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我家的传家宝就是一块桦树皮!”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9 01: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我家的传家宝就是一块桦树皮!”

抗日名将杨靖宇亲孙来宁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接受本报专访

“我家的传家宝就是一块桦树皮!”

杨靖宇将军像

“我家的传家宝就是一块桦树皮!”

马继民先生

“我家的传家宝就是一块桦树皮!”

“传家宝”

“爷爷杨靖宇当年啃着草根树皮抗日,如今一块东北的桦树皮就被我们当作传家宝!”近日,抗日名将杨靖宇(原名马尚德)的孙子马继民途经南京,专程赶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遇难同胞献花。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文 罗皞 张华纬/摄

从小就听岳飞的故事 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

马继民告诉记者:“爷爷5岁的时候,我的太爷爷就去世了。太奶奶给他讲了很多岳飞的故事,例如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等等,这些故事在爷爷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他从小就乐于助人,嫉恶如仇,上学的时候,遇到有的同学家里交不起学费,他就请求太奶奶帮助同学交学费,遇到地主家的小孩欺负人,他就挺身而出,打抱不平。”

记者了解到,1923年,杨靖宇考上了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学习纺织印染专业,希望能实业救国。上大学以后他看到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招学员就积极报名,是当时开封唯一的一个会员,也是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第八十八名会员。在那期间他阅读了很多《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一步一步确立了共产主义思想。192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青团,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五次入狱从不服软 因为“杨政委”改名“杨靖宇”

马继民说,1927年,爷爷杨靖宇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后来被组织安排到开封、信阳、洛阳等地开展地下工作,这中间先后三次被捕,受到敌人严刑拷打,始终没有吐露一个党的秘密。1928年春夏之交他从家里出去之后,家里人就再也没有见过他。家里也被军阀给抄了,什么也没留下。

在东北抗日期间,爷爷也是两次入狱,受尽酷刑,从没服软。1932年末,爷爷(当时化名张贯一)被派到长白山地区开展工作。后来为何改名杨靖宇呢?这背后有一段故事。当时部队里有一个政委叫杨佐青,杨政委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回哈尔滨养伤。战士们跟杨政委感情非常好,他们很多是朝鲜族,方言喊杨政委听起来就像叫杨靖宇,于是爷爷就改名“杨靖宇”。这个名字既寄托了战士们对政委的感情同时又有“驱逐外敌,平定天下”的意思。

牺牲前100天打了47仗 牺牲时胃里有三样东西……

马继民感慨说,从1932年直到1940年牺牲,爷爷杨靖宇都没有离开长白山。抗日队伍通过游击队的形式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最后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是总司令兼政委。“1934年到1938年是抗日联军最辉煌的时候。东北抗联的意义不在于歼灭多少敌人,而是牵制几十万日本关东军不能入关作战,日本关东军是日本的精锐部队。”

“杨靖宇这个名字,当时是关东军的一个噩梦。敌人就说杨靖宇是‘满洲治安之癌’。爷爷1米91到1米93的大高个,听说他打仗跑起来就像鸵鸟一样。爷爷能文能武,会唱歌会吹口琴,每每在队伍休息时,都会拿出口琴,吹曲子给抗联的战士们听。这是战士们的精神寄托。”谈起爷爷的英雄事迹,马继民心里满满的自豪。

根据吉林省档案馆公布的资料显示,杨靖宇牺牲前100天打了47仗,平均每两天打一仗。1940年2月18日,距离牺牲前5天,杨靖宇的身边只有两名警卫员。外出筹粮时,两名警卫员也牺牲了。杨靖宇一个人度过了5天5夜,在此之前他已经很久没吃没喝了。

杨靖宇牺牲的时候,日本人很好奇是什么支撑着杨靖宇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存活这么久?他们剖开了杨靖宇的胃,里面只有三样东西:棉絮、稻草和树皮。

马继民说:“其实当时也有生的希望,但是他没有走。别的同志说:‘不行,咱们都撤到苏联。’他说:‘我不能走,党领导的抗日大旗不能倒,如果倒了,老百姓感觉东北更没有希望了。’”

一块“桦树皮”传承好家风

有人好奇,杨靖宇牺牲后给家里留下了什么?马继民说:“爷爷留给家里的只有一张照片和一件传家宝——桦树皮。1958年,我父母和姑姑前往东北参加杨靖宇公祭大会,抗联老战友送给我父母一块桦树皮,希望他们告诉一代一代的孩子们:东北抗联部队就是吃草根树皮来抵抗日本侵略者的。”

红色家风代代相传。“不给国家添麻烦”是马继民母亲的原则。马继民的父亲去世早,母亲一个人拉扯兄弟姊妹5个长大很不容易。“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自己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给组织添麻烦。当时组织上经常去家里看我们,问家里有啥困难没有,母亲就说没有困难,其实有困难也不说。她总说,跟奶奶那时候比,她的情况好太多了。”

马继民告诉记者,兄弟姊妹5个人都是普通的铁路职工。马家有9个字的好家风: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马继民也经常走进机关、部队、学校,讲述爷爷的英雄故事。“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血脉更富生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9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吉林学子同上一堂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思政大课
...着山坳里的白雪吞到肚子里。 马继民的母亲珍藏着一块桦树皮,那是1958年她和丈夫从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地方——靖宇县带回的。这块桦树皮已成为他们家的“传家宝”,承载着杨靖宇将军
2024-09-25 17:03: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珍贵“遗物”,是1958年母亲从公祭安葬大会带回的一块桦树皮,是东北抗联老战士送的。小时候,母亲常用这块桦树皮教育他,抗联将士们吃的是草和树皮,抵抗日本侵略。“爷爷不仅留下了
2025-09-14 23:49:00
打造沉浸式思政课新范式!2025年河南省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火热开讲
...曾外孙女、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教师常青用“传家宝”桦树皮传承红色精神。他们用鲜活的实践告诉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就在匠心与坚守里;幸福生活的答案,藏在创新与传承中。“见真人
2025-09-22 16:59: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景。第三部分“精神传承”从将军的遗物(手枪、怀表、桦树皮等)切入,讲述其牺牲经过,再到马家“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的九字家训传承,以及马继志扎根吉林宣讲抗联精神、马铖明在靖
2025-10-10 17:30:00
...焊成的笔架上,笔尖残留的墨渍凝结成冰晶。放大镜下的桦树皮信笺泛着毛边,将军用枪托压着纸面写下的军令已晕染成血色梅花。电子沙盘上每一个数字、每一道线条,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去
2025-06-12 16:15:00
小小桦树皮展现鄂伦春族下山定居70年巨变
...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大兴安岭8月20日电 题:小小桦树皮展现鄂伦春族下山定居70年巨变作者 姜辉 赵宇航“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在黑龙江省
2023-08-20 18:07:00
在传承中发展:鄂伦春民族技艺绽放“创新之花”
...哈尔滨10月15日电(记者金地、徐凯鑫)樟子松做骨架、桦树皮做船体,两头尖尖的船形如同一片巨大的“柳叶”。这是鄂伦春族传统交通工具桦树皮船的样子。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
2023-10-16 12:02:00
喝桦树汁可以抗衰老? 专家:效果没那么好
...成饮品售卖?近日,有市民发现市面上出现了一款名为“桦树汁”的饮品,在厦门多家大型商超集中陈列,成为热销商品。在这种饮品中,成分表均标注“零糖、零脂肪、零卡路里”,还有品牌在宣
2025-04-17 08:29:00
...化等领域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会上,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桦树皮画制作传承人陶丹丹对数字藏品的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陶丹丹表示,数字藏品作为区块链技术上的一环,在其利用区块链的数字加密
2023-01-18 20: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