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项羽英雄末路,还能流芳百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1 16:0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年少之时,每每想起项羽乌江自刎,总会觉得莫名遗憾,甚至会想要是项羽没有自刎,继续回到江东,也许后来刘邦就不能一统天下。随着年龄增长,经历的事情逐渐多了之后,才会蓦然发现,原来项羽乌江自刎,远远比回去江东从头开始更加值得尊重。

为何项羽英雄末路,还能流芳百世

人们都喜欢说英雄情怀,可是不读懂项羽乌江自刎,我觉得根本不足以谈论英雄情怀,因为这种情怀,绝对不是说说而已。项羽虽然英雄末路,可是却一样流芳百世,你说其中原因,我想这3个足以值得我们深思。

审时度势,明白大势已去

项羽听到四面楚歌,随后军心动摇,他深知此刻自己已经是穷途末路,于是带领几个兄弟想要回去江东从头开始,可是他们一路前进,刘邦的队伍就在一路追杀,等到到达乌江之时,跟随项羽一起出来的兄弟,已经基本死光了。

为何项羽英雄末路,还能流芳百世

找一个老农问路,还被老农欺骗,项羽觉得这是天意难违,走到乌江边上,亭长劝他赶紧过江,然后从头来过,理由是这样的: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意思就是告诉项羽,江东虽然地方不大,但是他还有很多人的拥护,只要项羽回到江东,一切还是有希望的。可惜项羽并不愿意听从亭长之语,他觉得自己即使回到江东,一切也没有什么希望了。

为何项羽英雄末路,还能流芳百世

当时项羽基本已经是孤家寡人,刘邦已经占据大势,况且还有韩信等人的支持,只要项羽不死,想必这些人将会一直十分团结来收拾项羽,毕竟与他们相比,项羽才是最大的敌人。

几乎集结了天下英豪来收拾项羽,纵使有江东数十万父老乡亲的支持,想要逆天改命,也不太可能了,与其垂死挣扎,项羽还不如选择痛快离开。

为何项羽英雄末路,还能流芳百世

贵族气节,不愿妥协

与刘邦、韩信等草根出身相比,项羽绝对有压倒性的优势,因为项羽原本就是楚国贵族的后裔,有着上百年的贵族血统,一直以来都有自己所秉持的贵族气节。

这种贵族气节就是永远不会投机取巧,做人要光明磊落,做事要坦坦荡荡,所以不管是项羽的楚国贵族先辈,还是项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时,都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贵族气节,秦国为了一统天下再三欺骗项羽祖辈,他们也还是始终坚守自己贵族气节,绝对不会使用一些下三滥的手段来取得战争胜利,因为这种胜利,一点也不光彩。

为何项羽英雄末路,还能流芳百世

项羽自然继承了先辈的贵族气节,在与刘邦作战的那么多年时间里,刘邦不断拉拢巴结各种人,不断使用一些阴谋诡计来取得战争胜利,项羽却一直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作战就是作战,自己身先士卒,英勇杀敌,这才是项羽眼中一个英雄的样子,才是项羽始终坚持的贵族气节。

毫无疑问,就是因为这种贵族气节和他坚持的光明磊落,导致项羽一次次被刘邦击败,刘邦继续耍流氓,搞些阴谋诡计,不断侵蚀项羽队伍,终于越来越强大,以至于可以和项羽对抗,最终还把项羽打得落花流水。

为何项羽英雄末路,还能流芳百世

古来有云“成王败寇”,在历史长河中,人们总觉得那些胜利者才是真正厉害之人,可是我们在分析这些胜利过程的时候,是否想过有的胜利取得并不光彩呢?

如今我们更多人强调的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忍辱负重,兵不厌诈,不断靠着阴谋诡计最后搞垮对方,就是真正的胜利者,可是这种胜利是否值得后人学习呢,却画着一个大大的问号。

为何项羽英雄末路,还能流芳百世

要是这种思想行为不断成为主导思想,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这个社会最终会变成什么模样,所有人为了所谓的成功尔虞我诈,明明两个人表面上十分友好,背地里却总在捅刀子,你说这样的社会真的是我们需要的么?

我想显然不是,我们这个社会更加需要像项羽这种能够光明磊落战争,并且在失败之后一样能够坦然面对,勇敢承担自己责任之人,这样真诚的人才应该是我们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

为何项羽英雄末路,还能流芳百世

不愿连累江东父老

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乌江自刎之前,亭长在劝说项羽渡江之后,项羽怅然若失,开始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当初自己出来闯荡的时候带领着8000多兄弟一起出来,如今自己只身一人狼狈回去,怎么有颜面,又怎么对得起江东父老呢?

为何项羽英雄末路,还能流芳百世

更严重的是,跟随自己一同出去创业的8000兄弟已经命丧黄泉,自己大势已去,如今再回到江东,纵使江东父老不怪罪自己,纵使他们依旧拥护自己东山再起,自己也感觉毫无颜面,何况此时跟随自己等同于在刀尖上跳舞,随时都可能一命呜呼,倘若自己自刎,也许江东父老还会得到刘邦的善待。

果然,项羽乌江自刎后,江东父老誓死与刘邦斗争到底,刘邦被他们的忠诚所感动,最后亲自为项羽下葬,并且没有追究项羽族人的麻烦,也没有怪罪江东父老,才最后得到江东父老的拥护支持。

为何项羽英雄末路,还能流芳百世

在大我与小我之间,项羽毫不犹豫选择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勇气,我想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中国古代历史几千年,如项羽一般的英雄有谁呢?你看三国时期的吕布,也是一个厉害人物,可是每次战败都会投靠别人,活得一点气节没有,只有项羽,一生从未低头,一直保持自己贵族气节,因为他深刻知道,只要一低头,自己王冠就会掉落,只要抬着头,哪怕是自刎,一样可以流芳百世。

为何项羽英雄末路,还能流芳百世

结语

人生一世,短短也就那么几十年,我们其实应该像项羽一样活得真实一些,那些所谓的成王败寇,不过就是浮光掠影,也许转瞬即逝,但是内心深处的那种气节,却永远都不会消失,反而随着时光流逝,越来越显得弥足珍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1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乌江自刎:英雄末路的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这首诗,借古讽今,暗喻那些苟安在南方的王宫贵胄们,毫无男儿气概。也夸赞了项羽,那是真正的顶天立地的英雄。作为楚国后裔,
2023-09-22 07:02:00
项羽为何不愿回到江东东山再起
美人配英雄的佳话也许就是从虞姬和项羽开始的。从此以后,英雄身边的美人大多红颜薄命,英雄大多慷慨悲歌,壮志未酬身先死。项羽是盖世英雄,他领兵救巨鹿,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随后招降
2023-06-26 21:48:00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战国末年楚国名将项燕之后,从叔父项梁居吴(今江苏苏州)。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随梁起兵会稽
2024-05-26 16:39:00
“一生戎马千秋业,末路英雄奏悲歌”说尽西楚霸王的一生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项羽
2024-07-06 22:52:00
项羽败给刘邦后,为何宁死也不肯过乌江?
项羽这位西楚霸王的一生,是勇武与智慧的交织,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更是个人英雄主义与历史洪流冲突的缩影。一、将门之后,文武双全项羽,名籍,字羽,出身于楚国贵族家庭,其家族世代为将,
2024-08-21 11:18:00
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败垓下,于公元前202年的深秋,31岁自刎乌江的西楚霸王项羽,发出的千古喟叹,令人唏嘘不已。2019年6月3日,《合肥晚报·巢湖晨刊》刊发了笔者的专版论文《项羽不肯过江东之谜
2024-05-27 15:35:00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
2023-05-06 09:56:00
项羽至今无人能超越的三个第一分别是什么
...痛。回首往昔,在李清照的内心里,赵明诚永远都成不了项羽那样的人物,所以在她途经乌江时,她想到了在此地自刎的项羽,这位她心目中的大英雄,她提笔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
2023-07-12 22:03:00
项羽的传奇人生:从起义到成为西楚霸王再到最后的悲剧结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感慨的失败英雄,他奇迹般地在秦末乱世闯出了一条让人震撼的路,却又落魄悲壮的自刎于乌江之畔。他就是中国历史上
2023-09-08 21: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
为何说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这个展览带你追溯“殷商之源”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殷商文化起源于河南商丘,兴盛于河南安阳。从1936年河南省古迹研究会李景聃一行为寻找商文化的起源来到商丘考古调查以来
2025-10-28 13:01:00
东南网10月2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纪念日。当日,东南卫视、海峡卫视播出4集纪录片《追光》
2025-10-28 10:18:00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10月24日,德州天衢新区长河街道簸箕刘社区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培训活动——“学四书五经
2025-10-27 17:00:00
【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2025-10-27 17:39: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区少陵公园楹联
(曲苑亭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莲香阁 上联:会松竹柳桐梅兰菊桂以为一体 下联:共冀青徐豫荆扬梁雍而称九州)(翰墨轩 上联
2025-10-27 11:45: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青莲阁楹联缅怀诗仙李白,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鲁网10月27日讯在兖州青莲阁内,现存一副楹联:上联: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诗仙李白
2025-10-27 11:47:00
电影《澎湖海战》发布致敬曲《澎湖》 统一台湾 势不可挡 扫码阅读手机版
10月25日,在台湾光复 80 周年这一重要日子,为了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海战电影《澎湖海战》在相关单位指导协助下创作并发布致敬歌曲《澎湖》
2025-10-25 12:28:00
10月25日,正值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我的国籍我的血》读书分享会在福建农林大学福州仓山校区举行。
2025-10-25 17:37:00
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5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5座墓葬形制基本相同,还发现有火葬及迁葬合葬现象
2025-10-25 19: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