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揭秘秦朝速亡原因:“法家思想”需担负一定责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03 14:45:00 来源:戏说三国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结束分裂割据状态的朝代,国家实力不可谓不强大。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却在短时间内,灭亡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政治上所实施的治国策略并不适合当时的国家状态,加上统治者的残暴,导致国家内外矛盾冲冲。在文化上焚书坑儒之后,秦朝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文化信仰体系,更是导致其他六国对秦文化的不认同。这些条件的综合作用,迅速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但在这当中,最为关键的便是统一六国之后,仍然采用“极端”的法家思想。

揭秘秦朝速亡原因:“法家思想”需担负一定责任

一、法家思想的发展扭曲

(1)秦朝统一前的法家思想:

秦朝能够统一六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商鞅变法时期法家思想的实行。法家思想主张一切“依法行事”,在此基础上,秦朝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国策略。

首先,反对守旧思想主张变革,这为商鞅变法的顺利实施和推翻周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耕战,当时的思想认为农耕和战争是富国强兵之本。然后是严刑峻法,韩非子认为赏罚分明,用严厉的刑法才能导致百姓们不敢犯法,维持社会安稳。最后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周朝时期的分封制。

这一系列措施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并且统一了六国,但随着秦朝的发展,这一思想渐渐变得扭曲。

揭秘秦朝速亡原因:“法家思想”需担负一定责任

(2)秦朝统一后的法家思想:

在秦朝统一后,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已经被建立,此时过去的法家思想本应该放宽执行,但统治者却把法家思想进行了极端化发展,这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法家思想也从此时由盛转衰。

首先,韩非子在著作《主道》、《解老》,中阐释了法家思想所认为的君主应该是没有过多欲望的人,法家思想认为欲望是混乱的根源。但是秦始皇在统一之后,很快就修建了阿房宫,皇陵等大型建筑,显然他并不是法家思想中所认为的圣明君主。

其次,秦始皇和之后的秦二世其实并没有完全掌握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在解释中央集权时讲究“法”“术”、“势”三者结合:

以“法”为基础,法律是包括统治者在内的国民都要遵守的律令。以“术”为主要手段,统治者以此来控制臣民。以“势”为必要条件,用来彰显自己的不同,实现“令行禁止”。在这三者的基础上,韩非子指出君主不应该偏爱某一大臣,也不能过分相信贵族,他认为大臣一旦得到偏爱成为重臣那么便有可能勾结他人谋害君主,结党营私,贵族亲人也是如此。显然秦始皇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晚年时期他十分信任李斯、赵高以及次子胡亥,以至于在他死后胡亥迅速改写遗照,赐死公子扶苏,大将蒙恬。

秦二世胡亥,更是一个昏君在他执政之后长期荒废朝政,任用赵高,最后导致了朝堂混乱,赵高趁机陷害了左丞相李斯等人,最后赵高成功担任了丞相,派人逼死了胡亥。

(3)法家思想中的赏罚适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法家思想讲究“赏善不遗匹夫,罚过不避大臣”。主要是为了用人们“趋利避害”的本性,维持社会制度。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在本就已经十分苛刻的《秦律》中增加了《谣言令》等更加严苛的法律。百姓们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并没有看到幸福生活的希望,只看到了因为修建长城,抗击匈奴所造成的赋税增加,亲人死亡,这种情况下,自然加剧了社会矛盾,这种只重刑罚而不论赏赐的政治形态最终导致了农民的揭竿而起。

(4)法家思想受到了神学思想的威胁:

秦朝统治者十分相信鬼神,而法家思想却讲究唯物主义。

秦始皇晚年,追求长生不老,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去寻找长生不老药,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揭秘秦朝速亡原因:“法家思想”需担负一定责任

二、文化统治的缺失:

秦朝前期国内上下推崇法家思想,在建国之后,却没有遵循法家思想中主张变革的思想,对文化方面进行变革。统治者采取了专制的文化策略,比如说“书同文”,这对于原本不是秦国地域的文化来说,是十分巨大的打击,很多读书人对秦文化产生了敌视态度。

(1)秦文化本身的落后性:

秦朝世代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一开始此地只是为周王朝饲养战马的一个小城,经济、文化发展都十分落后。

虽然依靠法家思想逐渐强国富兵,甚至统一全国,但是在文化方面相对于其他历史悠久的国家来说,还是处于落后地位的。

统治者在实现国家统一之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贸然推行文化统一,命令各国都使用小篆作为唯一的文字,这对于六国之间文化交流和传承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像楚国和鲁国这两个文化发展程度高的国家中,很多知识分子对此都十分反对。

揭秘秦朝速亡原因:“法家思想”需担负一定责任

(2)愚民政策的实施:

商鞅变法时期曾提出“愚民则易治也”他们认为百姓们思想简单才利于国家发展,不得不说这一思想的确符合战国时期秦国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全国统一之后,国家将于大大扩大,针对新的时局,这种极端的措施显然是不符合时宜的。

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议下进行了“焚书坑儒”,很多医药、种树等技术类书籍都被焚烧了,“焚书坑儒”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民间的言论,维护了法家思想的正统性,但大大地破坏了人民的个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受到摧残,很多有才能的知识分子,拒绝参加政治,这种情况下秦国无法吸收各国所长,还延续的是战国时期的传统思想,渐渐的国家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3)文化高度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不相符: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内部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对外战争。秦朝统治者代表的是先进的地主阶级,他们的发展壮大是顺应当时的历史潮流的,但是在统一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渐渐成为了国家的主要矛盾,显然过去的文化不适合此时的社会发展。

更何况此时秦国疆域已经不仅仅是西南一角,在文化多种多样的中原地区,传统的秦国文化在进行统一时必然会导致各国文化的反抗。

而当反抗发生时,秦始皇等人只会通过刑罚来平定这种局面,这无疑会加剧人民之间的矛盾,降低人民对秦王朝的期望值,最终激起人民的反抗。

揭秘秦朝速亡原因:“法家思想”需担负一定责任

三、国内矛盾尖锐

在秦始皇的专权独裁下,导致了官僚阶级内部权力的减少,到了后期统治者偏爱赵高等人更是造成了整个政治运行机器内部矛盾的激化,到了秦二世时期这种局势得到加剧。

地主阶级的不满也导致了国内矛盾的加剧,秦朝在统一六国时,东方六国的地主阶级和封建贵族曾经进行过激烈的反抗,秦曾多次派兵前去压制,虽然国家得到了统一,但是这些过去处于国家上层的人自然是不甘心权力的流失。

焚书坑儒在导致文化破灭的同时,也引发了全国上下知识分子的不满。多年的战争,沉重的赋税使广大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甚至到达了崩溃的边缘。

这个本来刚刚得到统一的国家急需休养生息,百姓们也应该在此时安居乐业,可是秦朝统治者却如同土匪一般向他们索取,农民们别无选择,只有揭竿而起。

揭秘秦朝速亡原因:“法家思想”需担负一定责任

总结:

战争时的国家政策和和平式的国家政策存在很大的不同,一个国家或者王朝想要拥有长久的统治,必然要建立健全的制度,选择英明的领导,同时要尊重多种多样的思想,并建立一种得到全国普遍认可的文化思想,让人民拥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之国家制度不应该让百姓们觉得是一种压迫,应该让他们从内心认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3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法家思想是如何产生的,治国思想又是怎样的?
...这个时代是动荡的时期,也是思想绽放光芒的时期,其中法家思想就是在这段时期内成熟和完善的。法家思想体系中所有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映证的,因此法家义利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时代背景的
2022-12-22 20:04:00
史上最讽刺的历史事件,孔子没有光顾过的国家,竟成为最后的赢家
...要说清楚儒家思想和秦朝变法的关系,就不得不说一说,法家和儒家的关系了。 首先,咱们先说一说孔子的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孔子的儒家思想说白了就是用“礼”和“法”对世人进行约束
2024-06-21 21:42:00
为什么师从儒家的韩非,最后反而变成法家的代表
渭分明,二者似乎搭不上边。比如,儒家说“性善”,法家说“性恶”;儒家提倡“以德治国”,法家提倡“以法治国”。二者的观点总是针锋相对。但是,它们似乎又有点“渊源”:法家思想的代表人
2023-01-09 15:58:00
西汉时期,儒家、墨家、法家面临怎样的形势?
...谊亦非是纯儒,他的思想更为复杂,糅合了道家、墨家、法家、阴阳等学说。这种现象一直到汉武之时的公孙弘和董仲舒身上都是如此,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儒家的思想体系愈发完整,适用性也越来
2023-01-31 12:58:00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是怎样的存在?
...的延续。比如封建社会主流的儒家思想,比如励精图治的法家思想,比如百废待兴后需要休养生息的道家思想,再比如影响深刻、今天要说的墨家思想。如果说法家思想胜在了春秋战国,儒家思想胜
2023-06-13 19:46:00
秦朝官僚制度与人才选拔
...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家经典《韩非子·有度》中的这句话将法家思想简明扼要地进行了概括。作为法家思想的头号拥护者,秦国凭借着商鞅变法成为当时最强大
2023-10-12 15:39:00
诸葛亮缘何自比管仲乐
...原,头尾二十八年,诸葛亮的治国治军治民的理念均采用法家路线和政策。依据如下。第一,《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记载: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管仲(春秋时期齐国人,春
2023-07-16 20:27:00
...者:贾坤鹏《光明日报》( 2023年08月26日 11版)说到先秦法家,人们可能会立即想到商鞅、申不害、慎到、韩非等人。然而,这并非先秦本来就有的认识,而是出自《汉书·艺文志
2023-08-26 04:54:00
商鞅变法的本质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也成为商鞅被杀的原因之一。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与法家思想相契合,以维护君权统治为目的。在商鞅的《商君书》中,他制定了"贫民之术"和"愚民之术",反映了其剥削百姓的变法思想。
2024-05-18 18: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