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文/苏舟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千百年来,以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为载体,让七夕成为具有浪漫色彩的中国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七夕风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晋时期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到南北朝时,妇女在七夕乞巧、祭拜牵牛织女星的习俗已经形成,并在民间代代相传。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夕节在杭州萧山、苏州太仓市、温岭石塘镇、广州天河珠村等地,都有着不同的节日名谓、项目名称、节日习俗与仪式。七夕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风俗传统,尽管在不同年代、不同地方有所差异,但是都承载着先民对乞巧、乞子、乞美、乞智、乞寿的美好理想,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从乞巧祈福到跪拜魁星,从投针验巧到晒衣晒书,从为牛庆生到储七夕水,从放河灯到蒸花馍……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氤氲着丰沛的人文精神。我们重拾节日习俗,不仅是在延续传统节日形式,更是体会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文化归属,促进社会成员之间分享情感、加固联系、强化认同。从元宵闹花灯,到端午赛龙舟;从月下穿针乞巧,到重阳赏菊登高……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某种意义上,我们每一次庆祝传统节日,都是在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使其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中,不断闪耀新的光芒。
有人说,七夕节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的确,古往今来,众多文人雅士不吝笔墨歌之咏之,“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这些与七夕相关的诗词歌赋,有习俗的脉络,有文化的传承。不论是读诗抑或是作诗,我们都是在参与文化的绵延和赓续。如此,传统节日才能更有认同力、生命力和感召力,从而真正走进现代人的心中。
今天,在广博的互联网空间,传统中国节在其中寻找着更多的“灵感”和“时代元素”,激发着更多的活力和新鲜感。七夕的表情包、互送的电子贺卡等,这些数字化的情感表达方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让七夕这个传统节日穿上具有时代感的新衣。创新方式、丰富形式,我们不断为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方能激活蕴藏在节日中的文化基因。
传统节日是历史与情感纽带,承载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让我们跨越时空找寻内心深处的情感认同。今天,在一个强调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有责任过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传统节日。架好文化传承的“鹊桥”,我们定能走稳新时代文化自信之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2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