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绿映“幸福河” 共唱“幸福歌”——我国着力构建沿黄生态廊道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9-21 21:0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题:绿映“幸福河” 共唱“幸福歌”——我国着力构建沿黄生态廊道

新华社记者

自青藏高原奔涌而下,蜿蜒过山脉与盆地,流淌过平原和丘陵,黄河孕育了中华大地古老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在黄河两岸,各地为保护黄河生态做出的努力处处可见。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黄河流域协同保护、共建沿黄生态廊道成为共识。黄河成为惠及广大民众的“幸福河”。

生态优先

黄河入海口处,壮观的河海交汇景象铺展开来,一条黄绿相间的“飘带”,把河水与海水分成两半,河黄海清,泾渭分明。

大河息壤,百鸟翔集。近年来,经过持续不断的生态修复,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数量持续增加,每年有600多万只鸟儿在这里迁徙、越冬、繁殖,被称为“鸟类国际机场”。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古人对黄河的无奈叹息,也饱含无尽期盼。新中国成立以来,沿黄各地加强水利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出台,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日见成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迎来新篇章。

驱车行进在宁夏银川市的滨河水系沿岸,黄河岸边大大小小的湿地组成一幅美丽生态画卷。银川市串联入黄湿地8处,截流9条主要入黄排水沟汇入其中。通过科学种植芦苇、菖蒲、睡莲、荷花等植物,并投放鱼虾贝类等水生动物,滨河水系构建起完整的湿地生态净化系统。

“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入黄排水沟水质全部达标。”银川市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吕金虎说,滨河水系不仅成为生态长廊,还形成“净化器”,有效保护黄河水生态环境。

生态优先的理念,如今贯穿于黄河沿线各地。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自2019年8月以来,甘肃兰州市大力实施国土绿化,积极开展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和保护,目前累计完成营造林41.95万亩,草原生态修复8.6万亩,城市绿地新增改造392.36公顷。

“兰州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兰州市林业局一级调研员张守琪说,当地造林立地条件相对较差,但一直坚持合理运用集水、节水造林技术,持续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生态共治

在银川市,有一个专门“变废为宝”的工厂——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等固体废料经过多道生产工序,最终变为绿色环保新型建材。而固体废料的来源则是紧邻工厂的“产废大户”宁夏电投西夏热电有限公司。据项目建设负责人吴玉华介绍,整个生产过程不产生废水、废料,还高效利用热电厂余热,最终产品中也不含有害物质。

黄河之滨,绿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进展顺利,产业链创新协同迈出坚定步伐。这不仅为沿黄生态廊道构建贡献力量,也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注脚。

黄河下游,新晋“网红城市”山东淄博的市政府办公楼屋顶上,一排排蓝色的光伏电板整齐排列。“利用闲置屋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铺设光伏板,年均发电量约4.95万千瓦时,25年可节省标准煤约39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42吨,减少碳粉尘329吨。”负责该项目的山东齐盛佳新能源有限公司运营经理黄川说。

越来越多力量参与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近年来,河南省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职能,通过开展妨碍河道行洪专项监督活动,依法推动525个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加大对非法采砂、矿山治理、违法养殖等危害黄河生态突出问题的办案力度,助力解决农村生活垃圾乱堆、农业面源污染等多种问题。

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推动环境保护、构建沿黄生态廊道,从来都不是少数部门的工作。政府、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协力推进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生态惠民

日益完善的沿黄生态廊道,如今正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黄昏时分,黄河南岸,郑州北部的马渡下延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大家掏出手机争相拍摄“长河落日”的景色。

郑州市委常委、金水区委书记张红伟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以保留乡村历史文化、留住乡愁为宗旨,打造“三产融合共生”的未来乡村实验区,吸引游客的同时,村民也迎来新生活。

银川市贺兰县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里稻秧摇曳。稻渔综合种养田利用鱼粪给水稻提供养分,水稻、鱼虾、螃蟹、田螺等和谐共生,形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高农业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目前该园区年均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次。村民把土地流转出去,一亩地流转费加二次分红一年可得900多元,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在观光园打工,一年还能增收2至3万元。

沿黄生态廊道的构建,也激发出广大民众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黄河一级支流洮河岸边秋景宜人。岸边的柳林镇奤盖村,砖木结构的藏式民居依山傍水,干净整洁的村庄与碧水蓝天遥相呼应。

奤盖,藏语意为“大鹏”。如今村民正朝着村美、民富、业兴的美好愿景前行,展现出“风鹏正举”的新姿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河南三门峡:生态廊道见证高质量发展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郑州9月27日电 题:河南三门峡:生态廊道见证高质量发展李丽静、王婉媚秋日傍晚,登上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九曲黄河观景台远瞰,滔滔黄河蜿蜒奔流,落日与河
2023-09-27 15:43: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郑州9月19日电 题:留住乡愁 城村共生——黄河岸边古村庄的蝶变新华社记者林嵬、吴刚黄河湍流滚滚,落日照得水面闪着金光。每到黄昏时分,众多市民赶往郑州北部的
2023-09-19 16:30:00
...续不断推出报道,积极助力黄河故道焕发新的光彩、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陈卫红表示,希望央视的媒体朋友多来盐城走一走、看一看,客观真实反映盐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形象生动报道盐
2023-08-07 00:12:00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河南开封:黄河大堤脚下看新变
本文转自:新华社河南开封市南北堤村紧邻黄河大堤,以前交通不便、环境恶劣,是出了名的贫困村。近年来,随着黄河沿岸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沿黄生态廊道的建设,小村庄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3-10-19 22:19: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太原9月19日电 题:青山绿水入画来——山西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侧记新华社记者魏飚、柴婷滔滔黄河水,在山西蜿蜒前行近千公里,穿行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既形
2023-09-19 19:24: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西宁9月25日电 题:碧水清波入城来——西宁北川河美景再现新华社记者李宁、解统强初秋时分,走进青海省西宁市北川河湿地公园,鸟鸣清脆婉转,水流恬静安逸,沿岸建
2023-09-25 17:58: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兰州10月4日电 题:“昔日的天堑,已成为流淌的幸福河”——快艇驾驶员见证黄河30余载巨变新华社记者王朋国庆节前夕,记者在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港码头见到老杨时,
2023-10-04 20:09:00
保护母亲河 开封改建新建黄河险工控导工程93坝次59.8公里
...年黄河秋汛和近几年多轮次超历史极值强降雨。坚持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建设文化地标城市,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遗存,谋划建设“一带一馆一城一中心一讲述地”工程,打造以河为源、宋韵
2024-11-06 17:34:00
...奔腾 文明潮涌”牌匾前讲解黄河故事……“这个‘黄河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得好,之前‘黄河渡’广场位置就是一片黄泥堤岸,现在变美了,吸引不少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坐着公交车来拍照打卡
2023-09-23 14:4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陆续刊发援疆经验做法,供各地参考借鉴。其中包括山西对口支援新疆典型经验做法。科技创新求发展,推进产业援疆提质增效
2025-11-07 08:01:00
我市的国际合作又有新进展!乘着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东风,11月6日,太原市招商引资对接交流会在上海举行,各方嘉宾齐聚一堂
2025-11-07 08:02:00
10月29日,由平安集团驻浙江地区统管党委举办的“绿动钱塘·聚力前行”公益健步行活动在杭州滨江艺术望江台正式拉开帷幕。活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
2025-11-07 08:03:00
近日,“2025国际友谊小姐全球总决赛中国行·巡游贵阳站”活动在贵州贵阳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60多位国际佳丽齐聚贵阳
2025-11-07 05:59: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11月5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198条,其中,丰城市河洲街道办事处、井冈山市城市管理局
2025-11-07 06:50:00
飞线充电、高空抛物、燃气泄漏、电梯故障……这些潜藏在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往往容易被忽视。为切实筑牢安全防线,破解安全治理痛点堵点
2025-11-07 06:50: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杨文超)近日,由江西日报社(江西报业传媒集团)、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2025-11-07 06:50:00
摘要:当前,数字化转型、知识经济崛起与员工需求多元化对企业内部管理提出了全新挑战。传统意义上,企业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相对独立
2025-11-07 06:50:00
宜春守护群众出行“安心路”
近日,宜春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直属执法一大队联合江西省交通运输执法局十支队一大队、高速交警四支队五大队、宜春收费站及畅行宜春服务区等多部门
2025-11-07 06:50: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志燕)“以前骑电动车20分钟就能到镇上,现在得花40多分钟步行,稍不注意就会摔跤!”近日,贵溪市塘湾镇金源村村民在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发帖反映
2025-11-07 06:50:00
南京深入开展“校园餐”专项整治 让孩子的一餐一饭都晒在阳光下□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祝东秀 通讯员赵姜苏日前,记者来到中华中学兴隆校区食堂
2025-11-07 07:49:00
南报网讯(记者许玉洁高洁)近日,在杭州举行的2025全国协作帮扶交流对接活动上,南京商洛对口协作推动打造的“丹凤厨工”“镇安月嫂”两大案例入选全国典型
2025-11-07 07:50:00
从“管企业”向“管空间”延伸全国首个“以房管安”系统在南京上线南报网讯(记者王国俊杨欣通讯员李鸿雁)11月6日,全国首个“以房管安”信息化系统(一期)在南京正式上线试运行
2025-11-07 07:50:00
墨竹工卡文旅推介会在宁举行 宁墨两地携手“资源共享 客源互送”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刘安琪)11月6日,第六届“格桑花开·南京墨竹周”墨竹工卡县文化旅游专场推介会在南京举行
2025-11-07 07:50:00
□裴桐金秋时节,在浦口区永宁街道,风吹稻浪,大地金黄,全国首款公证“开镰米”迎来开镰时刻。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收割全程由5名南京公证处公证员现场见证
2025-11-07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