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我家的传家宝就是一块桦树皮!”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9 01: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我家的传家宝就是一块桦树皮!”

抗日名将杨靖宇亲孙来宁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接受本报专访

“我家的传家宝就是一块桦树皮!”

杨靖宇将军像

“我家的传家宝就是一块桦树皮!”

马继民先生

“我家的传家宝就是一块桦树皮!”

“传家宝”

“爷爷杨靖宇当年啃着草根树皮抗日,如今一块东北的桦树皮就被我们当作传家宝!”近日,抗日名将杨靖宇(原名马尚德)的孙子马继民途经南京,专程赶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遇难同胞献花。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文 罗皞 张华纬/摄

从小就听岳飞的故事 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

马继民告诉记者:“爷爷5岁的时候,我的太爷爷就去世了。太奶奶给他讲了很多岳飞的故事,例如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等等,这些故事在爷爷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他从小就乐于助人,嫉恶如仇,上学的时候,遇到有的同学家里交不起学费,他就请求太奶奶帮助同学交学费,遇到地主家的小孩欺负人,他就挺身而出,打抱不平。”

记者了解到,1923年,杨靖宇考上了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学习纺织印染专业,希望能实业救国。上大学以后他看到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招学员就积极报名,是当时开封唯一的一个会员,也是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第八十八名会员。在那期间他阅读了很多《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一步一步确立了共产主义思想。192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青团,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五次入狱从不服软 因为“杨政委”改名“杨靖宇”

马继民说,1927年,爷爷杨靖宇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后来被组织安排到开封、信阳、洛阳等地开展地下工作,这中间先后三次被捕,受到敌人严刑拷打,始终没有吐露一个党的秘密。1928年春夏之交他从家里出去之后,家里人就再也没有见过他。家里也被军阀给抄了,什么也没留下。

在东北抗日期间,爷爷也是两次入狱,受尽酷刑,从没服软。1932年末,爷爷(当时化名张贯一)被派到长白山地区开展工作。后来为何改名杨靖宇呢?这背后有一段故事。当时部队里有一个政委叫杨佐青,杨政委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回哈尔滨养伤。战士们跟杨政委感情非常好,他们很多是朝鲜族,方言喊杨政委听起来就像叫杨靖宇,于是爷爷就改名“杨靖宇”。这个名字既寄托了战士们对政委的感情同时又有“驱逐外敌,平定天下”的意思。

牺牲前100天打了47仗 牺牲时胃里有三样东西……

马继民感慨说,从1932年直到1940年牺牲,爷爷杨靖宇都没有离开长白山。抗日队伍通过游击队的形式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最后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是总司令兼政委。“1934年到1938年是抗日联军最辉煌的时候。东北抗联的意义不在于歼灭多少敌人,而是牵制几十万日本关东军不能入关作战,日本关东军是日本的精锐部队。”

“杨靖宇这个名字,当时是关东军的一个噩梦。敌人就说杨靖宇是‘满洲治安之癌’。爷爷1米91到1米93的大高个,听说他打仗跑起来就像鸵鸟一样。爷爷能文能武,会唱歌会吹口琴,每每在队伍休息时,都会拿出口琴,吹曲子给抗联的战士们听。这是战士们的精神寄托。”谈起爷爷的英雄事迹,马继民心里满满的自豪。

根据吉林省档案馆公布的资料显示,杨靖宇牺牲前100天打了47仗,平均每两天打一仗。1940年2月18日,距离牺牲前5天,杨靖宇的身边只有两名警卫员。外出筹粮时,两名警卫员也牺牲了。杨靖宇一个人度过了5天5夜,在此之前他已经很久没吃没喝了。

杨靖宇牺牲的时候,日本人很好奇是什么支撑着杨靖宇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存活这么久?他们剖开了杨靖宇的胃,里面只有三样东西:棉絮、稻草和树皮。

马继民说:“其实当时也有生的希望,但是他没有走。别的同志说:‘不行,咱们都撤到苏联。’他说:‘我不能走,党领导的抗日大旗不能倒,如果倒了,老百姓感觉东北更没有希望了。’”

一块“桦树皮”传承好家风

有人好奇,杨靖宇牺牲后给家里留下了什么?马继民说:“爷爷留给家里的只有一张照片和一件传家宝——桦树皮。1958年,我父母和姑姑前往东北参加杨靖宇公祭大会,抗联老战友送给我父母一块桦树皮,希望他们告诉一代一代的孩子们:东北抗联部队就是吃草根树皮来抵抗日本侵略者的。”

红色家风代代相传。“不给国家添麻烦”是马继民母亲的原则。马继民的父亲去世早,母亲一个人拉扯兄弟姊妹5个长大很不容易。“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自己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给组织添麻烦。当时组织上经常去家里看我们,问家里有啥困难没有,母亲就说没有困难,其实有困难也不说。她总说,跟奶奶那时候比,她的情况好太多了。”

马继民告诉记者,兄弟姊妹5个人都是普通的铁路职工。马家有9个字的好家风: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马继民也经常走进机关、部队、学校,讲述爷爷的英雄故事。“今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血脉更富生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9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吉林学子同上一堂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思政大课
...着山坳里的白雪吞到肚子里。 马继民的母亲珍藏着一块桦树皮,那是1958年她和丈夫从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地方——靖宇县带回的。这块桦树皮已成为他们家的“传家宝”,承载着杨靖宇将军
2024-09-25 17:03: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珍贵“遗物”,是1958年母亲从公祭安葬大会带回的一块桦树皮,是东北抗联老战士送的。小时候,母亲常用这块桦树皮教育他,抗联将士们吃的是草和树皮,抵抗日本侵略。“爷爷不仅留下了
2025-09-14 23:49:00
打造沉浸式思政课新范式!2025年河南省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火热开讲
...曾外孙女、郑州市二七区陇西小学教师常青用“传家宝”桦树皮传承红色精神。他们用鲜活的实践告诉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就在匠心与坚守里;幸福生活的答案,藏在创新与传承中。“见真人
2025-09-22 16:59:00
...焊成的笔架上,笔尖残留的墨渍凝结成冰晶。放大镜下的桦树皮信笺泛着毛边,将军用枪托压着纸面写下的军令已晕染成血色梅花。电子沙盘上每一个数字、每一道线条,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去
2025-06-12 16:15:00
小小桦树皮展现鄂伦春族下山定居70年巨变
...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大兴安岭8月20日电 题:小小桦树皮展现鄂伦春族下山定居70年巨变作者 姜辉 赵宇航“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在黑龙江省
2023-08-20 18:07:00
在传承中发展:鄂伦春民族技艺绽放“创新之花”
...哈尔滨10月15日电(记者金地、徐凯鑫)樟子松做骨架、桦树皮做船体,两头尖尖的船形如同一片巨大的“柳叶”。这是鄂伦春族传统交通工具桦树皮船的样子。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
2023-10-16 12:02:00
喝桦树汁可以抗衰老? 专家:效果没那么好
...成饮品售卖?近日,有市民发现市面上出现了一款名为“桦树汁”的饮品,在厦门多家大型商超集中陈列,成为热销商品。在这种饮品中,成分表均标注“零糖、零脂肪、零卡路里”,还有品牌在宣
2025-04-17 08:29:00
...化等领域话题进行深入探讨。会上,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桦树皮画制作传承人陶丹丹对数字藏品的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陶丹丹表示,数字藏品作为区块链技术上的一环,在其利用区块链的数字加密
2023-01-18 20:02:00
...春族也有其他民族,只要感兴趣我都会教。”戈晓华说。桦树皮曾是鄂伦春人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如今“变身”为鄂伦春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白银纳乡,鄂伦春族民间画家关桃芳的工作室
2023-09-25 03: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