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 郑永飞常委:
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 满足产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09月12日  第 03 版)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现代化的关键支撑是人才。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在知识型人才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在与产业现代化相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知识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直接成果,而创新型人才则需要丰富的实践训练才能培养出来。创新型人才的缺乏不仅制约了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提升,而且导致产业现代化发展受限,严重制约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因此,推动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与工程科技和产业实践之间的协同融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建议:
统筹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与工程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大战略应对“小院高墙”,夯实“育”的基础,创新“技”的手段,激发“人”的才能。强化高科技企业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深度参与和互动协作,加大创新型人才建设与工程科技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融合,发挥创新型人才在工程科技和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将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从高校科研院所扩大到各级各类企业。在工程科技和产业实践中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互促共进;加强创新型人才的深度化、精细化培养,明确人才培养不同阶段的目标和定位,建立不同行业人才培养的机制和平台;改进和优化校企人才培养平台共建模式,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的高层次培养计划。
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产业实践之间的耦合度。在培养过程中边实践、边培养、边应用,打造高校、科技、人才、工程、产业、项目交流对接平台,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多链”深度融合,遵循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来培养,依托各类平台在工程和产业实践中识别和培养;构建“海纳英才、资本接力、深度孵化、落地服务、产融赋能”的全生态链服务模式。
健全以工程科技能力、产业发展成效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评价机制。从工程技术从业规律、产业经济发展规律、专业人才成长规律出发,完善与科技攻关、工程实施、产业发展相呼应的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基础前沿人才突出学术原创导向、工程技术人才突出一技之长导向、应用开发人才突出市场和产业导向,改变“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现状,引导基础型高校、应用型高校、技能型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各展所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2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