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王阿姨因为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摘了胆囊。
手术后,疼痛麻烦解决了,但家人发现王阿姨的胆子越来越小,老是疑神疑鬼,晚上还经常因为害怕而失眠。
家人认为这是切除了胆囊,“没了胆”的表现。
邻居也说,“胆囊既然存在,就有用处,哪能说切就切,胆没了,人就要变得胆小了。”
生活中,胆的词语往往与胆量相关,比如胆识、胆略、胆怯。
因此,不少人的观念里,胆囊和人的胆量有关。
事实果真如此吗?
解答这个问题,得从胆囊的生理功能说起。
胆囊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主要功能是浓缩、储存、排泄肝脏产生的胆汁,参与食物(主要是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并不涉及人的思维、情绪等功能,所以胆囊切除不会影响人的胆量、性格,与胆大胆小更没有任何关系。
王阿姨在胆囊切除后出现了一系列“没胆量”的表现,究其原因在于胆囊切除后的身体变化给王阿姨带来心理负担,引发了心理问题。
胆囊切除后,人体失去了储存胆汁及进食后同步排放胆汁的功能,常常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饮食受到一定限制。
另外,胆汁随时可进入十二指肠,再逆流到胃,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这些问题在术后的早期更为常见。
尽管,在术前,医生已进行告知,但王阿姨显然对术后消化功能的变化没有适应,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变差,忧心忡忡,后悔切了胆囊,自责做了错误决定,食欲明显下降,出现消瘦、睡眠困难……这样一来,王阿姨更坚信切除胆囊影响了健康状况,出现情绪低落、生活兴趣下降等表现,并且对身体状况过度关注,稍有不适便恐慌不已,反复到医院检查。
接诊医生注意到王阿姨存在抑郁症可能,建议心理科就诊。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王阿姨了解到胆囊切除后,其功能会由胆总管逐步替代,对人体的影响有限,健康并未因此受损,反而是人的心理状态对消化功能会有明显的影响。
消极低落的情绪会放大身体的不适感,积极应对能减轻术后短期的消化功能紊乱。
经一段时间治疗调整,王阿姨成功摆脱了术后抑郁,身体逐步恢复到术前的健康状态。
可见,虽切了胆囊,不会变胆小,但对患者来说,除了在术后饮食上多加小心,也要注意心理状况。
家属也要给予适时关心、鼓励,必要时寻求心理援助。
(来源:文汇报 作者金海燕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医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8 13: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