散葬是一种生态安葬模式,不保留骨灰、不留标识、不单独留名。连日来,记者在长沙多个陵园走访发现,民众的丧葬理念正在改变,花坛葬、树葬、草坪葬、塔葬等多样化节地生态葬方式被更多人接受。

让生命“终归”自然 生态葬如何走得更远?

4月3日,湖南长沙明阳山福寿苑陵园,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骨灰撒散葬。中新网记者 杨华峰 摄

生态葬是“随便葬”“薄葬”吗?

近年来,将已逝亲人的骨灰抛撒入海,或将其和着鲜花瓣与泥土葬于树根、草坪之中,是中国提倡的新型殡葬模式——生态安葬,主要形式有草坪葬、壁葬、花坛葬、树葬、海葬等。

生死事大。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殡葬十分重视,“死有所葬、入土为安”的观念已持续几千年。从土葬到火葬是一场革命,从火葬到生态安葬也是一场革命。

目前,也有民众还接受不了生态安葬,仍坚持传统观念,秉持“入土为安”的想法。还有民众认为,生态葬就是“随便葬”“薄葬”。“一些老人在城市去世,家属要是选择生态葬,老家的人就会觉得不孝顺。”在长沙工作的“80后”周诗晴说。

华中科技大学养老服务研究中心教授郭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前,造成民众这种认知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一些地区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质量与服务不佳,同时并未与殡葬习俗进行充分有机结合而缺乏人文性。

郭林认为,现有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重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轻殡葬人文和习俗的特点,也不利于节地生态安葬的有效推广。

“过去,因某些殡葬服务机构将生态葬视之为随便葬甚至施舍葬、穷人葬,实际上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不够,所以遭到一些民众抵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院长谭泽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经政府倡导、部署,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改变了观念,服务水平和质量都得到大幅提高,生态葬接受度也提升。

让生命“终归”自然 生态葬如何走得更远?

4月2日,位于长沙城区的金陵城市绿化墓园内的花丛葬。中新网记者 唐小晴 摄

记者梳理发现,在郑州,经民政部门主导,公益树葬活动已连续举办17年,几乎每年都有超百户家庭报名参加。郑州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该市会举办3场清明节节地生态葬活动,目前活动名额全部提前报满。

长沙市殡葬事务中心陆续推出草坪葬、树葬、花葬、塔葬、壁葬、撒散葬等10余种生态节地葬式,目前已为超5000位逝者进行了生态安葬。

“陵园绝大多数墓地都是传统墓地,但越来越多人在询问绿色安葬。公众对生态安葬的接受度正在提高。”长沙市殡葬事务中心墓园服务部副部长王治国说,节约殡葬用地是殡葬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土地资源紧缺环境下的必然选择,生态节地已是当下公墓行业开发墓穴产品的重要考量标准,今后会有越来越多人选择节约土地的安葬方式。

生态葬为何能被更多人“看见”?

越来越多民众接纳以骨灰海葬为代表的节地生态葬式,离不开政府大力推广和财政补贴。

目前,中国已有26个省份出台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具体实施意见,对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采取激励奖补措施,加大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力度。

去年,福建首个生态葬奖补政策出台,福州本地亡故居民海葬奖补3000元,骨灰海葬活动时免费随行2名亲属,并颁发海葬证书。呼和浩特市民政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在各类节地生态安葬服务实施中产生的相关费用由民政部门承担(逝者亲属的交通费、食宿费等费用自理)。

长沙深入推行殡葬改革,推广生态节地葬,提倡树文明祭祀风。经十余年倡导、推广、优化和创新,先后推出十余种生态节地葬形式,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2022年9月1日起,新的《长沙市殡葬管理条例》正式施行,5个惠民殡改配套文件同步出台,实行8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全免,奖励节地生态安葬,政策惠及范围和标准均居全国前列。

“8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免除标准为1386元至1606元,选择节地生态安葬可获1000元至5000元奖励。”长沙市殡葬事务中心墓葬服务部副部长马剑说,得益于政府大力推广和奖补政策的实行,撒散葬在长沙被更多人所知晓。

让生命“终归”自然 生态葬如何走得更远?

位长沙城区的金陵城市绿化墓园内的塔葬。中新网记者 杨华峰 摄

据了解,2023年,长沙严格落实八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免除和生态葬奖补政策,全年为治丧群众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6000余万元,奖补节地生态葬2400余例500万元。

王治国介绍,为全力保障民政兜底性工作的落地,长沙市殡葬事务中心还加大了公益性葬式的开发力度,可循环使用的花坛葬、草坪葬、树葬、骨灰撒散葬相继推出,为聚焦落实生态奖补葬式提供充足保障。

“各地对践行生态葬者加大了奖补力度,使人们逝后有精神荣誉、无理丧压力。全国大多数殡葬服务机构都出台了生态葬的便捷绿色通道。”谭泽晶表示,形式更多样化、服务机构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参与的人多了、公众接受度高了,是生态葬的变化。

他认为,这种快速变化,既是因土地、资源、环境等现实问题带给人们的外部压力所致,也反映出政府及民政部门主动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所采取的系列措施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另一方面,当老龄化社会遇到土地资源紧缺,“墓地比房价贵”“白色暴利”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比于传统墓葬,在价格方面,生态葬也具有明显优势。“福寿苑2015年启动30亩生态示范园区项目,其中首发园区——春园,墓型平均占地面积约0.3平方米,以联体生态景观定位为节地生态样板区。”王治国介绍,自2019年起,长沙市殡葬事务中心又全面实现节地生态葬式墓穴开发,将“一墓一景”设计理念运用其中,金陵墓园樱花三区新开墓型占地面积均不超0.42平方米。

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党总支书记沈宏格看来,中国民众丧葬理念的变化,也离不开绿色殡葬形式的创新和更注重人性化。“比如,广州实行海葬可保留一点逝者的骨灰放进器皿做念想,家属就更容易接受。”沈宏格说,随着社会进步和人口流动的加速,人们的观念和思想也更加与时代接轨。

让生命“终归”自然 生态葬如何走得更远?

花坛葬。中新网记者 杨华峰 摄

生态葬如何走得更远?

绿色生态安葬,从长远角度来看,是殡葬改革大势所趋。

实际上,早在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就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海葬、树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地或少占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

当然,殡葬改革不只是对逝者安葬方式的改变,更是一场挑战旧俗的思维革命,不仅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宣传力量,更要注重措施配套、政策衔接、人性服务、文化塑造等,稳步推进、持之以恒。

谭泽晶告诉记者,中国古代也有生态安葬形式,例如水葬、裸身深埋葬甚至鸟兽腹葬、火化扬灰葬等。“只是古代没有因土地、资源、环境等问题而显得像现代如此迫切。”他表示,深入推行生态葬还要进一步让生态葬政策深为人知、生态葬观念深入人心、生态葬做法深如人愿。

业内人士称,殡葬改革还需培养大批有素质的殡葬服务人才队伍,以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赢得社会对殡葬改革、对生态葬的理解,使人们自觉践行生态安葬。此外,各地都在建设城市公益性公墓,但如何去节地、怎么去经营,各地政策参差不齐,需从国家层面出台指导性文件。

多样的绿色殡葬也催使殡葬产业进一步呈现新变化,一些企业采用新技术探索殡葬新产品、新服务。北京九礼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已在北京多家墓园设置了近7000个“数字墓位”,每个墓位价格在3万元到10万元不等,租期为20年。

让生命“终归”自然 生态葬如何走得更远?

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数字墓位。中新网记者 唐小晴 摄

“埋葬在这里的人们不再讲究入土为安、坟头立碑,而是以一小块电子屏幕作为‘数字墓碑’,保存逝者个人语录、人生相册、微电影等,帮助生者弥补遗憾和自我情感疗愈。”该公司现代殡葬礼仪研发中心工作人员朱宏杰说,绿色殡葬、数字科技殡葬是未来殡葬行业发展趋势,“数字墓园”也会更多在墓区推广。未来,家属怀念亲人时,还可戴上VR、AR眼镜在真实环境中看到亲人。

王治国认为,公墓服务机构间也要相互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技术,不断提高生态节地墓型占比,将节地生态理念覆盖公墓所有墓穴产品和葬祭服务。“不断加大惠民殡葬、节地生态葬建设的力度和广度,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在园区建设和运营等各个方面,应是公墓服务机构从业者共同深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所向。”

“殡葬不管怎么发展,首先要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深耕殡葬行业20余年的沈宏格发现,随着绿色殡葬的推广和数字科技殡葬被广泛应用,中国民众对殡葬的态度会在年轻人中进一步发生变化,殡葬服务也将从“殡”和“葬”向“祭”与“承”延展。(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4 14: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殡葬”模式,为生命礼仪“添绿”。绿色唤醒永恒,生命终归自然微雨落清明,思念最绵长。3月26日,记者走进全省第一家生命文化教育馆,这里既是连云港殡仪馆的一部分,也是江苏首个面向
2024-03-31 14:06:00
郑州公益生态葬17载:缅怀、告别与传承
...骨灰142具。74岁的郑大娘在当天送别了自己的弟弟,“人终归要回归大地,那就给大自然少留点负担,等到明年花开了、草绿了、树发芽了,我就知道是弟弟在想念我了”。绿色殡葬接续传承
2024-03-31 09:53:00
春雨中,一场庄重的生命告别
...文转自:扬州日报扬州西屏山人文纪念园、扬州墓园举办生态葬——春雨中,一场庄重的生命告别举行生态葬。姜涛 摄通讯员 民小爱 毕金钧记 者 姜涛 春山起暖风,梨花落清明。昨天,扬
2024-03-28 08:03:00
天眼关注|让“生命终点”走向青山绿水间
...治风”,移风易俗取得成效,草坪葬、树葬、花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正逐渐成为贵阳市民安葬逝者的新选择,整体形成了节俭、生态、文明、绿色的贵阳殡葬新风。市民:节地殡葬回归自然,让爱
2024-04-08 05:52:00
本文转自:六盘水日报我市大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倡导绿色殡葬理念——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永存”□张家兴 本报记者 钟 维 卯 阳灵骨归大地,馨香满人间。清明前夕,我市第七届免费节地
2023-04-20 08:52:00
北京举办生态葬清明公祭,全市共生态化安葬逝者4.2万余名
...一体。4月2日上午,由北京市民政局主办的“2024年北京市生态葬清明公祭”活动在长青生命纪念园隆重举行。公祭仪式上,礼兵列队敬献花篮。新京报记者王贵彬 摄“融入自然,任何地方
2024-04-03 09:50:00
原生态建设生命公园 打造接地气殡葬服务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原生态建设生命公园 打造接地气殡葬服务​ 陈爱棋调研推进生命公园建设工作4月1日上午,漳浦县委书记陈爱棋带队到石榴镇崎溪村调研生命公园建设工作。 本报讯 4月1
2024-04-06 07:37:00
...市殡葬服务工作及人民群众关心的殡仪服务、文明祭祀、生态安葬、殡葬惠民等,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与会人员实地察看并了解永思园公墓业务范围、办理流程、注意事项、安葬礼仪服
2023-11-14 00:18:00
以花为伴回归自然 桂林举办第十一届公益生态花坛葬活动
...三鞠躬,放上菊花告别父亲。当天,桂林市第十一届公益生态花坛葬活动在官帽山永久墓园举行。在哀乐声中,192名逝者的眷属们神情肃穆,手拿菊花,沉痛默哀。在仪仗队的带领下,眷属们移
2024-03-28 22:31: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唐槐电子与装备制造园区的阳光三极智能煤矿感知装备产业化项目钢结构厂房日前正式竣工,标志着这一省级重点智能制造项目进入关键冲刺阶段
2025-11-02 06:46:00
摄制丨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安洋 记者王育民11月1日晚,唐山籍青年歌唱家吴琦独唱音乐会在唐山大剧院举办。她用歌声回报这片养育她的土地,用音乐诉说不变的乡情。
2025-11-02 06:54:00
10月31日下午,山西公安英模“五进”法治宣讲太原专场首场活动在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举行,为企业200余名职工代表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
2025-11-02 07:17:00
第四届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终选会,10月28日在河南安阳落幕,遴选出精品案例30项、优胜案例67项。太原市博物馆“对望时空·探访古人”项目入选研学类优胜案例
2025-11-02 07:17:00
近日,小店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阳光出行”社区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走进自然与生活场景,在观察
2025-11-02 07:17:00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丨大数据里“读”河北(七):“数字孪生”让未来之城更“聪明”
雄安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建设“数字孪生”让未来之城更“聪明”——大数据里“读”河北(七)10月27日傍晚时分
2025-11-02 07:3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从省统计局获悉,河北省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登记工作11月1日正式启动。本次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
2025-11-02 07:37: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马朝丽)10月31日,2025河北文旅京津宣传推广周走进天津街区活动在意式风情区举办。河北文旅推介官围绕“徒步长城观秋光”“泛舟运河感秋韵”“登临雄峰赏红叶”“浸润温泉秋康养”“穿越古城寻秋迹”五大主题
2025-11-02 07:41:00
串联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名城“星光·燕赵号”开启秋冬季全新运行计划河北日报讯(记者方素菊、陈正)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
2025-11-02 07:41:00
河北社银合作构建“15分钟社保服务圈”将高频业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10月28日,河北省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与金融系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石家庄举行
2025-11-02 07:42:00
高品位建设城市生态绿廊
11月1日,居民在宁晋县凤鸣湖公园赏景游玩。宁晋县不断加大生态治理与修复力度加快城市更新改造高品位建设城市生态绿廊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城市11月1日
2025-11-02 07:43:00
“田间课堂”体验收获的快乐
10月29日,在邢台三中教育集团高新校区劳动实践拓展基地,学生们采挖红薯。当日邢台三中教育集团高新校区组织学生走进劳动实践拓展基地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秋日“田间课堂”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体验收获的快乐10月29日
2025-11-02 07:44:00
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开展“重阳送健康・中医护夕阳 ”义诊活动
鲁网11月1日讯(记者 于胜涛 通讯员 韩丽丽)为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切实守护老年人身心健康,10月28日,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晓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区政协与即墨民建举办“重阳送健康・中医护夕阳”主题活动
2025-11-01 15:40:00
青岛“老字号新活力”焕新创新展启幕,让老传承“潮”起来
鲁网11月1日讯10月31日,“国际海洋美食之都 青岛食材荟”系列活动之“老字号·新活力”焕新创新展在鑫复盛礼记酒店正式启幕
2025-11-01 15:40:00
家校同心育芳华 共话成长向未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高二家校座谈会圆满举行
鲁网11月1日讯金风送爽,秋意正浓。为进一步凝聚家校育人合力,共促学生成长,10月31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举行高二家校座谈会
2025-11-01 1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