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揭秘秦朝速亡原因:“法家思想”需担负一定责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03 14:45:00 来源:戏说三国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结束分裂割据状态的朝代,国家实力不可谓不强大。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却在短时间内,灭亡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政治上所实施的治国策略并不适合当时的国家状态,加上统治者的残暴,导致国家内外矛盾冲冲。在文化上焚书坑儒之后,秦朝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文化信仰体系,更是导致其他六国对秦文化的不认同。这些条件的综合作用,迅速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但在这当中,最为关键的便是统一六国之后,仍然采用“极端”的法家思想。

揭秘秦朝速亡原因:“法家思想”需担负一定责任

一、法家思想的发展扭曲

(1)秦朝统一前的法家思想:

秦朝能够统一六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商鞅变法时期法家思想的实行。法家思想主张一切“依法行事”,在此基础上,秦朝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国策略。

首先,反对守旧思想主张变革,这为商鞅变法的顺利实施和推翻周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耕战,当时的思想认为农耕和战争是富国强兵之本。然后是严刑峻法,韩非子认为赏罚分明,用严厉的刑法才能导致百姓们不敢犯法,维持社会安稳。最后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周朝时期的分封制。

这一系列措施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并且统一了六国,但随着秦朝的发展,这一思想渐渐变得扭曲。

揭秘秦朝速亡原因:“法家思想”需担负一定责任

(2)秦朝统一后的法家思想:

在秦朝统一后,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已经被建立,此时过去的法家思想本应该放宽执行,但统治者却把法家思想进行了极端化发展,这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法家思想也从此时由盛转衰。

首先,韩非子在著作《主道》、《解老》,中阐释了法家思想所认为的君主应该是没有过多欲望的人,法家思想认为欲望是混乱的根源。但是秦始皇在统一之后,很快就修建了阿房宫,皇陵等大型建筑,显然他并不是法家思想中所认为的圣明君主。

其次,秦始皇和之后的秦二世其实并没有完全掌握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在解释中央集权时讲究“法”“术”、“势”三者结合:

以“法”为基础,法律是包括统治者在内的国民都要遵守的律令。以“术”为主要手段,统治者以此来控制臣民。以“势”为必要条件,用来彰显自己的不同,实现“令行禁止”。在这三者的基础上,韩非子指出君主不应该偏爱某一大臣,也不能过分相信贵族,他认为大臣一旦得到偏爱成为重臣那么便有可能勾结他人谋害君主,结党营私,贵族亲人也是如此。显然秦始皇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晚年时期他十分信任李斯、赵高以及次子胡亥,以至于在他死后胡亥迅速改写遗照,赐死公子扶苏,大将蒙恬。

秦二世胡亥,更是一个昏君在他执政之后长期荒废朝政,任用赵高,最后导致了朝堂混乱,赵高趁机陷害了左丞相李斯等人,最后赵高成功担任了丞相,派人逼死了胡亥。

(3)法家思想中的赏罚适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法家思想讲究“赏善不遗匹夫,罚过不避大臣”。主要是为了用人们“趋利避害”的本性,维持社会制度。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在本就已经十分苛刻的《秦律》中增加了《谣言令》等更加严苛的法律。百姓们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并没有看到幸福生活的希望,只看到了因为修建长城,抗击匈奴所造成的赋税增加,亲人死亡,这种情况下,自然加剧了社会矛盾,这种只重刑罚而不论赏赐的政治形态最终导致了农民的揭竿而起。

(4)法家思想受到了神学思想的威胁:

秦朝统治者十分相信鬼神,而法家思想却讲究唯物主义。

秦始皇晚年,追求长生不老,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去寻找长生不老药,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揭秘秦朝速亡原因:“法家思想”需担负一定责任

二、文化统治的缺失:

秦朝前期国内上下推崇法家思想,在建国之后,却没有遵循法家思想中主张变革的思想,对文化方面进行变革。统治者采取了专制的文化策略,比如说“书同文”,这对于原本不是秦国地域的文化来说,是十分巨大的打击,很多读书人对秦文化产生了敌视态度。

(1)秦文化本身的落后性:

秦朝世代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一开始此地只是为周王朝饲养战马的一个小城,经济、文化发展都十分落后。

虽然依靠法家思想逐渐强国富兵,甚至统一全国,但是在文化方面相对于其他历史悠久的国家来说,还是处于落后地位的。

统治者在实现国家统一之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贸然推行文化统一,命令各国都使用小篆作为唯一的文字,这对于六国之间文化交流和传承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像楚国和鲁国这两个文化发展程度高的国家中,很多知识分子对此都十分反对。

揭秘秦朝速亡原因:“法家思想”需担负一定责任

(2)愚民政策的实施:

商鞅变法时期曾提出“愚民则易治也”他们认为百姓们思想简单才利于国家发展,不得不说这一思想的确符合战国时期秦国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全国统一之后,国家将于大大扩大,针对新的时局,这种极端的措施显然是不符合时宜的。

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议下进行了“焚书坑儒”,很多医药、种树等技术类书籍都被焚烧了,“焚书坑儒”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民间的言论,维护了法家思想的正统性,但大大地破坏了人民的个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受到摧残,很多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拒绝参加政治,这种情况下秦国无法吸收各国所长,还延续的是战国时期的传统思想,渐渐的国家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3)文化高度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不相符: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内部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对外战争。秦朝统治者代表的是先进的地主阶级,他们的发展壮大是顺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的,但是在统一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渐渐成为了国家的主要矛盾,显然过去的文化不适合此时的社会发展。

更何况此时秦国疆域已经不仅仅是西南一角,在文化多种多样的中原地区,传统的秦国文化在进行统一时必然会导致各国文化的反抗。

而当反抗发生时,秦始皇等人只会通过刑罚来平定这种局面,这无疑会加剧人民之间的矛盾,降低人民对秦王朝的期望值,最终激起人民的反抗。

揭秘秦朝速亡原因:“法家思想”需担负一定责任

三、国内矛盾尖锐

在秦始皇的专权独裁下,导致了官僚阶级内部权力的减少,到了后期统治者偏爱赵高等人更是造成了整个政治运行机器内部矛盾的激化,到了秦二世时期这种局势得到加剧。

地主阶级的不满也导致了国内矛盾的加剧,秦朝在统一六国时,东方六国的地主阶级和封建贵族曾经进行过激烈的反抗,秦曾多次派兵前去压制,虽然国家得到了统一,但是这些过去处于国家上层的人自然是不甘心权力的流失。

焚书坑儒在导致文化破灭的同时,也引发了全国上下知识分子的不满。多年的战争,沉重的赋税使广大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甚至到达了崩溃的边缘。

这个本来刚刚得到统一的国家急需休养生息,百姓们也应该在此时安居乐业,可是秦朝统治者却如同土匪一般向他们索取,农民们别无选择,只有揭竿而起。

揭秘秦朝速亡原因:“法家思想”需担负一定责任

总结:

战争时的国家政策和和平式的国家政策存在很大的不同,一个国家或者王朝想要拥有长久的统治,必然要建立健全的制度,选择英明的领导,同时要尊重多种多样的思想,并建立一种得到全国普遍认可的文化思想,让人民拥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之国家制度不应该让百姓们觉得是一种压迫,应该让他们从内心认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3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法家思想是如何产生的,治国思想又是怎样的?
...这个时代是动荡的时期,也是思想绽放光芒的时期,其中法家思想就是在这段时期内成熟和完善的。法家思想体系中所有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映证的,因此法家义利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时代背景的
2022-12-22 20:04:00
史上最讽刺的历史事件,孔子没有光顾过的国家,竟成为最后的赢家
...要说清楚儒家思想和秦朝变法的关系,就不得不说一说,法家和儒家的关系了。 首先,咱们先说一说孔子的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孔子的儒家思想说白了就是用“礼”和“法”对世人进行约束
2024-06-21 21:42:00
为什么师从儒家的韩非,最后反而变成法家的代表
渭分明,二者似乎搭不上边。比如,儒家说“性善”,法家说“性恶”;儒家提倡“以德治国”,法家提倡“以法治国”。二者的观点总是针锋相对。但是,它们似乎又有点“渊源”:法家思想的代表人
2023-01-09 15:58:00
西汉时期,儒家、墨家、法家面临怎样的形势?
...谊亦非是纯儒,他的思想更为复杂,糅合了道家、墨家、法家、阴阳等学说。这种现象一直到汉武之时的公孙弘和董仲舒身上都是如此,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儒家的思想体系愈发完整,适用性也越来
2023-01-31 12:58:00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是怎样的存在?
...的延续。比如封建社会主流的儒家思想,比如励精图治的法家思想,比如百废待兴后需要休养生息的道家思想,再比如影响深刻、今天要说的墨家思想。如果说法家思想胜在了春秋战国,儒家思想胜
2023-06-13 19:46:00
秦朝官僚制度与人才选拔
...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家经典《韩非子·有度》中的这句话将法家思想简明扼要地进行了概括。作为法家思想的头号拥护者,秦国凭借着商鞅变法成为当时最强大
2023-10-12 15:39:00
诸葛亮缘何自比管仲乐
...原,头尾二十八年,诸葛亮的治国治军治民的理念均采用法家路线和政策。依据如下。第一,《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记载: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管仲(春秋时期齐国人,春
2023-07-16 20:27:00
...者:贾坤鹏《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26日 11版)说到先秦法家,人们可能会立即想到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等人。然而,这并非先秦本来就有的认识,而是出自《汉书·艺文志
2023-08-26 04:54:00
商鞅变法的本质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也成为商鞅被杀的原因之一。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与法家思想相契合,以维护君权统治为目的。在商鞅的《商君书》中,他制定了"贫民之术"和"愚民之术",反映了其剥削百姓的变法思想。
2024-05-18 18: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打不垮”的烽火岁月
(视频拍摄:王宏飞 视频制作:周颖)(海报设计:梁玉)在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曲折狭长的山谷中有个红色旅游村庄——鱼子山村
2025-10-20 20:39:00
“彩墨生辉·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10.20-10.31相约河北美术馆
2025-10-20 10:37: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
2025-10-20 07:37:00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