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宝鸡日报
陇海铁路奠定宝鸡近代工商业基础
佚名宝鸡,古称“陈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就出自这里。在地理位置上,宝鸡位于关中平原的西端,地处陕西、甘肃、四川等省的结合部,是西北地区连接中原、西南重要的交通要塞。但直到陇海铁路通达以前,宝鸡只是一个僻处关中的内陆小县城。
陇海铁路修至宝鸡后,宝鸡逐渐成为西北工商业的荟萃之地,发展为关中西部的一个重要都市。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伴随东部工商企业沿陇海线的大量内迁,宝鸡更是加速发展,逐渐成为抗战大后方的交通枢纽和工业重镇,是近代中国铁路交通枢纽型城市崛起的典型代表之一。首先,陇海铁路在陕西的修建,奠定了宝鸡在关中乃至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初建成的陇海铁路宝鸡站有站线4条、货物线2条。1937年3月1日正式运营,每天从宝鸡开往西安的客、货运列车各1对。
至抗战中期,宝鸡站每日开行客车2对,客货混合列车1对。1945年12月,宝鸡至天水支线开通后,客货运量进一步增长。至1949年,宝鸡站每天到发客、货列车各2对,客车每列挂9节车厢,货车每列挂20节左右。
据统计,1935年陇海铁路年旅客发送量为189.5万人次,宝鸡站投入运营后,陇海铁路全线旅客发送量激增至278.6万人次,极大便利了关中的人员与物资交流。依托陇海铁路大规模的转输能力,宝鸡迅速成为关中西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20世纪30年代,西路商货先集中宝鸡,再集中东运;东路商货则先在宝鸡落地,再发往川、甘、新等地。由此也打破了传统以凤翔为关中西部货运集散地的格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宝鸡作为陇海铁路的西端终点,更成为东通中原与华北战场,南与川滇后方相连,西北与甘宁青相接的物资周转枢纽。
其次,陇海铁路西线的通车与运营,也促进了宝鸡城市工商业的繁荣。陇海铁路西线通车前,宝鸡城内仅有零星作坊,生产方式仍以传统的手工制作为主。1936年陇海铁路通至宝鸡后,洛阳机车修理厂随即迁至宝鸡城东关铁路南,改建为宝鸡机车修理厂,成为近代宝鸡机器工业之始。1937年后,宝鸡因有铁路交通之便,成为东部厂矿企业内迁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如汉口的申新第四纺织厂、福新第五面粉厂就迁至十里铺。时人对此也寄予厚望:“宝鸡自陇海铁路通车及汉口申新纱厂移往后,一般人颇以为本省(陕西)将来工业区预期。宝人亦颇以未来江苏无锡自负。”
此后,汉阳的洪顺机器厂、漯河的大新面粉厂、许昌的裕华烟厂、华县的泰昌火柴厂、西安的润记汽车修理部相继迁往宝鸡十里铺等地。西安军需局、华业铁厂等也陆续在十里铺建厂,宝鸡十里铺逐渐发展为各类厂矿汇集的新兴工业区。
据统计,至1949年,宝鸡有各类厂矿500余家,涉及机械、纺织、烟草、发电、造纸等9个门类,工业总产值3114万元。年产卷烟200箱、棉纱2614吨、机制纸432吨、原煤1078吨、起重设备309吨等,宝鸡作为关中新兴工业城市的地位由此确立。
在近代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史上,陇海铁路在陕西境内的兴建,无疑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不仅改变了陕西的交通运输格局,方便了人员的往来和物资的集散,还有力推动了铁路沿线城镇的发展,加速陕西社会经济的外向化与近代化。其中,宝鸡城在抗战时期的崛起,就是陇海线延伸入关中平原,从而提升城市区位优势的显著一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3 1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