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7 15:3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霸王气盖世,

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凌云志未酬。

乌江夜若渡,

两汉不姓刘。

——李清照

这是北宋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对英姿勃发,力能杠鼎,气吞山河,不可一世,但最终穷途末路,兵败垓下,于公元前202年的深秋,31岁自刎乌江的西楚霸王项羽,发出的千古喟叹,令人唏嘘不已。

2019年6月3日,《合肥晚报·巢湖晨刊》刊发了笔者的专版论文《项羽不肯过江东之谜》,笔者通过查阅司马迁的《史记》原著,通过借鉴学习王立群、蒙曼等著名历史学专家教授的观点,总结了项羽最终不肯过乌江的4条原因:

一是有天之亡我之宿命论。即“天之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从23岁起兵江东,身经70余战,从未有败绩,并一统天下,分封诸侯。有这等作为,仍然灭亡,天理何存?二是确无颜面再见江东父老。当年领八千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今无一人还,“纵彼不言,籍不独愧于心乎?”。贵族的出身,坦荡的襟怀,“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何面目见之”。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三是认定江东故地已尽被攻占。鸿沟议和之后,撤退的项羽兵团遭到刘邦的反戈一击。虽然没有击垮项军,但新加封的齐王韩信、梁王彭越和淮南王英布的加入,加上刘邦共4路大军60万人的合围,四面楚歌,垓下突围又迷途东城,他认定故土江东已无存,想回也回不去了。(其实9郡还有5郡在手)。四是有儿女情长之性格羁绊。“有美人名虞,常幸从”。跟随项王征战沙场,不离不弃,唯一的正妻、美人虞姬的自杀,让骄傲多情自尊自负的项王情无所寄,生无可念,“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

2004年8月2日,在古城西安召开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针对项羽之死,在日本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史学大师田余庆先生的李开元教授,提出了新的有趣的命题(李开元历时30余年,撰写了《楚亡》《秦崩》《秦谜》三部历史研究专著)。他说,司马迁在写项王自杀时,汉军有60万之众,为什么只提到了吕马童、杨喜、杨武、吕胜、王翳5名骑兵的名字(汉军本来没有骑兵,刘邦建立的5000人骑兵部队皆是投降归顺的秦军),在进一步查证中,李开元发现,《史记》中对项羽自杀的详细实录,正是源于5人中的赤泉候杨喜。《后汉书·杨震传》中记录,杨震是杨喜的第八代孙,杨震的高祖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经推算,杨敞是杨喜的第五代孙。而在《汉书·杨敞传》中,对杨敞之子杨恽的记叙中明确指出,杨敞之妻正是司马迁的女儿。杨喜是项羽之死唯一两次现场见证之人。垓下之战中杨喜追杀项王是杨喜一家发迹的起点。全部事迹记录在汉朝帝国中央政府的档案里,杨家代代口口相传,引以为傲。传到杨敞,杨敞讲给司马迁听,太史公遂精彩记录,栩栩如生。如,项王怎么叫某某是故人吕马童,杨喜是现场所听所见。纵是史官惯用的春秋笔法,但这是史官与英雄的一次心灵对话,是对军事天才项王生命最后时刻的极尽描摹,令后世读者叹息不已。

项王的失败,乃至乌江自刎,更深层次的原因,我认为还有以下方面:

一是目光短视,政治失败。项羽的爷爷项燕、叔叔项梁皆为楚国大将,在保家卫国上有不世之功。项羽可谓世袭贵族和豪门,更重要的是传承了祖辈英勇善战的衣钵。公元前224年,秦国大将王翦率60万大军进攻楚国,项燕撤军东归途中忽遭追击,兵败自杀。前208年八月,在项羽、刘邦灭秦之战中,因项梁轻敌,秦将章邯击破项梁军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西北),项燕战死。目睹爷爷、叔叔几代人被杀的仇恨,加上楚国亡国的仇恨,“秦灭六国,楚最无罪”,“楚虽三户(屈、景、昭三大姓),亡秦必楚”,这些国仇家恨,一直埋藏在年轻的项王心中。通过臣鹿之战,挟一举歼灭秦军主力之威,天下诸侯“众皆莫能仰视”的项王,屠城越货复仇竟是其终极目标,也是唯一的政治目标。复仇之后,虽然一统江山,分封天下,但如何谋国,如何高举义帝楚怀王熊心的旗帜,如何定都安邦,如何羸得民心,皆无长远考虑。只呈匹夫之勇,无经天纬地之略,纵彼取得一时的胜利,但天平倾斜,实力转换,似乎已在不远处。虽然8年征战,没有一起败仗,但归之为天之亡我、非战之罪,没有认识领悟其失败终究是政治上的失败,而非军事上的失败。

二是屠城烧掠,不得人心。项王在鸿门宴放走刘邦后,随即攻入秦都咸阳,“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民生灵涂炭,关中百姓自起恨透项王。反观汉王刘邦,先入关中后,沛公要项伯转告项羽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在樊哙、张良的劝说下,拒绝诱惑,勇于纳谏。范增说项羽曰:刘邦“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秋毫无犯,俘获了关中人心,待汉王刘邦第二次入关,及在楚汉相争中,关中百姓源源不断地输送粮草后勤补给,战略优势不断累积扩大,而项王军事胜利所占有的优势,则不断弱化消解。

三是定都彭城,非战之地。项王攻入咸阳,在戏下分封天下后,虽然听从亚父范增建议,将强势有篡权后患的汉王刘邦,分封到偏远的巴蜀、汉中之地,暂时化解担忧,但屠城烧掠后,面对残破的秦故都咸阳,他作出了不定都关中,而定都非战略之地的楚地彭城(今徐州)的失败之举。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八百里关中沃土乃富庶之地,背靠崤山(崤关),东据涵谷关,南有数千里秦岭阻隔,自西周以降,先秦历代帝王大都定都镐京、咸阳一带,就是看重其作为都城的战略地位(长安作为封建帝国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十三朝古都就是明证),而彭城位居黄淮,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同时远离受游牧民族侵袭最多的北方边境,难守难攻,在战略上绝非定都的理想之地。同时,项王定都彭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骨子里有一种“衣锦还乡”的炫耀心态,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王最终为他的虚荣和短视,付出沉重代价。

四是背信弃义,天下共愤。公元前209年,当陈胜、吴广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秦农民起义失败,张楚政权垮台,陈胜被杀后,反秦复楚事业受到重创。在江东起事力量强大的项梁项羽叔侄,在薛地会盟各路反秦义军,遵亚父范增之计“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并形成历史上著名的“怀王之约”——“先入关中者王之”,激励各路义军反秦复国。汉王刘邦率先入关进入秦都咸阳后,慑于项王的愤怒被迫退守霸上;项王不遵守约定,还流放软禁并终至杀了天下盟主楚怀王,行无道,引起天下共愤,成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再入关中的刘邦,召集56万诸侯联军攻击楚都彭城讨伐项羽的最大理由。

五是贵族情结,困守内心。先秦的时代,是贵族精神大放异彩的时代;贵族是世袭的,天然高人一等,没有失败一说。同时作为贵族,行事也是光明磊落的,明人不做暗事,一切凭军事实力说话,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就是贵族情绪(精神)放大的明证。殊不知,经谋善略是作为一个统帅的必修课。今天来看,项王不懂韬略,在政治上是实足的“傻白甜”。项羽所代表的集团,是封建贵族集团最后一次肆意忘为的起舞。项羽败,刘邦胜,历史从此开启了成王败寇的分野。成王败寇也成为中国大众评价历史人物的普遍态度和重要标尺。但唯有项王不同,千百年来,其遗风流韵总能引人共鸣,他在人们的心中仍然是英雄,因为除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们还追求生命价值另一种超然的境界。悲情英雄项羽,符合人们所有的审美标准和期待,只有对他,人们不以一时一事,还有千秋万代的永恒评说和不断修善;只有对他,才“不以成败论英雄”。

六是众叛亲离,用人失败。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最终决定者是人,而不是物。秦朝末年,天下英才都曾汇集在项王麾下,如率先起义的刘邦,大谋略家陈平,号称“灭楚三杰”的大将韩信、英布、彭越等等,都是项羽的旧部,后纷纷离去,足见其用人的失察、失信、失当。他斩杀秦降王子婴,偏信项伯,就连其叔叔项梁托付其拜为亚父,履献奇计战无不胜的楚国贵族和将军、忠心耿耿辅佐项王成就霸业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七十老翁范增,也遭到项王的猜忌和疏远,以至亚父喟然长叹:“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掳也”,愤而请辞,客死彭城。无人可用、无人能用,用人上的失败,最终使项王败给刘邦。刘邦登基后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矣”;苏轼《范增论》云,“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这应该是历史对项羽、对亚父范增最客观公正的一次评价。

风云漫卷,铁血铿锵。2200前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活力的时代之一。历史的烟尘早已消散殆尽,面对这位年轻盖世,所向无敌,最终却一败涂地的英雄人物时,历来人们心情复杂。作为一个失败者,项羽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促成了刘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强大而统一稳固的汉王朝。历史不能重写,历史从来没有假如,命运让这个短命的西楚王朝2000年来不断被提及又难以言说。蓦然回首,其实真正的历史从来没有远离我们的生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7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只要过江项羽就还能称王,项羽为何不过江?
...个饮恨乌江的下场,不免让人无限感慨。遥想当年楚霸王项羽是何等的豪气冲天,见秦始皇车驾,说出了“吾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与章邯狭路相逢,率先亮剑,破釜沉舟,打的名将章邯无处藏
2022-12-28 14:49:00
假如项羽当年没有在乌江自刎会如何
有关项羽的诗词我最爱这一首,简简单单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楚霸王因何不肯过江东,大概只有楚霸王才知道,甚至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不过我相信,项羽能迷
2023-01-17 20:25:00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北宋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虽然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
2023-08-18 13:54:00
为何说项羽即使渡过了乌江,也难以夺取天下
楚汉战争的时候,西楚霸王项羽,败给了汉王刘邦,有句话说,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作为名将项燕之后,又是楚国的贵族,居然败给了刘邦这个泼皮无赖,小混混,实在是令人意难平。项羽一生征
2024-05-27 09:54:00
聊聊项羽在楚汉争霸中为何会失败
...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自刎而死。——《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南下攻齐,俘虏齐王,齐国灭亡,至此,秦始皇彻底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嬴政乃称“皇帝”。随后,
2023-12-20 15:44:00
刘邦兵败吕雉被俘,项羽为何不霸占她?
...,为刘邦排忧解难。公元前205年,刘邦与自己一生的宿敌项羽在彭城展开了一场“生死对决”,此战,刘邦投入60万兵力,而项羽麾下仅仅只有3万兵力,这场战役对于刘邦来说,本应是势在
2023-04-24 19:26:00
西楚霸王项羽天下无敌,为何败给喜好酒色的沛县混混刘邦?
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所率领的楚军取得了绝大部分的胜利,可谓是“攻必克,战必胜”。项羽个人更是英雄盖世,勇冠三军。可偏偏最终,项羽却败给了喜好酒色的沛县混混刘邦,这又是什么原因
2023-05-17 12:36:00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
2023-05-06 09:56:00
《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霸王别姬”故事仅有寥寥数笔: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
2023-09-02 16: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