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故事拾遗南关路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2-12-16 15:1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宝鸡日报

故事拾遗南关路

本报记者张琼

故事拾遗南关路

故事拾遗南关路

南关路九冶家属楼

“南关路片区要改造了,这是多好的事呀,等改造好了,我们还回来住。”12月12日下午,市区南关路老居民袁旭东、赵莲英老两口收拾完东西,暂时搬离南关路,期待南关路的新面貌。宝鸡市中医医院院长江奎在南关路长大,他对记者说:“我生在南关路,长在南关路,听说南关路要改造,特别高兴。这里改造难度大,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改造南关路,确实是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务实之举。”

记者走在南关路立交桥上向下望,南关路市场熙熙攘攘,做小吃的、卖蔬菜的、经营水果摊的、开缝纫铺的……市场两侧是密密匝匝的民居,如同楔子一样塞满了南关路,民居之间以近乎无缝的方式延伸成片。为优化人居环境,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日前,南关路旧城改造项目正在推进中,南关路即将旧貌换新颜。

高低起伏的烟火巷

从南关路南端向北走,一路几上几下、高低起伏,尤其走到九冶家属楼附近,记者发现这栋楼的第四层与南关路立交桥的路面持平,让人联想到山城重庆。

南关路二组居民马晓明在这里生活了70年,曾是南关村会计,他说:“南关路的变化我看在眼里:这里曾从菜地变成闹市区,然后又从‘红火地’变成了陈旧的‘城中村’。政府这次要好好改造它,我打心眼里高兴,这将是南关路的又一次大变化。”马晓明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南关路一片到圆门洞西边都是菜地,三十多户人家散布在菜地中间,铁路附近有莲花池,人们种菜栽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运司’‘九冶’等企业相继在南关路上盖起了家属楼,红旗路也修好了,这里人慢慢多起来,成为热闹地区。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地段高,南关路地段低。1958年以前,我们从南关路到中山路要从铁路上穿过,先上坡过了铁路,然后下坡到长青路,再上坡到中山路。过铁路时,要等铁路工人吹喇叭、放杆后,行人才能过,大家听惯了‘咣当咣当’的火车声。直到有了铁路桥洞,行人才不和火车‘抢路’了。”马晓明的回忆,将人的思绪拉回到过去老宝鸡的生活情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省二建家属院、路灯管理处家属院、河滨影剧院家属院等建筑陆续扎根南关路。到了上世纪80年代,马晓明家的土房子换成了砖房子。建筑多了,人多了,集市随之兴盛,周边县区的人来赶集,喜欢到南关路逛,认为这儿的东西物美价廉。及至今天,豆花泡馍、面皮、瓜子的香气,依然弥漫在南关路,为这条老街巷增添了市井烟火气。

老楼背后的故事

有民居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南关路代表性建筑有宝运一村家属院、九冶家属院等。

在每个老家属院里,都有不同的老故事。江奎院长说,他一家三代十几口人曾生活在南关路巷子里,在他的印象中,如今的南关路居民老年人多,老楼老路生活起来很不方便,尤其上厕所是一大难题,有的住户上个厕所要走将近一公里路。

记者下了立交桥,从南关路市场边拐进去,可以看到“宝运一村”小区,这是宝鸡市第一运输公司的家属楼,当地人叫“一运司”。小区深处有一栋颇有年纪的老楼,80岁的宝鸡市第一运输公司退休职工袁旭东说:“这栋1号楼是上世纪50年代盖的,几乎是宝鸡最早的楼,过去很引人注目,现在这栋楼垂垂老矣,没有双气,管道老化,已经不能住人了。”

袁旭东介绍,上世纪50年代,经二路上几乎没有楼房,这栋苏式楼建起来后,在一片平房中间特别醒目,大有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这栋楼现在看起来并不高,共三层,有四个单元,一层人共用一个厕所。让人想起了过去老宝鸡人住的筒子楼,一廊串多户。66年过去了,这栋老楼见证了“一运司”的发展,也“目睹”了南关路的变化。

从宝运一村出来沿主巷往北走,在铁路桥两侧可以看到陪伴老九冶人的九冶家属楼。这几栋楼离大桥很近,一楼与桥面高低差有十几米,楼北侧刻的两条标语至今清晰醒目。

在“九冶”工作了37年的佟光达谈到,上世纪60年代,中冶第九工程公司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来到宝鸡,几百个说着东北话、山西话、上海话的“九冶人”在南关路来来往往。佟光达回忆,当时桥下那一片是垃圾场,九冶人按照“多快好省”的口号,把垃圾搬走,肩挑背扛在这里建起了生活基地。曾在九冶当材料员的张兴梅说:“4栋居民楼竣工时,可以说是这一片最漂亮的楼。现在已是破旧的筒子楼,上厕所难,老人也多。”

佟光达说,后来,九冶人在宝鸡建桥、图书馆等,用行动诉说了那个年代企业互帮互助、支援地方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风尚。

老住户的新期待

“等南关路改造好了,我们一起回来,还做街坊。”这句话,是袁旭东、赵莲英、佟光达等南关路老街坊之间近日来常说的话。在他们眼里,南关路陪伴了自己大半生,也将是自己安度晚年的处所。

南关路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如今,南关路社区共有居民7153人,有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员多的特点,拆迁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张兴梅谈到,目前九冶家属院里的街坊们搬离得很快,到饭点时小区里的炊烟少了许多,仅几户人家正在收拾东西。

采访当天,巧遇78岁的赵莲英老人交旧房钥匙。赵莲英说:“这次搬迁政策好,服务细致,效率也高,我和家人都挺高兴的。我们期待看到南关路的新样子,毕竟在这儿生活了几十年,有感情啦。”

江奎感慨地对记者说,如今,这个经二路上最后的“城中村”即将动工拆迁,对曾生活在这里的老住户而言,展现的将是一幅新生活的美好画卷,让人非常期待。旧城改造,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重组空间肌理的同时,能够提升旧城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品质,实现宝鸡市这个曾经的中心区再次飞跃。

走在南关路立交桥上,望着桥下飞驰而过的火车,看着曾风光一时的老楼,以及巷子里上下蜿蜒的道路,让人不禁感慨:时光荏苒,时代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城市在变美变好的路上亦将行进不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6 16:16:4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南关,故事的资讯:
讲述百年下南关街的历史故事
本文转自:西宁晚报杨司煜 摄闫鸿 摄海龙 摄 下南关街,人间烟火别样浓!街口的扁担酿皮一根扁担传三代,已经传承了近一百年,被称为“行走的非遗”;新疆烤馕在下南关安家落户,本地的
2024-03-21 00:41:00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关小学开展阅读童话故事主题活动
...的真善美并进行美的表达与创造,12月27日,管城回族区南关小学结合快乐读书吧,开展了阅读童话故事主题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共读《安徒生童话》,通过“童话故事会”“童话漫游城”
2023-12-28 11:39:00
国庆长假首日邢台好南关人气满满 红色史诗剧《解放》精彩亮相
...见)夜幕降临,华灯初上。10月1日晚,邢台市邢州古城好南关人气满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奔赴这里,开启一场“逛邢州古街”的国庆假期模式。国庆长假首日,邢台市邢州古城好南关人气满
2024-10-02 22:19:00
...自:长春日报本报讯 (记者王菁菁 通讯员陈峰)16日,南关区2023年度“南关好人”发布,王学会等50人被授予2023年度“南关好人”称号。此次评选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
2024-01-17 07:46:00
缙云丨刘友才:仰望石牌坊
...据酒店服务员介绍,隆昌古城的石牌坊群有两处,一处在南关,一处在北关。南关牌坊群离我下榻的金谷大酒店很近,步行约十分钟便可到。吃罢晚饭,我约了几位文友,兴致勃勃地朝南关走去。行
2024-12-15 06:51:00
...定日报粉刷一新的教室里,共青团涿州市委为大马村学校南关中心学校近400名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份开学礼物,任课老师说——“开学第一课,我要给孩子们讲‘守望相助’的故事”□保定日报
2023-08-31 11:17:00
...之志”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师生观看河北梆子现代戏《好南关》,并结合剧情为学生上了一场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学校提前给学生介绍了好南关的历史以及现代剧《好南关》故事情节、发生地、
2024-03-28 22:09:00
她让几代村民养成读书习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河南省安阳市南关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李云20年真诚守护——她让几代村民养成读书习惯□本报记者 吴明娟李云组织村民在南关村农家书屋开展读书分享会。安阳市委宣
2022-12-29 10:08:00
南关区十大品牌志愿服务项目与企业成功对接
...的数字,来自3月13日的一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对接会。由南关区委宣传部主办的“益路善行·共筑文明”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对接会,将推进南关区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为
2023-03-14 11:0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