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济南时报
师生相互“看见”爱在彼此间流淌
七中的三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遇见
如果你深入七中的课堂,会发现每个课间,老师身边都围满了学生,学习上不会的问老师,生活中有困惑问老师。学生说,老师也是“妈妈”,“怕老师”这件事是不存在的,而且,他们愿意问老师,因为老师总是有办法!
随便找到一位七中的老师,他们手里都会有各种各样学生写来的纸条,师生间的交流在文字里延续。写信,是七中师生间独有的浪漫,很多毕业的学子,也依旧保留着这种习惯。
七中的情谊,牢牢地扎根于师生间,也流淌在家校间。“以后再也不能送孩子到七中上学了,特别伤感。”这是毕业生家长的肺腑之言。
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始于“看见”,这所校园里的育人者,看见教师的使命、看见教育的幸福,也看见孩子的未来。所以,他们热爱教育,珍视着每一位学生,而这里的学生与家长,也信任着学校,看见学校在育人上的不遗余力。
美好,就是不负相遇。“一句话”的力量
学生们,在这里,遇见他们的“奇迹”。
在七中学习、生活三年,高三8班学生王霜寒的学业在步步攀升。高二时跃升为级部二三十名,到高三成为级部前三,王霜寒在这里找
到了他的学习节奏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领下,王霜寒为自己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考取本科,向着特招线冲击。“我们会对学生进行学涯
规划,王霜寒的优势
在于,他不好高骛远,能对自我有清晰的定位。”班主任陈晴晴说。
目标明确后,在向着目标挑战的路上,王霜寒走得踏踏实实,用班主
任的话来说,“每个学习任务都能根
据老师的要求不打折扣完成。”比
如,为了让学生们训练语感,老师
会要求学生们每天背诵英语,王霜寒每天都会按时把自己的背诵视频提交给老师,而且,每天都认真如一。
王霜寒有持续努力的品质,也有好的方法。他会将自己的优势弱势学科进行分类,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前行路上,王霜寒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班主任到学科老师,身边人都在为他护航。
“他数学不是很好,英语也一般,这两个老
师尤为关注他,每次大小测试完,我们都会开会,去帮助王霜寒‘诊断’他的知识掌握情况。”陈晴晴告诉记者,七中的老师都特别有经验,也非常团结,在引领每一个学生上,大家是团队作战,这也是王霜寒成绩不断提升的原因。王霜寒也很给力,他也会主动找老师沟通,反复复盘、梳理,师生拧成一股绳,冲着相同的目标前行。
如果说王霜寒,是一个个进步学生的“特写”,那么,高二12班,则是一个个进步班级的缩影。
在高二选科组班后2个月的时间,高二12班42个同学,有33名同学成绩攀升,班级的各项“进步量”在整个年级中名列前茅。这样的进步何来?班主任赵晓琳告诉记者,在一张学生写给她的纸条里,学生给出的答案是“老师,你让我们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可以把我们带出来,带向更好的自己”。
信任,是第一步。有17年的带班经验,拥有济南市优秀思政课老师、并且有济南市第二期“立德树人双领军团队”建设工程人选等称号的赵晓琳说,给学生们注入信心外,也要有智慧、有方法把学生们带出来。
“孩子们,咱们看看,我们在一起还能创造什么样的奇迹。”在七中讲台上,这是老师们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通过三年的学习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低进优出”的事例越来越多。
“一群人”的情怀
老师们,在这里,书写他们的“情怀”。
每一个学子的进步,可以用几句文字叙述,但背后的过程,却是一点点“磨”出来的,“拼”出来的,因为,改变是最难的。
一位老师提到,为了让一位学生张开嘴读英语,她想尽了各种招,讲道理学生听不进去,就换成英语听写,这个招还不够奏效,又让学生当领诵员……一天天的磨合中,学生终于领悟到了“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写给老师的卡片里,学生写道:“老师,我现在终于认同您了,有了语感英语才能入门,等我上了大学,还会坚持听说读写。”
改变很难,还好,七中有一群有爱心、耐心、责任心,业务精湛的老师,这也是这所校园托举学生们成长的底气。
师德高尚的他们,本身就是学生身边行走的“活课本”。还有3年就退休的物理老师董永光,上课永远是仪表仪容精精神神、利利索索,每一堂课都激情满满。与他搭班的年轻班主任说,在学科老师们一起开会商讨学生的情况时,董永光永远认认真真,仔细分析他所了解的每一个学生的学情,那种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让年轻老师们从心底生出敬意:“都说,教师要成为‘大先生’,董老师往课堂上一站,就是一个大先生的样子。”
从教30年,语文老师刘珍江、数学老师宋伟华也是把“潜心育人”做到了每一天。和七中的每一个老师一样,他们的身影在讲台上,也会出现在学生的一场比赛、一次演讲、一场演出的观众席里。“我们不仅是教学生一个科目,我们还应该全方位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了解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立体’的他们,教育才会真正发生。”
精心育人的他们,每个也是因材施教的高手。“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每一届学生也不一样。”在七中老师王艳、郭玉婷看来,要有成长思维,用“整体”视角去看学生的成长:比如,有的学生看似在学习上静不下心来,实际可能是同伴关系或者家庭环境影响到了他们,要为学生打开“堵点”,老师先要不断学习。
找到学生的内驱力,肯定学生的进步,让
每位学生知道“原来我这么了不起!”这是七
中老师智慧与爱的践行。
“一张卡”的价值
七中,正与更多的美好相遇。
“李元媛同学,用自己的拼搏、努力与方法,去寻找自己心中的梦。”高二4班学生李元媛手中,有一张“赞美卡”,小小的一张卡片,李元媛视为最珍贵的礼物。“这张卡,是我的同学画的,卡上的留言,又是校长写给我的,所以,非常珍贵。”
记者了解到,赞美卡是目前七中最热门的文创,师生都以拥有一张赞美卡为荣耀。赞美卡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为蓝本,融入了七中的元素,图案全部来自七中学生的原创。当学生在校园比赛中斩获奖项,会得到一张赞美卡;在不同的节点,校长刘汉路也会写赞美卡给学生、老师……这,成为这所校园里沟通交流的又一纽带。
在七中,学生们喜欢用自己的眼睛,发现校园里的美好,再将之画出来、写出来、唱出来。而学校,也看见并珍视着学生们的每一次创作,很多老师社交媒体上的头像,都是学生的画作。有一句话说,要让学生“爱”学校,就要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七中,就是学生们喜欢的学校。
七中,让学生的才华不断闪耀,学生在全面发展,喜报频传。5名七中学生获第十届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全国二等奖,在第十七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69名学生获得省级奖项,李灿航等10名学生晋级决赛;李学舜获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银牌,在济南市中小学体育联赛上济南七中校田径队夺得两项接力冠军,同时包揽了女子100米、200米金牌;在第二十届“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山东赛区决赛上,济南七中4名学生获省级一等奖、2名学生获省级二等奖、1名学生获省级三等奖;第二十五届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5名学生获一等奖……
近年来,济南七中着力特色发展,不断调动自身力量,汇聚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出口和成长路径,学生升入高校的层次不断提高。作为学校打造的特色课程班,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特色课程班在今年的艺考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此外,家校联合育人,为学子的发展创设最优生态,让未来有更多的可能。
孩子在七中学习成绩提高了,亲子关系也变好了,家长们送出的一面面锦旗,给学校写来的一封封感谢信,就是对学校最大的认可与点赞。(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赵世彩通讯员亓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1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