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河南六旬阿姨8年穷游12国,10年抑郁症成功断药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2-26 09:48:00 来源:红星新闻

2014年,在前往东南亚骑行之前,56岁的李冬菊已囿于重度抑郁症长达10年。

出生于1958年的她,前半生的道路似乎与同龄人并无太多不同——青年时上山下乡,返回郑州后成为一名纺织工人,直至40多岁,面临下岗,婚姻破裂。

多次住进精神病院,她被医生诊断必须终生服药,“但是我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出去”。抛开恐惧和顾虑,靠着做保洁、刷盘子挣来的薪水,李冬菊带着自行车出发了。

河南六旬阿姨8年穷游12国,10年抑郁症成功断药

李冬菊在斯里兰卡做背包客

迎着未知和冒险,从赶路到慢骑,从与人结伴到独自前行,8年的时间里,李冬菊从郑州出发,不仅走过了国内二十多个城市、三大洲的12个国家,还成功实现了断药。

2024年底,66岁的李冬菊有了新的骑行计划——如果可以的话,她将在2025年的春天,从新疆乌鲁木齐出发,骑行中亚至中东。

“我对这个世界还有很重的好奇心。”她说。

被抑郁症打上标签:你得终生服药

2014年的一天,一队穿着全套装备、飞驰而过的骑手在街上穿行而过,看到这一幕的李冬菊心生羡慕。

骑行装备并不便宜,李冬菊就买了一个装备里比较便宜的行头——头盔,用来“过过瘾”,在院子里浇花的时候也戴在头上。儿子见她喜欢,花了1100块钱买了一辆捷安特折叠自行车送给她,“这是个入门款”。

这一年,李冬菊56岁,她的人生以这份礼物为分界点,走向了奇趣和冒险。

李冬菊是多年的老网民,为了尝试骑行,她开始在QQ等网站上到处寻找骑友,还建了个骑友群。

当时她将第一站定到了西藏,骑友们七嘴八舌地说:“去西藏容易有高反”“你年纪太大了,很危险”“有骑友在西藏摔得挺重的,不是一般人能去的。”后来,一位资深女骑友告诉她:“西藏骑行是难,但是你做好准备,问题也不大。”

就这一句话,李冬菊下定决心:“以后不管谁说什么,我都不听了。”

她兴冲冲地去银行取钱,却发现自己的账户里只剩下170块钱——第一次骑行计划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除了钱,李冬菊的儿子也并不赞成她外出骑行。

李冬菊的前半生与同龄人并无太大差别,出生1958年的她,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被分配到农场的炊事班工作。

几年后回城,她成为了纺织厂的一名女工,李冬菊爱钻研、细心,厂里其他工人往往要三四个人才能挡一台车,她一个人就能挡一台,是厂里的“劳动标兵”,同期丈夫一个月挣20块钱,李冬菊每月的收入就有100多元。

后来,李冬菊被调到企业做仓库保管员,没几年,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她下岗了。2005年左右,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突然提出了离婚,毫无预料的李冬菊被击垮了。

离婚之后,李冬菊被诊断患有重度抑郁症、狂躁症,起初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靠“祥林嫂”式的倾诉来缓解痛苦,慢慢地,亲朋好友走动也少了。

为了控制病情,李冬菊开始就医吃药,一年要住三四次院。常年服药给她的身体也带来了一定负担,一天,李冬菊正在走路,突然胸口一疼,倒在地上,嘴唇和牙齿也被石头磕伤。

“从那之后,我就自作主张停药了”,很快,李冬菊的症状又加重了,“我儿子说我当时的眼神看着都不对劲了,”就医后,医生严肃地告知她,她的病情要终身用药,千万不能再断药。

李冬菊和家人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会在旅途中忘记病痛,迎来新生。

你挣钱的目的是啥?独自骑行中豁然开朗

2014年10月,骑友群里突然有人发布了一条信息——“有没有人一起去东南亚骑行”。

李冬菊心动了,这几个月她靠着打工已经攒下了1万多块钱,她联系到群友报名,随后又花了1000多块钱办了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这四国签证,就这样,不会英语的李冬菊带着一部“老年机”和自行车就出发了。

11月8日,一行两女一男在广西南宁集合,前往越南,男士自告奋勇当起了领队,“我们三个人当时都没出过国,现在想想挺大胆的”。

当时的李冬菊在骑行领域是一个完全的新手,不会做攻略,也不会看地图,在领队的带领下懵懂地出行,一行人坐火车抵达了越南河内市,她打开搜索引擎查看才知道是哪里。

但是很快,三人因性格不合、骑行方式不同而分道扬镳。李冬菊又变成了独自一人,幸而得到另外一位骑友的帮助,顺利回到国内。

河南六旬阿姨8年穷游12国,10年抑郁症成功断药

李冬菊在越南骑行

从11月8日出发,到11月19日回国,李冬菊第一次的“正式骑行”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了,原计划的四国骑行,也只去了越南,带去的一万多块钱也所剩无几。

抵达南宁后,面对家人何时回家的询问,李冬菊产生了犹豫,“我不想回去,我知道我这次回去了,下一次就没有说服家里人的可能了。”她转道前往云南丽江,在一家美容会所应聘了保洁工作,继续打工挣钱。

这份工作并不轻松,已经十多年没正式上过班的李冬菊负责打扫房间,用洗衣机清洗床上用品,一天要站十几个小时,再加上人生地不熟,难免会受到老员工的排挤,“我也会哭,哭完之后我提醒自己,你挣钱的目的是啥,只要能实现这个目的,别的都不算啥。”

而对于失败的第一次骑行,李冬菊现在也很豁达,“也不是一点乐趣都没有,和人家聊天,都说‘咦,你出国了’,这也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李冬菊开始用国内骑行来积累经验,2015年,她先后去了海南、西藏、新疆等地,骑行了大大小小20多座城市。

在旅途中,她渐渐学会了怎么规划路线、查看交通、安排住宿。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李冬菊也常常忘记吃药,到最后怎么成功断药的,她也想不起来了。

李冬菊说,以前的她是一个单纯、没有主见的人,年轻时,工作是和机器打交道,“我的思想也一直停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也就是学生时代”,之后,经济上依靠丈夫,生活上依靠孩子,从未自己单独出过远门,骑行前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安徽。

而在充满未知的旅途中,她开始重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一些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认识的人谈天说地、聊那些从不敢和熟人聊的话题、做那些循规蹈矩生活中不曾经历的事情”。

每当被各国热心人帮助

她会拿出一个中国结

2015年,李冬菊到达青海西宁,准备环青海湖骑行。

她与几个网上结识的骑友结伴,队伍中其他人都是体力好、装备轻的年轻人,害怕被落下的李冬菊很少停下来休息,但是她停下来喝口水的工夫,就已经看不到同伴们的身影。

疲惫不堪的李冬菊看到有几名背包客坐在湖边的草地上休息,突然萌生了不再追赶的想法,“我开始反思,自己骑行到底为了什么?我要随心所欲,想走就走,想歇就歇。”

李冬菊确认了“慢骑”才是最适合她的方式,她可以边骑边玩,边玩边写,路边排着队走过的鸭子、城市里私人开的玩具厂、长寿村里白发苍苍的老人……都可以满足她的好奇心。

2017年10月,李冬菊再次前往东南亚,骑行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有了这几年的经验,她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网上拉起了一支队伍,由她来做领队,这次,仍旧是两女一男三个人。

三人从越南开始骑行,前边二十多天还算顺利,但是渐渐地,大家对于骑行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另外两人提出要回国。李冬菊感到气馁,但是又不甘心放弃,她硬着头皮开始独自一人完成接下来三个国家的骑行。

河南六旬阿姨8年穷游12国,10年抑郁症成功断药

李冬菊在澳大利亚看海

她在自己的游记中写道:“结伴行,是对性格、信誉、速度、经济能力的综合考验,网上聊天‘你好、我好、大家好’,实际上结伴行比合伙做生意都难。”

李冬菊有记录的习惯,她会把每天的行程、食宿、花费以及所拍的图片、视频上传到QQ空间里,有时间了她也会花上几个小时写游记,她住5美元左右的小旅馆,体验4美元的按摩,最大的快乐就是在几十公里的骑行后喝上一杯冰果汁。

从泰国的庄他武里前往芭提雅的途中,找不到旅馆的李冬菊开始尝试搭帐篷过夜,为了安全着想,她本想将帐篷搭在警察局附近,竟被热情的警察安排在了警察局的大厅。

一位泰国警察见她手忙脚乱地搭帐篷,不仅上前帮助她,还给她准备了一个插线板、一台电风扇,“从那以后,我就学会了搭帐篷”。

2019年11月,适逢南半球的夏季。李冬菊又一次出发了,计划骑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旅途中,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李冬菊得到了很多陌生人的帮助。在托运过程中,李冬菊的折叠自行车的卡扣被摔坏,因在当地找不到适配的零件来维修,她一路上边骑边心惊胆战,“万一骑的时候突然折叠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当她推着车走在澳大利亚的路上,一位白人男孩突然停下车,在了解了她的情况后,驱车上百公里带她前往修车行,在被告知没有适配的零件之后,他又去买了胶带和胶水将自行车暂时固定住。

李冬菊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入境,先后到了悉尼、塔斯马尼亚岛和墨尔本。

因入境时间即将到期,她便前往了新西兰,碰到了一位正在带队训练的自行车教练。这位教练不仅将李冬菊接回了家中,还联系修车行来修理她的自行车。在得知零件费用要1500元时,李冬菊选择了放弃,修车行的人就用螺丝将两小块铁板固定在了车上……

李冬菊也会以自己的方式回馈别人,她出行时往往会选择轻车简从,但是却在包裹里装了很多枚中国结——这是她多年骑行中的习惯,如果遇到帮助她的人,会送对方一枚小小的中国结,以示感谢。

河南六旬阿姨8年穷游12国,10年抑郁症成功断药

李冬菊准备的中国结,用来感谢旅途中帮助过她的人

李冬菊在澳大利亚骑行途中还遭遇了一场山火,道路两侧的森林早已被上一场山火烧得炭黑,但是隐隐地又有火苗燃起,冒着烟。

不会英语的李冬菊无法报警,只能骑到最近的服务区向当地人求助,带人赶往起火点,阻止了火情的发生,“我感觉挺自豪的,这么多人帮助我,我也算为澳大利亚做了一点小贡献吧”。

2020年3月,李冬菊启程回国,历时四个月的大洋洲之旅就此结束。

截至2022年,李冬菊已骑行过东南亚、欧洲、大洋洲的12个国家,她摔过车、丢过包、误闯过边境线,睡过海边、露营地、学校的操场,用翻译器和肢体动作与人沟通,还学会如何在异国他乡购买打一折的食物。她将这些故事写进了自己的游记,并期待在未来写成一本书。

梦里还有那片海:

“我对这个世界还有很重的好奇心”

“自行车彻底地、完全地改变了我的人生。”李冬菊很肯定地说。

自患抑郁症以来,李冬菊最多的情绪就是“烦”“痛苦”,只能靠打网络游戏、做志愿服务来转移注意力。但自从开始骑车以后,她重新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最简单的快乐就是一直骑上坡的时候,突然来了个下坡。”

她说,以前的自己很注重形象,夏天只要出汗就要换一身衣服,但是现在的她出远门也只带两身速干衣,“我现在只想过轻松自然、不太有压力的生活。”

虽然因家庭等多种原因,李冬菊的骑行计划已经中断了两年多。但是她对世界的向往仍在“蠢蠢欲动”,已然67岁的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写道,计划2025年一人一车骑行中亚——中东。

她告诉大河报《看见》记者,初步的规划是,明年春天从新疆乌鲁木齐出发,出国后一路穿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斯坦、阿塞拜疆、埃及等国家。

虽然李冬菊还无法确定明年能否顺利出行,但每天依然在查看路线、做攻略,“我对这个世界还是有很重的好奇心”,这是金钱、年龄、病痛都无法阻拦的。

在家停留的日子,她有时会翻看自己的游记,记忆会像潮水一样涌来,她想起自己曾在斯里兰卡见过一片碧蓝的海——

“我第一次看到像墨水一样深蓝深蓝的大海,那海面毫不夸张地讲,就像丝绸一样柔和。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只听到我们的船行驶的声音,此外一片静谧。”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6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离婚后患上抑郁症,65岁阿姨8年骑行12国
来源:极目新闻 离婚后患上抑郁症,65岁阿姨8年骑行12国,只会四句英语闯世界极目新闻2023-08-2821:12楚天都市报官方账号关注近日
2023-08-28 21:28:00
...是李冬菊视频里的标题。2014年,56岁的李冬菊已身患重度抑郁症10年,“终身服药”成为她的标签。后来,她热爱上骑自行车旅行。此后近十年,她靠着微薄的退休金,和一路走一路打工
2025-01-03 16:05:00
65岁阿姨离婚后8年骑行12国,靠3000元退休金一路穷游,“甚至忘了自己是病人”
...后,河南郑州65岁李冬菊的世界瞬间崩塌,她患上严重的抑郁症,一度住进精神病院。65岁的李冬菊离婚后患上了抑郁症离婚后,她曾尝试做公益、玩游戏等各种方式让自己摆脱,然而都失败了
2023-03-04 12:24:00
65岁阿姨离婚后骑行12国:打零工维持开销,用翻译软件交流
...让她的世界瞬间崩塌,河南郑州65岁的李冬菊患上严重的抑郁症,一度住进精神病院。离婚7年间,她曾尝试做公益、玩游戏等各种方式让自己摆脱,然而都失败了。2013年,她买了第一辆山
2023-03-03 19:32:00
65岁阿姨6年骑行14国:丈夫出轨离婚曾严重抑郁,骑行后治愈
...添麻烦。在外面苦,但比起生病还是很好我之前有严重的抑郁症,躁狂症,严重到每天睡两个小时,醒了就找人唠叨,祥林嫂一样,脑子不停,只有在跟人说话的时候才停,后来为了不去想,我买了
2023-07-24 10:54:00
一人一狗一车,8年去了12个国家!她在骑行中治愈抑郁症
...号置顶视频的标题。她今年66岁,在开始骑行前,已经与抑郁症缠斗10年之久。2014年,她第一次勇敢走出国门,来到东南亚,开始骑行之旅。此后8年,她靠着微薄的退休金和做保洁、刷
2024-12-31 09:42:00
65岁阿姨离婚后8年骑行12国,靠3000元退休金一路穷游,“甚至忘了自己是病人”
...后,河南郑州65岁李冬菊的世界瞬间崩塌,她患上严重的抑郁症,一度住进精神病院。65岁的李冬菊离婚后患上了抑郁症离婚后,她曾尝试做公益、玩游戏等各种方式让自己摆脱,然而都失败了
2023-03-05 07:43:00
蜜雪冰城:甜蜜蜜,从郑州到全球(“一带一路”看河南)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泰国暹罗广场中可爱的雪王在跳舞。蜜雪冰城泰国门店。□孔晓萱2017年开启全球化发展战略,打造海外品牌“MIXUE”;2018年蜜雪冰城第一家海外门店在越南河内开
2023-10-17 06:15:00
胆囊切除后 胆子会变小?
...恐慌不已,反复到医院检查。接诊医生注意到王阿姨存在抑郁症可能,建议心理科就诊。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王阿姨了解到胆囊切除后,其功能会由胆总管逐步替代,对人体的影响有限,健康并未
2023-05-18 11:4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致敬师恩,守护“盆底”健康 烟台毓璜顶医院总院区产后康复门诊教师节活动来了
鲁网9月9日讯(记者 魏萱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亲爱的老师们:您用讲台丈量岁月,以粉笔书写担当,将心血倾注于学生成长
2025-09-09 11:00:00
肃宁县梁家村中心卫生院开展“送疫苗下乡”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王颖)9月7日,沧州市肃宁县梁家村中心卫生院开展“送疫苗下乡”活动,把温暖送到群众身边。又到了流感疫苗接种时节
2025-09-09 11:01:00
扎根基层践初心,石榴花开别样红
在长春市绿园区正阳街道丰和社区,有这样一位回族姑娘:她是社区公益岗工作人员,也是志愿服务队队长;她数年如一日照顾无血缘孤寡老人
2025-09-09 11:04:00
跨区域生死接力!长春唯一抗蛇毒血清储备医院启动跨省救援
日前,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临床医院(长春市人民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跨省救援。患者包先生(化姓)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野外游玩时
2025-09-09 10:34:00
蓬莱区育苗幼儿园关园
大众网记者 白鹤 李大鹏 烟台报道8月31日,烟台市蓬莱区经济开发区育苗幼儿园正式关园。 9月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幼儿园大门紧闭
2025-09-09 10:25:00
温暖全网!沙暴天护送摩友走出横风区的“鲁P大哥”找到了
大众新闻记者 薛良诚 李怀磊 郝忠诚“如果没有他,我们可能真的走不出那片荒漠……”提起9月5日京新高速上的惊魂时刻,摩友李娜仍带着一丝后怕
2025-09-09 09:37:00
“向海问药——生物医药创新的蓝色机遇”平行论坛在青举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徐润杰 杨雪 通讯员 张思聪9月8日下午,“向海问药——生物医药创新的蓝色机遇”平行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
2025-09-09 09:37:00
从“师生”到“同事” 一场跨越时光的教育接力
老师张小洁和学生孙雨涵大众网记者 李楠楠 烟台报道“老师,这束鲜花送给您,提前祝您教师节快乐!”烟台一中幸福校区化学教师孙雨涵捧着一束鲜花
2025-09-09 10:21:00
“感官和灵魂的双重历险”户外极限运动场景玩转极限挑战 点燃运动激情——体验“壮美太行”八大场景(三)“三、二、一,跳!”9月6日10时
2025-09-09 07:57:00
央媒看太原9月7日,央视财经频道《天下财经》栏目以《山西太原:高校陆续开学学生快递业务迎来高峰》为题,报道在山西省太原市
2025-09-09 06:16:00
近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联合麻醉科等多学科,成功为一名患者切除了一枚近24斤的巨型脾脏。术后病理确诊为脾脏血管瘤
2025-09-09 06:59:00
南报网讯(记者张安琪通讯员唐斐)首款3D打印药品离上市不远了。日前,江苏省药监局向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核发了全国首张应用于3D打印技术药品生产的《药品生产许可证》
2025-09-09 07:43:00
南报网讯(记者王婕妤)昨天,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育儿补贴申领即日起正式全面开放,可通过支付宝、微信和各省份政务服务平台线上申领
2025-09-09 07:43:00
南报网讯(通讯员郑言朱青仪郭岩辉记者姜静)“我是一名新生,但这是我父母的母校,我想从一名迎新志愿者开始我的大学生涯。”9月4日
2025-09-09 07:44:00
致敬老师|惠民县实验幼儿园李敏:用爱浇灌花朵,用心呵护成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文彬 通讯员 冯克利 魏悦 董雪静李敏,惠民县实验幼儿园教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自参加工作以来
2025-09-09 07: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