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群众与志愿者一起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积分兑换现场
群众开院坝会
“双语”宣讲
和美乡村
义诊
文/图 本报罗甸记者站 史传鸿 班方智
金秋时节,走进罗甸县各个乡村示范点,映入眼帘的都是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民居、生机勃勃的田园和一张张幸福温暖的笑脸。漫步其间,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和美乡村的一场硬仗。近年来,罗甸县把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作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聚焦乡村“脏”“乱”“短”“低”“弱”等突出问题,凝心聚力,以治理环境“脏”的问题、促进农村居住环境改善,治理村容“乱”的问题、促进农村生活环境改善,治理公共服务“短”的问题、促进农村生活品质改善,治理管理水平“低”的问题、促进基层自治环境改善,治理农户思想“弱”的问题、促进农村乡风民风改善的“五治五改”为抓手,促进乡村人居环境的根本改变,致力留住乡风乡韵乡愁,打造原生态乡村魅力,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感、获得感。
聚焦环境“脏乱差” 提升乡村颜值
“我们大家加油咯,这次争取大比武拿个好名次。”沫阳镇沫阳村副主任李小甸一边拿着竹扫帚扫地,一边鼓励引导村民加快环境整治清洁力度。
近日,罗甸县沫阳镇组织开展以“清洁村庄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人居环境整治大比武活动,以30户以上自然寨作为环境整治大比武活动目标,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让村庄环境干净有序、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村民文明意识普遍提高。
“房前屋后干净了,畜禽粪便不见了。”沫阳村的班大爷感叹,因为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人精神多了。
沫阳镇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大比武只是罗甸县治理环境“脏乱差”,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罗甸县不断加大实施乡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建立乡村环境保洁服务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不断提升农村垃圾收运处置的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罗甸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实现基本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正常运行率97%,30户以上自然村寨覆盖率为72.8%,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8.15%。
与此同时,罗甸出台了《罗甸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村寨共管、村民受益”的原则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管理,不断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目前,全县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涉及9个乡镇55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0%以上的行政村23个,启动实施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576个,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8.8%。
环境整治中,既要解决地上脏,又要解决空中乱。
为此,罗甸整合广电、供电、移动、电信、联通等部门力量,出动整治小组人员400余人次,对县城区背街小巷20余处和边阳镇、沫阳镇、逢亭镇等7个乡镇开展线路整治行动,规范村庄线缆架设,清理无用线缆,有序捆扎散乱线缆,“空中蜘蛛网”得到进一步治理。
此外,罗甸还加大实施“房乱建”“坟乱葬”整治。查处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52宗,完成老旧房拆除2307户和宅基地复垦复绿599.3亩。逐步推动农村实行集中治丧向集中安葬转变,全县186个村(居)将婚丧移风易俗写入村规(居民)民约,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基本形成。
聚焦公共服务“短” 改善生活品质
“以前读书很远,还要坐船去,很不方便。现在学校恢复了,走几分钟就到学校,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红水河镇牙村小学学生罗秀婷说,学校恢复办学之后,圆了她和伙伴们的就近入学梦。
“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罗甸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规划新建学校2所、改扩建30所,县三小一期工程、牙村小学复建等29项改扩建工程投入使用。
教育和医疗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未来。
十月的清晨,海拔最高的茂井镇大亭村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镇卫生院院长张飞和同事早早来到集市上免费为当地群众开展义诊。“这里的群众赶集只赶早上,下午就散场了,大家都忙着回去干活,我们要更早地来,好为群众健康服务。”
近年来,罗甸不断健全疾病监测网络,扩大传染病、慢性病等疾病的监测覆盖面,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完善上门医疗卫生服务政策,维护群众健康。目前,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均达到省、州要求61%以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8.15%。
这一切,都以方便群众办事为目的。
“谢谢,现在办事真是太方便了,时间短、效率高,必须点赞。”拿到相关证件的李先生乐呵呵地说,他电话预约注册企业证件后不久,工作人员就上门服务了,而且速度很快。
县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罗甸扎实推进“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抓实“一网”“一证”通办,着力提升 “全程网办”水平,推进 “跨省通办”“全省通办”扩容提质,提升全县政务服务便利度和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目前,共为企业、群众开展上门服务60次,预约服务102次,延时服务252次,陪同服务90次,帮办代办服务134次,免费邮寄送达服务1808次。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罗甸盘活利用农村闲置的校舍59座,作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共开展举重展演、篮球赛、亲子运动会等赛事9场,公益文化汇演30余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聚焦管理水平“低” 强化基层自治
“我们用积分兑换了一箱营养快线、一瓶洗洁精、一包盐!这个活动非常好,打扫村组环境卫生、参加森林防灭火、抢险救灾等集体公益性活动,都可以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我下个季度还要争取更多积分!”近日,在罗甸县红水河镇沫村村积分兑换现场,人群熙攘,村民杨光余完成积分兑换后兴奋地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成果”。
据红水河镇镇长张文雅介绍,用积分兑换小奖品等形式,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引导、激励、带动全体村民齐动手,充分激发基层自治活力,让文明乡风走进千家万户,共建和美乡村。
近年来,罗甸县出台《罗甸县“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联户长“积分超市”激励实施办法》,在符合条件的村(居、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推广“积分超市”管理模式,创办“农商超市”作为积分兑换点,将联户长积极落实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处、政策法规宣传、文明乡风引导等职责情况作为得分项,达到一定积分后兑换生活用品,调动群众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去年以来,各乡(镇、街道)“积分超市”累计发放兑现价值10万余元物资。
网格员、联户长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活地图”“活户籍”“活档案”,是写好基层社会治理“大文章”的重要力量。
罗甸通过建章立制选优配强基层治理队伍,让其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成为基层治理的“连心桥”。同时,利用“七一”党建表彰、年终总结会等契机开展“最美网格员”“最美联户长”评选表彰活动。去年以来,各乡(镇、街道)累计开展“最美网格员”“最美联户长”评选表彰活动10场次。并对表现出色、致富带动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较好的联户长,吸纳为村(社区)两委人员,为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目前,全县共有23名网格长、网格员被提拔到部门党委(党组)、乡镇(街道)党委班子,67名联户长进入村(社区)党组织班子。
聚焦群众观念“弱” 厚植乡风文明
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实践表明,只有开展好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效地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我们用‘生、鲜、活’的群众语言将党的政策理论讲清楚、说明白,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罗甸县委组织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罗甸建立了“1+10+7”(1支县级宣讲团、10支乡镇宣讲团、7支各单位各行各业宣讲团)的宣讲队伍矩阵,并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行宣讲,目前开展宣传宣讲500余场次,受众32000余人。
厚植乡风文明,让文明乡风吹进百姓心坎。
“我感到很自豪,在以后生活中更加努力地把家庭经营好,让日子更美满幸福。”荣获“好媳妇”称号的李艳梅说。
近年来,罗甸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卫生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评选,大力开展时代楷模、身边好人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推荐活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良好社会氛围。截至目前,共创建文明村镇156个、文明家庭83户,选树“好婆婆”40人、“好媳妇”50人,入选中国好人榜3人、贵州好人榜6人。
同时,常态化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完成186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合法性审核、备案,完成60个农村公益性公墓选址工作,并开展乡村高价彩礼、滥办酒席、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的宣传8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6000余份,“把文化‘送’到乡间、‘种’进地里。”县精神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为载体,一手抓管理约束,一手抓服务引导,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将“文明种子”遍撒农村大地,促进农村形成崇德向善之风、勤俭节约之风、勤劳致富之风、文明健康之风,切实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社会文明新气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8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