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传染病流行病学专家接受潮新闻专访 回应当下疫情相关热门话题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4-28 17:3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潮新闻 记者 陈宁

传染病流行病学专家接受潮新闻专访 回应当下疫情相关热门话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冠话题再上热搜。最近,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的“二阳”照片,成为网友们关注的焦点。就在4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监测显示,近期全国疫情总体继续保持平稳态势。

但是,面对新毒株XBB.1.16(“大角星”)已席卷多个国家的形势,不少网友依然担心,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能不能安心出游,以及自己发生“二阳”的概率高不高?

4月28日,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传染病流行病学专家杨仕贵在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日,临床上的观察到的检出阳性感染者中有一部分仍是首次感染,当前‘二阳’感染者相对较少。”“五一期间还是可以安心出游的。”

同时,他在采访中多次表示,对于未曾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以及脆弱人群应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区或场所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记者:大家都很关心,目前来看,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发生“二阳”的概率大吗?

杨仕贵: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以及既往感染的抗体衰退,确实会造成新冠“二阳”的现象,但总体的二次感染率仍然较低。

根据此前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整体的二次感染率约为0.65% (0.39%-0.98%);不过在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及医务工作者等高危人群中,二次感染率要相对较高,为1.59%(0.30%-3.88%)。

近日,临床上的观察到的检出阳性感染者中有一部分仍是首次感染,当前“二阳”感染者相对较少。从目前看来,即使二次感染,也多为轻症。

记者:有一种说法是,新冠病毒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进入低水平流行阶段,请问“低水平流行”和“高水平流行”界定的标准是什么?低水平流行是否意味着完全不需要防护?

杨仕贵:判定传染病是否处于流行状态,有一个标准:在某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发病率水平,与散发疫情相比,出现流行时各病例之间呈现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联系。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人群新冠病毒感染监测数据来看,自2022年12月9日以来,全国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最高峰在去年12月,阳性率约为29.2%;但从今年4月20日公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来看,当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7%,相比于去年的峰值,检测阳性率下降了94%。

从当前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阳性率来看,当前处于新冠病毒低水平流行阶段。但是,由于目前全球新冠病毒仍然处于流行状态,病毒变异株出现频繁。对于未曾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以及脆弱人群应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区或场所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记者:目前,XBB.1.16(别名“大角星”)已经席卷多个国家,它有哪些特性?

杨仕贵:新冠病毒XBB.1.16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种的亚型,为XBB的后代谱系。XBB.1.16于2023年1月9日首次报告,随后在印度、美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或地区流行,世界卫生组织于3月22日指定其为监测变异株。

XBB.1.16比父代XBB.1更容易传播,日本的研究报道称,XBB.1.16的传播效率比XBB.1毒株高约1.17-1.27倍,而且其免疫逃逸能力并未衰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XBB.1.16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并导致发病率的增加。

从临床症状上看,感染XBB.1.16毒株的患者除了发热、腹泻和全身酸痛的症状,还会出现结膜炎的症状。不过,从印度和其他国家当前的报告数据来看,并没有观察到感染严重程度上升的迹象。

记者:我们知道,新冠病毒已经多次变异。坊间有一种说法是变异次数越多,病毒就会越弱,这种说法科学吗?

杨仕贵: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其基因组并不稳定性,在传播和复制过程中较容易发生变异。但病毒的变异是随机的,因此,“变异次数越多,病毒就会越弱”的说法并无科学依据。

当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时,病毒基因在复制、传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就可能会导致新变异株出现,但是这种突变的方向是随机的,在不同的宿主和环境中,突变的方向可能不一致。

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性要强于之前的阿尔法、贝塔、伽马和德尔塔变异株,其致病性相对较弱,但面对新冠病毒复杂的流行态势,我们还应该进行及时的监测,以防出现危害严重的新突变株。

记者:最近,很多人在犹豫要不要接种第四针新冠病毒疫苗,您怎么建议?以及不少人说疫苗的保护周期有限,一旦过了这个周期,就要再次去接种,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杨仕贵: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内一项表明,针对奥密克戎毒株导致的重症/危重症肺炎,基础免疫在18岁以上成人中的保护效果为91%,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为74%,而加强免疫在以上两个群体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3%和82%,由此可见,加强免疫可以在补齐不同群体免疫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因此,现阶段还是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尤其是那些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等感染高风险人群应接种第四针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

记者:五一小长假临近,今年出行的人特别多,我们还能安心出游吗?出游时,口罩等防护措施是不是必须的?

杨仕贵:五一期间出行的人增多的确会增加感染的风险,但从目前我国新冠监测数据看来,尚没有大规模流行的趋势,所以五一期间还是可以安心出游的。

对于大部分已经感染过或完成了基础或加强免疫的人群来说,口罩等防护措施不是必须的,但是对于老年人、未感染过的人群等高风险人群,建议在出行时还是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个人防护,减少阳性发生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9 00: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乙类乙管”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疫情信息如何统计?总台独家专访吴尊友
...措施继续实施监控,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大家都在担心在国际上的奥密克戎BQ系列,然后包括X
2023-01-08 13:42:00
吴尊友回应“三年白头”:真的算不了什么,有些人还付出了生命
...友为公众所熟知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此次两会所准备的提案,就是来自新冠疫情带给他的思考。记者:经过了三年疫情挑战之后,你对于未来我们国家的这种
2023-03-06 09:57:00
“乙类乙管”时机是否恰当?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依据是什么?专访梁万年
...态调整的依据主要是几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这个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学特征,以及导致疾病的病原体,新冠病毒它的变异性特征,致病性特征,我们对它的掌握的程度以及它的变化的情况。
2023-01-08 14:16:00
以赛促学,学以致用——江津区举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竞赛
...会在江津区疾控中心召开卫生健康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竞赛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能培训,江津区疾控中心、区级医院、各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共计80余人参赛
2023-11-02 10:04:00
新冠何时能取消全球紧急状态?曾光:死亡率为首要判断标准
...能发布的最高级别预警。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接受了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专访。为何继续维持新冠全球紧急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最近一周全球日均
2023-02-01 11:43:00
新冠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主要依据是什么?
...我们对它并不是太了解,不论是病毒的特性,还是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对生命对健康的危害等等,再加上我们还不完全具备有效的抵抗能力,比如我们人群的免疫力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因为
2022-12-27 08:18:00
河北省疾控中心|洪涝灾害后,如何防控呼吸道传染病
...尽早使用有针对性的抗病毒/细菌药物。3. 对于出现具备流行病学关联的聚集性病例,应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根据监测、调查信息,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有效观察,及时发现新病例。
2023-08-09 21:52:00
...监管任务时,发现一名旅客体温较高,达38.4°C。经海关流行病学调查得知,该旅客近期有蚊虫叮咬史,有畏寒、面色潮红、眼部干痛等症状。现场关员立即采集该旅客血液样本,经检测显示
2023-08-28 17:31:00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开展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兰阳性杆菌,立即反馈给开单医生。 发热门诊医生综合流行病学史、症状及镜检结果,初步诊断为肺炭疽疑似病例,立刻上报科主任。医生立即进行二级防护并将患者送入隔离病房进行单间隔离
2023-05-28 20:2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