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219年末,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起北攻樊城、襄阳之役,目的是占领两城及其以北部分地区,将其所据荆州部分与汉中连成一片,这样可改善其在荆州的战略态势,为将来的北伐作准备。
不曾想,襄阳一战虽擒于禁,但最终还是未能攻下两城。东吴吕蒙趁机袭占公安、江陵,关羽父子走麦城被孙权部下杀害,荆州原属刘备的数郡由此被孙权吞并。
荆州位处长江中游,向上以长江三峡与益州接壤,往下又有武昌、夏口与扬州比邻,北方连接中原宛水、洛水,南方直通交州、南海。不仅控扼了长江上下游之间的交通,同时也掌握了南北的往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荆州失去,将使刘备复兴汉室的心愿落空,使诸葛亮的《隆中对》成为空谈。
关羽为什么要发动战役?破坏诸葛亮的“隆中对”的既定战略“外结好孙权”?
一年前,刘备进军汉中,黄忠在定军山斩夏侯渊,击退曹操大军,在部下的拥戴下自封汉中王。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黄忠为后将军,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并领汉中太守。五人中只有关羽被授予假节钺。
在汉代“假节钺”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而武将如果“假节钺”的话,在战时状态可以不必请示汇报直接行动,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将士。
建安二十四年三月,刘备获得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后,襄阳、樊城的西侧已少屏蔽。这就使关羽向北进攻襄阳、樊城形势更为有利。
而刘备在汉中取得重大胜利,以及孟达从宜都北上较顺利地占领上庸,对关羽进攻樊城、襄阳起到了刺激作用。
老将黄忠因在汉中立有功勋被刘备封为后将军。当刘备派费诗拜关羽为前将军时,听说黄忠为后将军,对费诗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但在费诗的劝说下,他还是接受了该官职。
黄忠都能建功,刺激了关羽要在樊城、襄阳有所建树。
客观说,关羽发起攻打樊城、襄阳之战并没有明显错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取得局部胜利后,在得知东吴可能会突袭后方的消息,未能及时从樊城、襄阳城外撤军,最终葬送了他以及他所控制的那部分荆州郡县。
关羽水淹七军在顺势情况下,樊城的曹仁守城将士不过数千人,但关羽却未能攻下。而刘封、孟达对关羽发兵增援的命令,以上庸三郡占领不久不敢轻易离开为由而婉言拒绝。这样,关羽在攻打樊城期间未得到来自刘封、孟达的有效援助。
在围城不下而敌方又有援军的情况下,围城打援是最佳选择,这样能极大打击守城敌军的防御信心。在自己没有充足兵力又无援军,关羽难以分兵既围城,又打援。如果未能在曹操援军到来前攻占樊城,关羽就应果断撤军。
乘胜回师,荆州则后方无虞。虽然攻占襄阳、樊城的目标虽未实现,但以后还有机会。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关羽在襄、樊前线兵力不足,放松对东吴陆逊的警惕,在南郡用于防备孙权的兵力明显薄弱。
孙权对关羽的后方发动袭击,派吕蒙进袭南郡,公安将军士仁、南郡太守麋芳先后投降,关羽军中将士留在后方的妻子儿女均被俘。
荆州大势已去,但尚未达到最糟糕状态,向房陵郡西撤,仍有一线生机。然而关羽性格“刚而自矜”“为人强梁”,拒绝到不增援的刘封、孟达上庸三郡,多米诺牌连锁效果,公安、江陵连续丢失,彻底失去荆州大片土地。
关羽率军向南撤退,尽快回到宜都是当务之急之事,但却回师当阳,处于曹、孙双方军队之间,沿长江而上退往益州的路彻底被切断。处于绝境的关羽在士卒离散后被潘璋部下擒获,被孙权所杀。
刘备在樊城、襄阳之战过程中及吕蒙袭击南郡后也并未对关羽提供有效援助。关羽被杀,刘备深感痛责,两年后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刘备亲提大军,分水陆东进,开山截岭,连营三百里扑向东吴。陆逊固守不战,待蜀军师老疲惫,施以火攻取胜。刘备遂遭虢亭之败。后退至永安,死前才有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
那么诸葛亮呢?此时的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出面阻止东吴偷袭荆州?为什么没能阻止刘备出兵伐吴?
遗憾的是诸葛亮神秘地缺席了这段历史。
任用关羽守荆州,后来失荆州,诸葛亮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按他自己的话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可以说荆州是蜀汉前途命运的根本。
谁守荆州?刘备的意思是“自量委用”,但诸葛亮投其所好,揣摩意图,认为刘备属意的是关羽,派关平送信推荐关羽。后来曹操结连东吴,欲取荆州,诸葛亮建议关羽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但此时东吴更换颇有谋略的陆逊为帅,关羽撤去荆州防吴之主力支援樊城,平生谨慎的诸葛亮不能不知道,但他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致使荆州被偷袭,失去通向荆、洛的根据地。
而对刘备伐吴这件事,《三国志》中陈寿并没有任何详细的记载诸葛亮对这场战事的谏议。如果有,当先于赵云等人被记录下来,绝不可能只有赵云的谏言而不见诸葛亮的话语,所以这里我们可以推断,诸葛亮没有说过任何的话。
有史家认为,原因是因为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是东吴官员,而且还是关羽之死的直接责任者,诸葛亮因为身处嫌疑之地。所以只有沉默不言。如果事实是这样那就太小看了诸葛亮。
诸葛亮27岁出山,怀着复兴汉室的抱负加入刘备集团。赤壁之战前,力促孙刘联盟,取得外交方面的主动和成功。在赤壁之战中,指挥孙刘联军的刘备方面军配合作战,并在战胜曹操之后收回荆州南部四郡,彻底扭转刘备集团命运的颓势。但自此以后,刘备另组班底人马,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到公元223年永安托孤,15年间,诸葛亮是不被刘备信任和倚重的。
作为蜀汉荆州集团的代表人物,荆州对诸葛亮非常重要。荆州的丢失将导致荆州集团在蜀汉政权处于弱势,削弱了诸葛亮的权力基础,危及到蜀汉国家的权力制衡。
刘备西进益州并没有把诸葛亮带在身边,而是带去了法正和庞统,诸葛亮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参谋作用。所以,刘备占据益州后最信赖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
法正,益州人士,性格刚强,先依靠刘璋,后投靠刘备,是引刘备入川的关键人物,为夺取益州立下汗马功劳,极得刘备信任。“汉中三策”北取汉中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法正的建议,随刘备出征的依然是法正,而诸葛亮只是镇守成都,为前方需要征兵征粮。刘备称汉中王后,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掌握实权。反观诸葛亮仍是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未加任何封赏。可以说法正已经成为刘备的首席军师谋士,深得刘备信赖。
刘备把法正擢拔于“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的位置上,不仅因为他有功当酬有才可用,主要的用意还在于法正是刘璋的旧官吏,重用法正有利于笼络益州土著士族势力,进一步巩固蜀汉统治。
对法正而言,身为益州人,比较看重汉中的战略地位,而对荆州的战略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对荆州可能存在的危险保持警觉。而诸葛亮一贯主张“外结好孙权”,因此他向刘备建议增兵荆州加强对东吴的防御可能性不大,而且这样做还会加深与法正的相互猜疑。
吕蒙袭取消息传到成都,如何应对增援关羽,刘备征询法正意见。法正提出不与孙权交战,也就是说当时唯一有能力劝阻刘备东征孙权只有法正。
在刘备备举全国之力伐吴之前,“群臣谏者甚众,汉主皆不听。广汉处士秦宓陈天时必无利,坐下狱幽闭”,唯独诸葛亮不赞一词,而且刘备伐吴时也没把诸葛亮带在身边。一直到战争结束之后,他才喟然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如此寥寥数语,以怀念法正为托词,影射刘备专断孤行和军事指挥的失误。对于自己在当时所持的态度,诸葛亮并没有正面的表白,只是说:“观孔明此言,不以汉主伐吴为可”。
跨有荆益,联吴抗魏,是诸葛亮规划三分以至兴汉灭曹的基本战略。对孙权背盟所造成的结果,他认为是不能接受的。通过伐吴获得军事胜利,可以迫使对方重建原来的格局,对这个愿景是他所期待的,所以诸葛亮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从蜀汉的角度看,刘备伐吴既是正义的必要的,又具有克敌制胜的极大可能性,诸葛亮也支持这一观点。即便存在兴兵出川并不是唯一正确的抉择的问题,即便存在一旦曹魏参战,战争的规模以至局势的演变,局面蜀汉将无法控制的问题,即便存在可能引动三方的大动荡,对蜀汉带有一定冒险性的问题,面对这样一个极其重大而又极难决断的问题,诸葛亮没有确定的把握,也没有更好的谋策,只好以沉默应答。
当一个人不被重视时,也许你只有沉默才是最稳妥的安身立命之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7 15: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