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明穆宗朱载坖在位虽然只有短短六年时间,但却做成了隆庆开关和安达封贡这两件大事,生生为大明续命70年。
注:隆庆开关指的是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注:俺答封贡,发生于隆庆五年(1571年),是明朝少数以非军事手段解决与外族敌对关系的事件,结束了近二百年的边关敌对战乱状态。
海瑞的《治安疏》中曾说过,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虽然略微夸张,但却形象的说明了嘉靖朝后期明朝的财政情况。
朱载坖刚刚继位的时候,派户部尚书马森前去盘点国库,结果令朱载坖大吃一惊,国库存银只有一百三十万两,这个钱仅够维持大明三个月的开支。
为了开拓财源,朱载坖同意了福建巡抚涂泽民开放海禁的建议,允许民间在福建月港(位于福建漳州,是明朝中后期"海舶鳞集、商贾咸聚""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皆夷产"的著名外贸通商港口)开展海外贸易,史称隆庆开关。
开放海禁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带来的好处更是显而易见。伴随着各种商品源源不断的出口,大量白银如潮水般的涌入了大明。
与此同时,民间有了正常的通商渠道,再也没有人愿意去做海盗。没有了海盗的策应,于是倭寇也逐渐开始消失,大明东南沿海迎来了安宁与和平,朝廷也就此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北方边境。
在隆庆开关三年以后,朝廷敏锐的抓住把汉那吉(孛儿只斤氏,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赌气出走投靠大明的机会。
在李春芳、高拱和张居正等大臣的策划下,由明穆宗朱载坖最终拍板,与蒙古人达成和议,结束了明蒙之间长达200多年的军事对峙。
当时的蒙古首领俺答汗宣誓归顺大明,被册封为顺义王,朱载坖同意恢复朝贡,开放边事,史称隆庆和议,也叫俺答封贡。
至此,大明在立国200多年以后,第一次在南北两方同时出现了和平安定的局面。隆庆开关与俺答封贡的意义十分重大,可以说直接延续了大明王朝的国祚。
因为伴随着不久之后后金的崛起,辽东开始战事不断,假如东南和西北仍旧处于战乱状态,大明王朝在四面楚歌之下顾此失彼,估计无法再坚挺70年那么久。
俺答封贡对于大明来说,还有着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让蒙古人交出了叛逃蒙古十年之久的汉奸赵全,然后将他凌迟处死,为因赵权而死的数万大明百姓报仇雪恨。
赵全是白莲教的一个首领,白莲教自南宋开始就被历代朝廷严格禁绝,明朝对白莲教也一直保持着高压状态。
但是到了明朝中期,白莲教的传播反而愈演愈烈,大批白莲教教徒非法越境进入蒙古境内,与蒙古势力勾结,对大明北方边境的稳定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甚至出现了边地的藩王勾结白莲教和蒙古势力谋反叛乱的事情。
于是明世宗朱厚熜曾在全国范围内对白莲教开展一次又一次的大规模打击取缔行动。
一大批白莲教教授为了活命,逃入蒙古境内寻求庇护。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条千古治理,叛逃的白莲教教徒很快就得到了蒙古人的信任,而其中最大的一支白莲教首领就是赵全。
他麾下有着3万多名教徒,赵全深知只有蒙古和明朝保持持续的冲突,自己才能够一直得到蒙古人的重用。
于是他一直在挑唆和怂恿蒙古人不时袭扰大明边境。赵全则利用对大明边界地理环境熟悉的优势,主动充当蒙古军队的向导,使得蒙古军队劫掠的效率越来越高,收获也越来越大。
不仅如此,赵全还教导蒙古人制造攻城武器,学习兵法布阵,大幅度的提高了蒙古军队的整体战斗力。
同时,赵全还串联组织内地的白莲教众作为内应,打探情报,制造混乱。赵全通过一系列的卖国行径,向蒙古人证明了他的价值,从而得到了俺答汗的宠幸,以至于俺答汗在每次出兵时都会主动来找赵全商议。
客观来说,赵全的确不是一个泛泛之辈,他身材魁梧,善于谋划,不仅知晓兵法,甚至还懂得医术。
有次俺答汗腿疾发作,是赵全冒死潜入英州城买药,最终治好了俺答汗。赵全对于帮助蒙古人劫掠自己的同胞可谓是不遗余力。
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到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这十多年间,赵全怂恿、协助甚至亲自带兵参与的蒙古劫掠,就造成了十多万大明军民丧命。
毫无疑问,大明朝廷对于赵全这个汉奸败类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只不过他常年躲在蒙古境内,朝廷对他无计可施。
然而,俺答封贡给了大明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在明蒙双方的谈判中,蒙古一方遣返赵全等白莲教徒成为了大明同意恢复朝贡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恢复朝贡、开放边事、送返把汉那吉与继续对抗、庇护赵全等白莲教徒这个二选一的选择题中,俺答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十一月十九日,赵全等八名白莲教首被蒙古人移交给大明,八个人被押送到京师以后,全部被凌迟处死。
而朱载坖在完成他短短六年的使命后,为后面的万历中兴局面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之后。于隆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公元1572年7月5日)驾崩,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穆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