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音韵记 | 活态存留历史深处的声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22 17:25: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音韵记 | 活态存留历史深处的声音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音韵记 | 活态存留历史深处的声音

编者按:

“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千里屯堡。”

在贵州大地,气象万千的屯堡文化,历经600多年的岁月流转,依旧光彩照人。600多年来,屯堡文化在贵州扎根、生长和演化,形成了兼具特殊性和唯一性的文化现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传承守望的家国情怀,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挖掘屯堡文化内涵,展示屯堡文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音韵记 | 活态存留历史深处的声音

六百年前的明代官话,还在如今的屯堡话中大量存留。但要用文字讲述一门语言的音韵,的确是件力所难及的事,好在屯堡话除了发音独特,词汇和表达方式也丰富生动,妙趣横生,它们鲜活地活在文字里。走进屯堡村寨,你就可以听见来自历史深处的声音。

从明代官话到屯堡话

安顺市西秀区鲍家屯村的鲍安凤从2014年以来,就开始给游客们当“讲解员”。和职业导游相比,她没有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和中规中矩的讲稿,一口屯堡话有时会让人云里雾里,连猜带蒙,却又因其与地域和历史的紧密连接,让讲述更加充满魅力。

她所说的屯堡话,与苏皖语言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那种江南软语的韵味,听起来极富亲切感和音乐性。600多年前,基于大明王朝“调北征南”的军事策略以及明朝所设的卫所制,数十万汉族屯军及其家属从以江南和中原为主的地方地来到贵州,他们的行李中除了看得见的生产生活物资,还有看不见的文化技术,包括一口已经形成且尚未变异的明代官话。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音韵记 | 活态存留历史深处的声音

至今仍生活在屯堡村落的屯堡人。

600多年前的官方语言——明代官话是怎样的?它是“以江淮方言为基础,以《洪武正韵》等韵书的音系为标准音,以明代白话小说的词语为词汇系统的汉民族的共同语。”这是《贵州屯堡话与明代官话比较研究》一书中的叙述。这本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南京,不仅是很多屯堡人的寻根之地,更与明代官话渊源颇深。明代官话的形成地和使用地,就是以南京为中心的江淮官话地区。这门明代的官方通用语在南京北纳中原官话、南汇南方官话,上承中古官话甚至是上古官话,下启现代普通话,是连接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桥梁”。

当年和背井离乡的屯堡人祖先一样来到贵州的明代官话,在600多年中经历了属于它的“奇幻漂流”。有趣的是,它的“漂流”很是平和,并没有经历大浪淘沙后的面目全非,而是在“风平浪静”中既将很多明代官话特征保留至今,又有所变化;既吸收了部分所处语言环境中的西南官话元素,又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独立性。如今,在出生地和核心区早已屡经变异无从找寻的明代官话,在其“漂流地”竟然还能大概辨认出当年的样子。当扛过漫长时光,他乡就成了故乡。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音韵记 | 活态存留历史深处的声音

《贵州屯堡话与明代官话研究》一书。

如今研究明代官话的学者,几乎绕不开研究屯堡话这一最有价值的研究途径。这是因为“屯堡移民在明代官话已经形成且尚未变异时便离开南京地区迁徙到贵州安顺,并使明代官话在贵州省安顺市的屯堡村寨得到了较好使用、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的历史上的语言,我们只能从史书等资料上才看到它们,但是明代官话却是十分地庆幸,在贵州省安顺市屯堡村寨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还能‘看’到它。”《贵州屯堡话与明代官话比较研究》一书的作者邓彦说。据他调查,屯堡话无论是语音还是词汇,与明代官话的相似率都在70%以上。

以明代官话为源头的屯堡话,身处当时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异地他乡,却能将明代官话的很多特征保存至今,这最该归功于相对封闭的屯堡文化的庇护。如果要授予屯堡一个“语言保护大奖”,它的获奖感言大概可以是这样:“感谢明代‘调北征南’,感谢当年的军屯生活,感谢多年来屯堡防御性村寨的保护和相对封闭文化的成全……”这段话,当然是用屯堡话说。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音韵记 | 活态存留历史深处的声音

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本寨村。安顺日报社供图

屯堡话的“固执”与“随和”

虽然是明代官话在西南官话区域内的一种语言变体,但屯堡话终究是门独立的方言,具有完整的语音系统和4500个常用词。既与明代官话有所区别,又不等同于西南官话,更不同于现代普通话。

很难用文字描述屯堡话的语音,总的来说它有着和贵州多地方言一样的声母上n、l不分,韵母上只有前鼻音en和in,没有后鼻音eng和ing等特征,然而又有着吴侬软语的柔和妩媚。“软硬兼施”的路数,屯堡话也很懂。

屯堡话的词汇和普通话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相比普通话的书卷气,屯堡话要接地气得多。比如普通话里的“鸡犬不宁”,在屯堡话里就是“鸡飞狗跳墙”;普通话里的“滔滔不绝”,屯堡话就是“一流二水”;普通话里的“断章取义”,变成屯堡话就成了“捞头不捞尾”;至于普通话里的“士可杀不可辱”,屯堡话的表达是“宁可输个头颅,不愿输只耳朵”;普通话里的“不计其数”,屯堡人表达相同的意思时说的是“找个结巴来”;普通话里的“理屈词穷”,屯堡话的表达更是直白和充满画面感,他们说“粑粑搭住嘴”……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音韵记 | 活态存留历史深处的声音

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杨爽 摄

屯堡话是“固执”的——作为一种移民性语言,它至今保持了明代官话词汇特征;同时它又是“随和”的——落地贵州就入乡随俗,吸收了西南官话的部分词汇。此外屯堡话还吸收了周边少数民族语言的部分词汇,比如寨、塘、坝、冲、坪、湾等,它们原本都属于少数民族语言词汇系统。

在600多年屯堡岁月里形成的屯堡话,很多字词就像时代的注脚,其演变过程暗合着社会发展的进程。比如村寨的名字:“屯、堡、旗、关、官、哨、庄、营、所”等村名产生于明代,“寨、塘、坝、冲、院、湾、坪、洞、井”等村名则产生于清代——和生于上世纪中期的人们名字里常见的“建国”“新华”“援朝”等等一样,惜字如金的名字里有着波澜起伏的历史。

屯堡话和其他很多方言一样,极富生活趣味,充满烟火气息,但在对屯堡话进行过深入研究的安顺市作协主席梅培源来,“许多我们认为大俗的方言,追溯其源头,却又是极雅。”他用屯堡话里司空见惯的两个词举例:一是“空落落”,表示空旷,或形容因有所失而空虚,《红楼梦》里就多次使用;二是“心慊慊”,表达遗憾和挂牵之意,《徐霞客游记》中写白水河瀑布时就有“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慊慊。”如今我们看来相当口语化的方言词汇,它们的源头竟然在那么遥不可及又高高在上的古代文化典籍里。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音韵记 | 活态存留历史深处的声音

安顺市作协主席、《安顺文艺》主编梅培源。

风趣幽默 如蝶翻飞

仅仅是语音独特、词汇丰富,还不足以说明屯堡话的独特,尤其是不足以说明屯堡人语言表达上的风趣幽默和生活态度上的达观智慧。

他们喜欢用四字词语,比如把“大白天”说成“大白之天”,把富态说成是“富富态态”,把“古代”说成是“古老古代”……就像发朋友圈一定要凑足九张图,以实现“九宫格”的平衡圆满。

他们喜欢用歇后语。比如:跛脚牛下田——犁(离)不得,瞎子养儿——无望,学生打架——为笔(未必,不一定),杀猪匠拉二胡——油(游)手好弦(闲),背婆娘看戏——力也费来丑也丢……屯堡人大概也知道了他们的歇后语总能让客人们忍俊不禁,而语言也是展示自身的一扇窗,所以如今在屯堡村寨里晃荡,你时常会遇见贴在石头墙上的屯堡歇后语,他们通常以一组的方式“成团出道”,在屯堡军事防御性极强的建筑和沧桑的石头群里,这些生动跳脱的歇后语就像一只只“不知今夕是何年”的轻盈的蝴蝶,有着展翅欲飞的灵动。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音韵记 | 活态存留历史深处的声音

屯堡歇后语。齐青杨 实习生 高园樱子 绘

他们还大量运用“言旨话”(也被称为“言子话”)——这是屯堡话中最为独特的风景,它是指使用熟悉的四字成语或俗语,隐去最后一字,以其义或谐音义来表示指称事物。比如屯堡人把“喝水”说成是喝“青山绿(水)”,“放点盐”叫作放点儿“哑口无(言—盐)”,买布称为去买“三战吕(布)”,吃糖表达为吃点儿“四马投(唐—糖)”等。简简单单一个字,他们就是喜欢绕成脑筋急转弯。

这还是单个的“言旨话”,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在一句话里放进一串言旨话,比如某人的爱人来找某人回去吃饭,他们会说“某某‘团结友(爱)’的‘路上行(人)’叫回去吃‘劳动模(饭)’”。外人听来很蒙圈,而屯堡人乐此不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像玩游戏一样运用和享受这样的“猜字游戏”,即使是不识字的妇孺,由于长期耳濡目染,竟然也能熟练使用。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音韵记 | 活态存留历史深处的声音

来自江淮的屯军将《茉莉花》老调带入贵州,明代版《茉莉花》今天仍在屯堡村落中传唱。图源自网络。

军屯岁月早已远去,屯堡与外界的交流不断加深,屯堡话也在发展变化中。邓彦在其《贵州屯堡话与明代官话比较研究》一书中提到了语言研究者对屯堡话命运的隐忧:“操此方言者多为中老年人,屯堡后代课堂用语多为普通话。屯堡年轻人面临着更强大而富有的社群时,会对弱小贫穷的屯堡社群的方言乃至文化产生信任危机,从而拒绝融入古老的传统文化……很有可能100年后,这种方言会退出历史舞台。”各种古老的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屯堡话也在面对。

>>>>>>>>

阅读链接: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音韵记 |屯堡“言旨话”:屯堡人口中流淌的语言景观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音韵记 |梅培源:屯堡村寨方言大体相似又各有特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邓国超 张焱

执行/李坤 黄蔚

文/舒畅

图、视频/周梓颜 陈祖嘉 刘义鹏 周尧

手绘/齐青杨 实习生 高园樱子

海报设计/赵怡 王子琪

部分素材来源/贵州省委宣传部

编辑/明雪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2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音韵记 | 言旨话:屯堡人口中流淌的言语景观
...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言旨话”(
2024-12-22 17:24:00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征南、戍边与守望:贵州600年屯堡文化寻思
...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西南的
2024-12-23 19:52:00
文化中国行 | “声音的活化石” 布依族八音坐唱
布依族八音坐唱简介: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布依八音的原型属于宫廷雅乐,以吹打为主。元明以后,逐渐发展为以丝竹乐器为主伴奏表演
2024-12-10 16:07:00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 | 政府、学者、村民三方共议“可持续文化生态圈”建设
初春的贵州,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屯堡村寨,宛如一颗颗散落的文化遗珠。沿着蜿蜒延伸的青石板路前行,600年前的明代江淮风貌在雕花窗棂与石头寨墙间若隐若现,地戏面具背后的铿锵唱腔仍在回荡
2025-02-23 23:16:00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张定贵:屯堡习俗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符号
...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人物简介:张
2024-12-21 20:35:00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服饰记 | 丝头系腰:精巧手艺在这里相传至今
...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安顺市大西
2024-12-22 23:00:00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寻亲记 | 屯堡后人南京寻亲:相隔600年,找回乌衣巷
...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说起18年前
2024-12-23 16:18:00
秦朝阿房宫廊腰缦回,汉朝庑殿顶飞檐如翼,北魏应县木塔斗拱层叠,明清紫禁城红墙金瓦,传统建筑编织成中华文明独属的建筑史诗。中国传统建筑是文明核心载体,其建筑语言独具魅力,一砖一瓦、
2025-05-26 15:07:00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文教记 | 安顺文庙:积淀书香雅韵,见证文脉流芳
...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位于安顺古城
2024-12-21 21: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