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让田野的风吹进孩子的心田
◎实践案例
大自然是一本神奇的大书,它不受空间的限制,四季交替中孕育万千生命。一朵春天里初绽的桃花,一只藏匿于草丛的蝈蝈,一片飘落在路牙的树叶,一阵吹皱湖水的风,都能唤醒儿童对美的感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秋天,我便带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田野,把身心交给广袤神奇的天地。
教材是孩子接触多元世界的途径之一,透过文字看世界,美更加具象,也更加直观。以二年级上册的儿童诗《田家四季歌》为例,这首反映一年农事活动的儿歌,仅仅四幅插图,八个短句,就将农民眼中草长莺飞的春,辛勤忙碌的夏,金色丰收的秋,轻松满足的冬展现在孩子的眼前。
在学习秋天农事活动一段时,孩子们的疑问集中在“稻上场”一词。何为“稻上场”?这对从小生活在城市,缺乏农耕经验的孩子来说实属陌生。为了打通现实生活的壁垒,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拉近,课堂中,我结合图片、视频,展示了农家晒谷子的场景。经过孩子们的研讨,他们得出结论:“稻上场”就是把谷子晒到场院中。
我因势利导:“稻上场”要经历哪些农事活动呢?此时,出示农家劳作的场面,补白学生生活经验,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稻上场之前还得经历收割、脱粒、晒谷这么多工序。“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成熟的谷子有像黄金一样的颜色,多美啊!它还像黄金一样宝贵,凝结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多妙哇!
课毕,孩子们意犹未尽,一连问了我好几天:什么时候秋游?能不能看到成熟的稻子?正巧,这学期的秋游地点在农业公园,那里正有一片孩子们心心念念的稻田。为了能完美实现他们的愿望,秋游前,我实地考察,综合公园里可以提供的研学项目,比较每条路线的优缺点,为孩子们走进田野做足了准备。在前往稻田前,我们还了解了“一粒米”的一生,认识了稻米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各类农具。对于稻子,孩子们越来越熟悉,心儿也被稻田牵得紧紧的。
割稻打谷,是孩子们心心念念的活动。但由于时间、工具的限制,我们无法让所有孩子完整地体验稻子从收割到脱粒的全过程,只能给他们分组,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体验到其中一个环节。因为体验的局限,孩子们很难全身心沉浸整个过程。为了使体验更加完整,大家能充分投入,我把目光投向了那条通往稻田的小路。
进入稻田前需要经过一条很长很长的田边小路,有趣的是,明知稻田就在前方,却一时无法越过片片菜地清楚地看到它。越是看不着,心儿越是痒,这细微的感受,常会被孩子们忽略。也正因为它鲜被提起,才显得弥足珍贵。从踏上小路开始,我便让孩子们“关闭”嘴巴,“放轻”脚步,“打开”耳朵与眼睛,去听穿过田园的风,去想那一时未见真容的田,去留意稻田是如何一点点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这条小路吊足了他们的胃口,直到看见稻田,他们惊呼:“这黄色怎么这么淡?”“难道是稻子没有熟?”“怎么跟课文里写的不一样?真是太神奇了。”
自然观察与前置阅读的落差,在他们心里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一连串的新发现,让他们开始留心那些平常容易忽视的感受:
“‘沙沙沙,沙沙沙’,风把稻子吹得唱起了歌,我们却看不清它。远远望去,只觉得田地像盖上了黄绿色的被子。”
“我拿起一把银光闪闪,弯弯的镰刀,它比我想象的要轻得多。虽然轻,但那尖尖的锯齿,让我还是不敢随便乱挥。”
“于子博弯着腰,手拿扁木棍,卖力地敲打着,谷粒就这样蹦跶出来了。这也太神奇了,为什么我分在打谷组啊!”
“稻子像坐在蹦蹦床上似的,上下翻飞。我既兴奋,又害怕,眼睛只留了一条缝,生怕它跑到我的眼睛里。”
尊重儿童的第一感受,引导儿童真实表达,才能让他们在真实的体验中,获得别样的感受。自然无疑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它能激发孩子的想象,放大孩子的感知。释放天马行空的想象,便具备与美对话的能力。
离开稻田时,当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吟诵起“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就知道,自然的风已然吹进他们的心田,书本上的文字在他们心里,开始变得可触、可感,成长正在悄然发生……
·张天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7 09: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