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济南时报
□张智辉
一项民意测验显示:“你喜欢与什么样性格的人做恋人或朋友?”统计结果是“幽默”放在第一位。
陈佩斯与朱时茂合作的小品《主角与配角》成为年夜饭中令人喷饭的精神大餐,成为那个时代标志性的回忆。“那个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皇军让我给你捎个话”“我穿上夹克也是个地下工作者”……这些“包袱”至今令人捧腹。
传统相声中也有经典,侯宝林与郭全宝表演的《醉酒》中,醉汉打开手电筒竖在桌上,让另一个醉汉爬上去,另一个醉汉认真目测了一下,答“我要爬上去,你一摁电门,我不就掉下来了吗”,啧啧,不作践残疾人,不赚怪,照样笑料不断、高潮迭起。
还有一种幽默,不只停留在舞台上,酒席宴会,为文作诗,甚至开庭办案,电光石火、兔起鹘落之间,不忘“幽它几默”,或自嘲,或调侃,嬉笑怒骂,撒豆成兵,天赐灵感,信手拈来。所及之处,“幽默乐翻天”。这位幽默大咖何许人也?乃是千年一人东坡也。
东坡锦心绣口,自不多言。一生官场蹭蹬,命运多舛。但这泯灭不了一个乐天派的天性,且口吐莲花,毫无斧凿之痕。
先说一件如何让“鼻子大于脸”的奇思妙想。这位书法大家,其《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在当时已是盛名远播,自然不乏求赐墨宝者。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友人孙颀求书,苏轼在回复时写道:“纸轴纳去,余空纸两幅,留与五百年后人跋尾也。呵呵。”(《与孙子思》)。大意是,这幅字后面多出了几尺白纸,就留给500年后的人写跋文好了。
回望当时场景:案前,先生振笔欲书,颇感无聊,陡生一趣,让“跋文”多于“正文”。于是,笔走龙蛇,满纸云烟。
立于当世,俯视未来,是一个自信豪迈的东坡。
赐字大幅留白以待后人作跋,索画时却理直气壮、振振有词,与“无赖”无异。
“近屡于相识处见与可近作墨竹,惟劣弟只得一竿,未说《字说》润笔,只到处作记作赞,备员火下,亦合剩得几纸。专令此人去请,幸毋久秘。不尔,不惟到处乱画,题云与可笔,亦当执所惠绝句过状索二百五十疋也。呵呵。”(《与文与可》)
文与可,就是那位擅画墨竹的文同,与苏轼是表兄弟加好友。苏轼在另外几个朋友那里看到了文同画的墨竹,只有自己只拿到了一幅,那幅还只画了一竿竹……苏轼心里满是委屈。先不说我给你写《字说》这事吧。就说我到处给你作记写赞,任你驱使,任劳任怨,你怎么也得给我几张吧。我现在就派人去你家拿,你最好不要拖延太久。不然,我就到处乱画,然后题上字,说是你画的。或者拿着你以前的约定去告状,索赔二百五十匹绢(此前有约)。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恩威并施,甚而“要挟”。一句呵呵,毋庸置疑。堪称跟人家要东西的最高境界。
可以设想,面对这么狡黠可爱的苏东坡,文同又能奈他如何。
难怪他的“政敌”王安石说,不知要几百年,才能有苏轼这样的人物。
诗文千秋事,在东坡先生笔下亦是机趣生动,一石二鸟,暗藏春秋,挥洒自如。
“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跳踉趁僮仆,吐舌喘汗雨。长桥不肯蹑,径度清深浦。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大意是:白日你温顺地迎宾送客,夜晚勇敢地守卫门户。知道我将北还,你摇尾欢喜翩翩欲舞。跳跃着与童仆嬉戏,至累得张口吐舌汗涔涔如雨。不肯过长桥,而是径直从又清又深的水中泅渡。拍浮水面如同鸭鹅,登岸后表演起来像一只吼叫的老虎。惹人怜爱的宠物狗,活脱脱一个小精灵。这诗在《苏轼诗集》中只有时序,“予来儋耳,得吠狗,曰乌嘴,甚猛而驯,随予迁合浦,过澄迈,泅而济,路人皆惊,戏为作此诗”,而无诗题。斗胆狗尾续貂,可曰《“乌嘴”戏咏》。“乌嘴”懂人事、和人缘、识水性,温顺而刚猛。其实,落脚点在其主的仁厚包容,诗的后半部分写道:“盗肉亦小疵,鞭箠当贳汝。再拜谢恩厚,天不遣言语。”盗肉是你的小缺点,不施鞭刑赦免你是我的大度能容。你拜谢我恩深谊厚,怎奈天生不能言语。细品,幸运的不是主人拥有爱犬,而是狗遇名主,恰如臣遇明君,当报知遇之恩。“乌喙本海獒,幸我为之主。食余已瓠肥,终不忧鼎俎。”你本是海南的一条大狗,幸亏遇上我成为你的主人。吃饱喝足肥肥壮壮,不必担心被入锅烹煮。
咏狗这年,东坡63岁,正流放海南,朝廷时局变化拟启用东坡。时来运转的苏轼思如涌泉,诗兴大发。醉翁之意不在“狗”,自有妙喻在其中。
东坡还是一“打哑谜”的高手。他任徐州太守时,一和尚因调戏村妇被村民殴打,恶人先告状起诉村民,东坡查明实情后写下判词:“并州剪子苏州绦,扬州草鞋芜湖刀。”和尚不明其理,请教私塾先生才知,“并州剪子、苏州绦、扬州草鞋、芜湖刀”这四样东西都很有名,都是工匠精心打造而成,一个共同点就是“打得好”。
看来,明镜高悬还需生花妙笔。按常理,大堂之上,当正襟危坐,官腔官调,岂容儿戏。但如此,便不是东坡。
“这个秃奴,修行忒煞。云山顶上空持戒。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这首写实且文采风流的《踏莎行》,描述了一场凶杀案:和尚狎妓钱财散尽被拒,恼羞成怒杀人被诉,身为通判的苏轼斥责僧人,何不守清规戒律,竟厮混于烟花柳巷,和尚申冤自己一片真情,手臂上刺着“但愿同生极乐国,免教今世苦相思”,苏轼更加怒不可遏,于是有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判词诗,动机危害、因果结论悉数涵盖。判决一下,“秃驴”被斩立决。快哉!
东坡天纵才情,认才不认人。《苏长公外纪》“调谑编”记载,一个素不相识的白衣秀才拜访东坡,秀才自觉极具诗词天赋,随身携带大作,自告奋勇朗诵给东坡鉴赏。秀才高声朗诵,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神情颇为自得。东坡早已厌倦,如坐针毡。好不容易熬到秀才住口,秀才恭请苏学士评价:“不知学士以为拙作如何?”东坡当即回答:“一百分。”秀才欣喜欲狂,谁知东坡又慢吞吞地说:“诵读之美七十分,诗句之美三十分。”
“八小时”以外的东坡,更是天马行空,乐在其中。
逗乐无长幼,嘴下不留情。长他46岁、有师生情谊的郎中张先,以八十高龄纳十八岁小妾,被东坡调笑“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且调笑张先身后定是“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欲抑先扬,涉嫌“撩妹”。《春渚纪闻》记载:有一个绝色美女,名叫李琪,向苏轼求诗讨画,“终未尝获公赐”。李琪不甘心,一次酒酣耳热后,端了满满一大杯酒,“取领巾乞书”,请东坡大人无论如何给弄俩字上去。苏轼有点失控,“熟视久之”,才“令其研墨”,大笔一挥:“东坡七年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只写了这么两行,“掷笔袖手,与客谈笑”,把李琪晾在了一边。旁边有客人提醒,还没收尾呢?苏轼这才大笑一声,再添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说这个李琪就好比是一朵海棠,我呢,就好比是杜甫,海棠纵然好看,但杜甫从来没为海棠写过一首诗。一座击节,满堂喝彩。若诗圣得悉,定引东坡为难得知音。
按现在学者研究,东坡饮酒属于“小,高,快”(酒量小、兴致高、醉得快),醉后更是潇洒走一回。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孤苦寂然的老翁在病中,须发萧然,却脸色红润,我木然一笑露出真相,原来是酒后醉容(喝酒脸红)。苏轼《纵笔》,无奈、自嘲,英雄末路,令人喜、令人痛。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苏轼《吉祥寺赏牡丹》。暮春三月,苏轼与杭州太守沈立一起去吉祥寺观赏牡丹,数以万计的杭州百姓也来赴花会。正是与民同乐时,苏轼边赏牡丹边喝酒,一路上“疯疯癫癫”,酒劲上来,他顺手摘了一朵牡丹花插在了头上,这个动作被满街的人笑话,却让人看到了一个真性情的东坡。
灿如彩云的才华,未能阻止苏子陷入命运的泥淖。但具有“蟒蛇智慧”(林语堂语)的苏子,静看花开花落,自信达观,依旧敦厚善良,“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正是这样一种千万人难以企及的心态,才让东坡把平凡乏趣的日子过成精彩连连的段子。这样的出口秀、段子手,千年难遇。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他是上帝赐给人间的礼物,才情多多,磨难多多,幽默多多。
鲁迅先生曾言,中国人不擅长幽默。林语堂先生则说:当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生产丰富之智慧足以表露其理想时则开放其幽默之鲜葩,因为幽默没有旁的内容,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先生以大家视角审视“吾国吾民”,阐述幽默源泉所在。在东坡身上,我们找到了谜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0 2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